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動真我:每個人心中塵封已久的恐懼

10月11日 17:35 星影匯

有關音樂題材的電影,大多也離不開熱血/青春/勵志的故事,像早前《一切從音樂再開始》便為一個好例子。《鼓動真我》確亦有相同的感覺,同是描寫一位熱愛音樂的年輕人,怎樣為夢想奮鬥的故事,但本片所呈現的竟不單是「熱血」,甚至是「流血」收場。片中一位地獄導師,透過激將法、心理戰等方法來「刺激」學生成材,手法之過激甚至延伸出一段悲劇 。有別於傳統的青春勵志式故事,本片的題材相當陰暗,正是「為夢想去得太盡」的例子,主角為了夢想放棄一切,讓自己變成了「孤獨精」,更得飽受「地獄導師」的折磨,身心俱疲。電影拍出了極強的實感,加上兩位主角「一強一弱」地位的傳神演出,成功帶領觀眾入戲,與主角一同陷入絕望無助的邊緣。導演聲言想把一個戰場式故事帶入音樂題材的電影中,他真成功做到了。看著二人「一個願打一個願捱」的語言,甚至肢體上的衝突,刁心刁肺的一字一語,仿如子彈般直穿心臟,真叫觀眾如同置身於課堂上的「戰場」般。片中所呈現那種為夢想而行得太激的手法極具迫力,看得心驚膽戰,結局那忠奸善惡難分的身份,更給予觀眾一種恐怖片式驚慄,實是一種意想不到的觀影體驗!

 

熱愛打鼓的Andrew,在樂隊中默默演出,卻因為自信不足而屈屈不得志。某天,他遇上了校內著名的指揮領隊Fletcher,情急之下演奏一回,竟得到他的賞識,成為他領導樂隊中的一員。Andrew怎也沒想到,入選了樂隊竟是他的惡夢開始,Fletcher於課堂上喜怒無常,不時透過激將法,以打擊學生情緒來激發他們的潛能,可是,無論Andrew怎樣努力,仍然得達不到Fletcher的要求。為要達到Fletcher的目標,Andrew苦苦閉關練習,即使輸掉了家人及女友也在所不辭,甚至練得自己受傷仍然繼續向前衝,終讓他陷於崩潰邊緣...

 


片中主要的練習室場景,幾乎每次出現都會「爆大鑊」,叫一部「小品類型」題材竟充滿壓迫感

真的,入場前我絕想像不到,這是一部那麼恐怖、那麼具壓迫感的電影。有別於同類音樂類型題材的一貫輕鬆節奏,本片入題極快,開場不久已正式鋪排了兩位角色之間的對立矛盾。電影大部份時間均在一個音樂室內發生,描繪「師徒」之間的關係,效果咄咄逼人,壓迫感極強。本片近乎沒有給予觀眾喘息的空間,甫入戲便馬上安排一幕幕緊湊的衝突場面,氣氛營造相當到家。即使故事沒有誇張的暴力衝突,言語上所構成的傷害與壓迫,反來得驚心動魂。當觀眾誤以為電影將近尾聲時,劇本又語出驚人地安排一個始料不及的轉折,讓「魔鬼導師」的「良師」形象再次「昇華」。那漫長的演奏戲,將雙方的感情全情貫注,把榮譽、悔疚、恐懼、仇恨、狂喜的情緒放進重頭戲中,直教觀眾投入得目瞪口呆、心跳加速,氣氛掌控準確得無可挑剔,是一場好看得難以言喻的重頭戲!
本片即使充滿喋喋不休的對白,但可算是「廢話少講」,每一幕對罵都爆發著劇力迫人的氣焰,而這亦非傳統電視劇式「嗌交戲」,每幕獨立而論均有自身的起承轉合,層層遞進地逐步建立情緒,無論劇本、導技、演技、剪接也配合得天衣無縫。片長一百分鐘的電影剪裁恰到好處,既想不到有甚麼多餘的情節,欲交代的元素亦盡數解構得宜,年紀輕輕、經驗不多的編導Damien Chazelle交出此亮麗成嫌表,實在抵讚。

《鼓動真我》並非以故事出發,反是以角色為重心,兩位角色的關係更是電影的靈魂所在。劇本對那位「魔鬼導師」的刻畫相當立體迫真,輕輕幾筆,從時鐘上秒針的跳動、學員的眼神、課室的聲音慢慢收止,在他還未出場前,已把他的嚴厲形象活現。這一幕「初遇」的描繪極佳,當觀眾還未知角色的背景時,已率先代入了主角的世界,在那個鴉雀無聲得近乎恐怖的環境中,面對一個未知的下場。那種壓力、那種無助,相信不少人年少時都經歷過,本片把之赤祼祼地呈現,氣氛營造奇佳。
這位喜怒無常,甚至有點精神分裂的導師,J.K. Simmons的神級演出當然功不可抹,故事成功把其難以捉摸的性格勾畫傳神,是一大精彩之處。在他正式出場後,幾乎每一幕皆在「瘋狂」中度過,徹底侮辱、打擊別人信心的過火行為,甚至發展至拋摘物件的衝突,口口聲聲要把學生隱藏的潛能激發,實則卻以近乎精神虐待的方式來對待學生。到底他在想甚麼、他的行為出發點是甚麼,甚至陰謀論地去想,到底此人是忠或奸,是否公報私仇(結局一場重頭戲絕對是神來之筆),劇本都沒有明言,全叫觀眾自行定奪。開放式手法,確讓這位角色的神秘形象更鮮明。

或許,我們一生總會遇上一兩個這樣的「魔鬼導師」,不問情由隨便罵人,完全不聽別人解釋,也不管你有沒有錯,總之就以一副嚴厲的態度對人,或忠或奸,是想學生好或是發洩自己不滿,無人知曉。我覺得,本片最成功之處,就是編寫了這麼一個近乎「瘋狂」的角色,即使觀眾人生沒有遇過這類人,亦營造了一份共嗚、投入感,觀眾很快便會投入了主角的視點中,一同為他的遭遇抹一把汗,是電影的最成功地方。


我很喜歡劇本沒有神化了男主角,刻畫起來平實自然,如像鄰家男孩一樣,觀眾能輕易投入他的視點之中
除了「魔鬼導師」以外,那位無助的少年鼓手也描寫得相當立體。本片的一大題旨實為一回「極端版」的「為了夢想可以去得幾盡」,片中男主角為了成名、達成夢想,即使練習練得皮開肉裂,親情、愛情、友情,甚至前途也賠上時,這個「夢想」最終達成了,又是否值得?當一個目標設得太高太遠、達成的過程又犧牲太大,而這個目標的那條路更開始走得離經叛道時,達成的方式又是否真的「冇彎轉」?劇本把他的行為描寫得理所當然,甚至沒有安插太多「身邊人」來給點意見或勸阻他,反令他為求目標不惜一切的性格寫得很到肉,他與導師之間「一個願打、一個願捱」的關係也更突顯了。
在這麼一個具戲劇性的故事中,難得劇本沒有把他神化。男主角本是一個沒有信心的人,對愛情或音樂都沒有信心。當他誤以為自己備受賞識後,除了信心大增外,也開始出現自負的感覺,甚至作出種種不成熟的行為,最終真正「去得太盡」不能回頭時所展露的後悔,形象亦與一般的青少年無異。這一記寫實的角色塑造,讓他不致流於過份脫離現實,更讓觀眾有所共嗚。


J.K. Simmons咄咄逼人的狂放演繹實在嚇怕了我,演出太精彩了!
演員方面,J.K. Simmons與Miles Teller之間的超強火花,若沒從本片得到任何演技獎項,實在可惜。J.K. Simmons演一個喜怒無常的「魔鬼導師」,往往同一段場面中有盡「喜怒哀樂」的所有表情,尤其他演出那些近乎失控的對罵戲時,落力得青筋暴現,一個眼神仿佛要把你置諸死地的感覺,絕對叫遠遠在銀幕後冷眼旁觀的觀眾,都看得心驚膽戰,愈看愈心寒。他以一種近乎忘我的姿態演出,每次出場均如入無人之境,即使多幕群戲中也近乎是個人表演,完全與角色融為一體,來年各大獎項的提名,他不單值得提名,更值得獲獎!
至於Miles Teller相比之下也絕不遜色,將片中那個為求目標苦了自己和身邊人的形象演得很立體,叫觀眾感受到他的興奮、他的疲累、他的失望,尤其是他那疲累得接近崩潰的感覺,實叫人看得為之嘆息。由於電影本就是從他的角度出發,他全情投入的表現,直教人完全投入了他的視點中,一同經歷那段驚心動魄的人生旅程。當中,他與J.K. Simmons之間的爭執戲份,演來也不比老戲骨遜色,火花四濺!

無容置疑,《鼓動真我》絕對是本年度的佳作之一。無論編、導、演也有上佳水準,令這部看似是千篇一律的「音樂人勵志故事」驚喜十足,拍來全無冷場,更是緊湊得心跳加速,叫觀眾看得抹一把汗!一個「魔鬼導師」與一個「弱小學生」之間的故事,沒有戲劇性地發展成虐殺情節,單從言語上的衝突,那種亦敵亦友、忠奸難料的感覺,發生在這類「師徒關係」上,實是一回始料不及的觀影體驗!當中,J.K. Simmons與Miles Teller之間無懈可擊的演出,已直指了來年的奧斯卡頒獎台了!
Rating:95/ 100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