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狙擊手(優先場):Clint Eastwood回勇之作

英文片名:American Sniper

Clint Eastwood幾年前近乎一年一作,作品水平極高,幾乎無一失望,近年卻水準飄忽,連帶《Jersey Boy》在港也沒上映,直接推出影碟市場。期望不大下入場看這部《美國狙擊手》,竟然驚喜萬分,甚覺是導演近年最佳作品,比近十年前雙角度寫二戰的《戰火旗蹟》及《硫磺島戰書》還要精彩。故事以一位傳奇的美國狙擊手為視點,不單寫戰爭對其影響,連他的同袍、家人都有深刻描繪,更把一個本以「大美國主義」出發的故事,扭成一個持平的反戰題材,感覺有點像兩年前《追擊拉登行動》般故事格局。劇本勾劃鮮明、寫情細膩,亦對主角出征幾回任務的複雜過程有深入描繪;行軍佈陣、敵我雙方勢力分明,把戰場上的慌亂拍得充滿壓迫感,逾兩小時的電影均覺劇力萬鈞。入場前誤以為本片如像《戰》或《硫》片般,以寫情為根本,文戲為主,可沒想到全片戰爭場面相當浩大,縱不及《黑鷹15小時》般火爆,連場巷戰拍來也絕不欺場。Clint Eastwood老而彌堅,處理戰爭場面的臨場實感非常精彩,末段神槍手對決一段尤其可觀。電影無論受訓或是身陷敵陣之過程均調度有度,從此不時滲入主角複雜心情的描繪,連場打鬥的同時,也戲味十足,絕對是導演近年的最佳作品。

 

Chris自幼便以加入軍隊為目標,在他天賦的眼界下,成功在軍隊當上了狙擊手一員。伊拉克戰爭爆發,他臨危受命,憑其英勇膽色與判斷力,成了軍隊內的傳奇人物。當他在戰場上大顯神威時,卻漸發現,戰場上的殘酷一面漸影響著他的人生,甚至令他生了戰爭後遺症。當他努力與家人重修關係時,敵方一位神槍手正成了美軍的最大障礙,Chris為替同袍消除這位大敵,甘願重返戰場,於絕境中與這位神秘的狙擊手鬥智鬥力...

 

電影從一個「大美國」的角度出發,繼而透過主角的視點來看戰場的麻木不仁,終變成一個反戰,過渡自然
如看過導演前作《戰火旗蹟》及《硫磺島戰書》,相信也應能猜到電影並非像《戰逆豪情》那類以戰爭場面出發的電影。《美國狙擊手》是個以好戰狙擊手為藍本的故事,從人性化的角度去看戰爭場面。故事先從「大美國主義」的好戰角度出發,繼而慢慢地看主角經歷了連場戰爭、那些扭曲人性的殺戮後,如何改變他的內心,甚至幻化成一個帶點反戰意味的故事(預告片中面對小孩子殺與不殺的兩個抉擇,是劇本的神來之筆,也令其成了可能是近年的最佳預告片之一),片中最殘酷的場面用上了縱暗場交代,卻震撼力依然,也對主角往後的變化成了重要轉折,令其於末段面對復仇與正義之間的兩難取捨,來了一記強而有力的鋪墊。本片的感覺有點像兩年前《追擊拉登行動》,同是以主戰來寫反戰,以伊拉克戰事為背景,揭示這場反恐戰對當局者所帶來的創傷與後遺症。無論是個人還是為國家,這些無情的以暴易暴、為了一個虛無的目標來平亂,又是否值得呢?

 

劇本巧妙地安排了主角於戰場上時與家人作互動,讓家人都有戲可演,達到了一種臨場的互動感,更難深化題旨 

有別於《追》片以女主角東奔西跑所見所聞,以宏觀角度去看這場戰事,本片單從男主角Chris的角度出發,深入戰爭的主觀角度,展其欲抒發的主題,卻令觀眾有更深刻體會。我很喜歡本片除了主角見聞與反戰的意念外,電影同時也對其身邊人有一定描繪,細膩地捕捉一場戰爭對不同人等所帶來的影響。片中雖然以四場任務為骨幹,卻不時穿插各個片段,鋪排戰爭對主角的影響,最出色的便為他與妻子的一段關係。的確,很多戰爭電影都會牽涉到親人的環節,可本片並非俗套地描寫家人怎樣思念主角,反是安排了家人仿如主角共同經歷這場戰爭,達到了一份臨場互動感。同時,電影也巧妙地安排家人與主角在戰場時之溝通,伏擊一場戰絕對牽動人心,讓觀眾也能感受到妻子的煎熬(難得Clint Eastwood令女主角在一部戰爭片中也有戲可演)。
此外,劇情就著主角自身從「愛國」及單純警惡懲奸的心態,漸變成一種對同袍有所承擔的轉變,他逐漸明白到戰爭並不單是出於個人英雄主義,反是整個團隊的互相合作關係。電影寫一眾隊員的感情,縱不如同類電影般深刻,放重筆墨於隊員之間的兄弟情;即使劇情只是片面地描寫主角於不同任務、面對不同隊員之間的關係,仍寫出了一種強烈的同袍之情,深刻地向觀眾呈現,那戰場上生死一瞬間的無力感。

 

無疑,《美國狙擊手》並非那種炮火連天的大型戰爭片,但真不如導演前作般文戲頗多。電影拍來無疑是帶點工整的架構,參軍訓練,到執行任務,與家人及同袍之間的關係,繼而面對宿命對手。Clint Eastwood成功把劇情寫得滿有層次感,故事鋪敘流暢,令電影片長逾兩小時仍壓迫感十足,甚至愈看愈緊張,末段的連場動作場面,更完全是始料不及。

片中連場戰爭動作場面之密集炮火,那種刺激壓迫感,入場前絕對始料不及
可能很多觀眾看到Clint Eastwood的名字,都會覺得電影沒有甚麼動作場面可言(雖然《戰火旗蹟》中段那場戰爭場面,絕對是其大師級示範),我怎也想不到,本片竟是走《黑鷹15小時》那類格局,縱不及該片般火爆刺激,連場巷戰的場面調度,透過不同狹小空間來營造壓迫感,依舊叫人喘不過氣來。預告片那剪得極妙,「殺與不殺」間的抉擇,已為電影作了一個很好的序曲,成功凝聚緊湊情緒,原來那不過是小試牛刀,全片不時充斥著大大小小的戰爭場面,那種強而有力的實感,盡見Clint Eastwood年過半百仍老而彌堅。
正如前文所述,片中不時在戰場與家鄉作交叉描繪,也讓電影不致一味「死打爛打」,連場戰爭動作場面之間,又偶有柔情、人性化的一面,牽動人心,震撼力更強。重頭戲雙雄的宿命對決,固然營造了超強戲味,那場重頭戲場面之浩大,無路可逃的宿命感,再配合主角對家人的思念,更成了全片的感人一章。

 

 

全片美中不足的是,作為一個真人故事,電影鋪排主角雙雄之間的對峙,看來寫得太長了,讓電影從一種超強的實感,變得帶點戲劇色彩。我明白,作為一部戰爭片,安排一場「打大佬」的情節實情有可原,惟這段鋪排花了太長時間,反削弱了一直維持的戲味。至於主角從戰場歸來後,也用了太長時間去鋪排他的「最後結局」。似乎,重頭戲過後就此完結,再補回真實片段去懷念這位人物,應更有傳奇色彩吧?

 

 

演員方面,Bradley Cooper基本上帶足全場,演一個身心飽受折磨的士兵,每個小動作和表情俱相當入戲,把角色的內心煎熬、矛盾感覺演得靈活傳神,大量內心戲的表現,是一場真正的演技發揮,更是他的個人表演。此外,演其妻子的Sienna Miller,難得在一部男性主導的電影中也有戲可演。於片中她仿與丈夫一起歷劫生死,感情戲甚有發揮,令其不致淪為一個花瓶。

 

 

總的而言,若對Clint Eastwood近作失望的話,《美國狙擊手》絕對可以挽回閣下的信心,是導演近年最佳作品,也是他的回勇之作。片中借一個傳奇狙擊手的眼中來看一場伊拉克戰爭,從國家宏觀與個人微觀的角度,來看「戰爭」與「復仇」的矛盾,更寫主角與家人、同袍之間的關係轉變,單以片段式穿插敘事,卻見強而有力。當然,Clint Eastwood一向處理這些人性化的故事俱無失手,最驚喜的是他年過半百,處理動作場面、炮火連天的連場巷戰,竟來得那麼火爆刺激,重頭戲之雙雄對決,更是緊湊得喘不過氣來。場面調度之功架、氣氛營造之巧妙,盡見導演仍是寶刀未老,而戰場上與家人之間的互動也現柔情一面,讓電影不致一味「死打爛打」,同時情理兼備。
Rating:90/ 100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