8月1日 22:00 旺角百老匯
鄭丹瑞近年與黃真真監製的電影,縱不叫好亦相當叫座,久休沒執導筒的他,從監製走回導演一職,執導這部《分手100次》。的確,本片的格局很容易令人想起《分手說愛你》,而本片劇情也確跟該片相像,同是一個成熟女人配一個大不透男人。不過,本片卻不如《分手說愛你》般帶青春味道,骨子裡談的是一個頗為沉重的故事,從一次次的「分手」中去談一段關係需要如何互相經營。鄭丹瑞多年後再執導筒,仍見能追得上潮流,拍來充滿時代感,初段的笑料尤其到肉,描寫愛情正反面兩的取態也很寫實。從「分手迷你倉」的概念中,也勾劃了不少反思味濃的情節。可是,故事來到重頭戲,談一段愛情走到盡處後,該當如何走下去,劇情便開始拖拉,乃至一個開放式結局,相信也非人人接受得來。
相戀多年的阿嵐和阿森,性格南轅北轍,阿嵐思想成熟,但阿森卻行事如同小孩,二人多年來爭執無數,更釀出多次分手。後來,他們開了一家咖啡店,意外地因為一個「分手迷你倉」的念頭,令咖啡店大紅起來。阿森開始對未來有所想法,但阿嵐卻仍覺得阿森思想太簡單,二人的相距愈來愈遠,感情也逐漸變淡,這回第100次的分手,又可會是最後的一次...
《分手100次》最出色的地方,相信是初段一眾甚為到肉的笑位,設計上甚有驚喜
從預告片來看,《分手100次》看似被包裝是一部無聊喜劇,實則看來卻又非那回事。對於這麼一部帶點感傷調子的電影,前段處處營造的喜劇感,拍來不覺胡鬧,對於主角一眾「損友」,甚至各位始料不及的客串演員,也能達到應有效果。劇情描寫男女主角這對歡喜冤家的離離合合,拍來亦見會心微笑,調子輕鬆得來又不會過份抽離過火。
故事從一對「喜歡分手」的男女上帶出「分手迷你倉」這主題,初段看來甚有味道,惜無以為繼
電影的主線是描述兩位主角如何從「分手」中磨合出感情,再配合片中「分手迷你倉」的設計,看盡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從而再於這種關係中談一段愛情的相處之道。本片初段刻劃的感情是不俗的,尤其是男女主角之間極端的性格,叫電影題旨看來更深刻傳神。片中男主角玩世不恭的性格,與女主角以目標為本的思維,性格有著明顯的分歧和差距,當中鬧出了不少笑話,同時亦與主線緊扣,甚至暗暗鋪排隨後的伏線。「分手迷你倉」的概念不難想像將與兩位主角自身有所掛勾,成立過程中看盡情場上的人生百態,拍來亦見笑中有淚,同時又不乏清新氣息,為主線以外加入了驚喜的感覺。
至於一個轉折後談兩位主角如何性格逆轉,從而帶出一段感情需要雙方互相努力經營,性格再不合其實還有轉機的。劇本抓著兩人的性格特點,繼而描繪一段走到盡頭的愛情,已非單能以遊戲式的「輸贏」去定奪一切,調子馬上變得認真起來,讓這段拉拉扯扯的感情關係看來更添寫實味道,不像片初般兒戲。
轉折以後,《分手100次》看來更見劇力凝聚,惟鄭丹瑞把這段關係拖得太長,反而削弱了應有的味道。阿森從一位大男孩變成一個有主見、有尊嚴的男人,而阿嵐則從一位帶點巴辣的「港女」轉化成一位懂得春別人設想的人,由目標為本轉化成感情導向,兩位角色的轉變,其實也能為這關係作出平衡,這個轉變寫來也能達到應有效果。
只是,本片大抵要帶出一個主旨:一段感情即使刻意為對方改變自己,但是淡了就是淡了,最終,觀眾明顯看到兩位主角改了、變了,各自也為這段關係的前途設想,是挽留或想離開,有希望還是失望...眼前兩位主角不斷進行漫長的內心掙扎,互相躲避,甚至差點誤搞出第三者。可能鄭丹瑞真想讓觀眾一同感受兩位主角的煎熬,但節奏上拖得太冗長,反失卻了初段直接點題的驚喜。
開放式結局的處理,畢竟來得有點突兀,也真相信未必每位觀眾接受得來,在我看來,即使早預料到要作一開放式結局,末段收筆還是可以簡潔一點,效果定必更佳。
此外,片中除了兩位主角外,一眾插科打諢的配角,發揮也很精彩。可是,大部份角色都有如大配角般,難就劇情增添深刻作用。像王菀之一段其實也能作更深入探討,最後又只能寥作點綴,而溫心的一段更是可有可無,相信是只為合拍而設的角色,效果相當突兀。
沒想到,鄭伊健和周秀娜這一對初次銀幕聚頭,竟見非常合拍
鄭伊健和周秀娜這風牛不相馬及的一對,演來竟見頗有驚喜,火花十足,甚至比與蔡卓妍於《我老婆唔夠秤》中更匹配。鄭伊健從片初一副玩世不恭的性格,乃至末段開始為感情作計劃的轉變,兩種性格演來層次分明,轉變也見流暢自然。至於周秀娜鮮演這類具發揮性的角色,當中幾場與鄭伊健爭執的戲份,演得非常用力,甚至青筋暴現,投入感十足,乃至末段挽留時的感情戲也真情流露,可算是她一回較佳的演出。至於王菀之繼《金雞SSS》後再演丑角,初段的喜劇感固然搶鏡,末段的感情戲也叫人難忘,相信此女將能於影壇有所發展吧?反倒片初不停在「自High」的C All Star則相當造作難頂,成了片中的一大破壞。
總的而言,《分手100次》仍是一部可喜的作品,尤其是前段的清新喜劇感,再帶出「分手迷你倉」這個主題,手法簡潔亦頗具創意,亦見鄭丹瑞久休後再執導筒,仍頗具時代觸覺,拍出這部愛情電影,也叫觀眾看得共鳴。可是,電影主線談一段變淡的愛情,如何影響兩人的性格,乃至怎樣經營與維繫一段破碎感情上,末段寫來略嫌拖拉冗長,開放式結局亦帶不出應有的感覺,令整體觀感稍降。
Rating:7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