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常麗莎:一見鍾情是一段愛情輪迴?

不正常麗莎

4月17日 14:50 百老匯電影中心
英文片名:Anomalisa

Anomalisa

榮獲應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提名,《不正常麗莎》以動態捕捉人偶的方式拍攝,據知每兩秒的畫面往往得花上一整天拍攝,從技術角度而言,製作相當認真;只要你知道背後是如何拍攝的話,自會驚嘆於片中無論角色以至背景的巧究,而末段一個驚人的轉折更會讓你明白,為甚麼導演要以此形式去拍這個故事。故事很簡單,就是描述一個孤獨中年人在酒店內的奇遇,他漸漸發現自己身邊人都是一式一樣、毫無分別,對一切感到厭倦後,始遇上了一個與別不同的「女神」。坦言,這個極簡單故事要拍成個半小時,初段無止境的文戲,可真看得全場發出陣陣鼻鼾聲,隨著劇情發展下去,主角帶點詭異的遭遇,乃至最後的點題--何謂「不正常」麗莎,不獨讓觀眾明白何以用上此方式拍攝,更道盡了每個都市人內心最落寞空虛的感情。我們看來每個人都是一式一樣的機械品,當一見鍾情、「情人眼裡出西施」的激情過後,我或對方,可又會變成無情社會下的機械工具?最終,美夢過去,得要面對現實,真正能再為生命帶起激情的,又是何許事物?

 

警告:下文可能含有部份重要劇情,請讀者留意。 

 

Micheal是個著名的作家,四出演講教導別人銷售技巧,但他對日復日的刻板生活已感厭倦、對周遭事物的光怪陸離更毫無興趣。某次工幹,他在酒店遇上了相貌平平,卻令他心動的女住客Lisa,二人一夜激情過後,Micheal甚至想跟她渡過餘生,最終卻發現...


全片製作相當認真巧究,當中一場性愛戲份尤令人「眼界大開」

以製作上來看,本片以人偶動態捕捉的模式來拍攝,動作上或不算流暢,但眾「人」七情上面的演繹,拍來也極具心思,誠意搭救。除了主線的酒店房間外,還有街景、機場景等等,哪管只是一個過場的鏡頭,處理起來也一絲不苟,而角色與周遭環境的「互動」,像是光線滲進房間的反應、坐下床鋪時的動作等等,全均符合劇情甚至物理反應的要求,可算是認真之作了。

 

 

主線很簡單談一個寂寞中年人「一見鍾情」的故事。或許在技術與場景所限下,初段拍來確實極為冗長、悶場連連。我明白背後的用意,是要鋪排主角對周遭一切感到厭倦、生命再無任何動力,但用上大量喋喋不休的文戲去帶動劇情,幾乎是無止境的對白、零起伏的劇情(就連主角點餐都花上極長時間鋪敘),足教全場鼻鼾聲震天。入場前倒得有心理準備,亦得打醒十二分精神才好入場,不然,初段的超長文戲,可能真會招架不來。


電影的前段真的冗長得有點沉悶,往後劇情自會發現以此鋪排原來別有用意,也很佩服創作人藝高人膽大之勇氣

不過,「好戲在後頭」。初段或覺電影奇奇怪怪,不獨是悶場極多,更難理解何以男男女女都是同一把聲音,尤其是女角都配上男聲,實難令人投入(也是電影悶場激增之因)。到了末段一個轉折,始明白到何以前段得以此鋪排,更發現原來片初所有角色竟也是同一個樣子。劇情重心是要談主角對身邊一切事物均毫無興趣,在他眼中,身邊人皆是全無趣味、一式一樣的機械人,就如他在夢中遇到的異像,仿佛每個人都是辦公室內的機械工匠、有如齒輪般的「物體」;沒有感情、沒有個人思想,只按本子辦事。在乏味的社會中,每個人仿佛都被「啤」成同一個模樣,甚至連主角的家人,都是一模一樣的神態。主角發現了這一切後,劇情便開始顯得詭異,劇力馬上凝聚起來,而這個強烈的諷喻,放諸在現實社會,尤其是日漸變質的香港中,頗有警世意義。


以此方法去審視一個「一見鍾情」的故事,是主線以外的佳句

從一個「醒覺」的故事中,主角遇上了一見鍾情的她。在他眼中,她是一個與別不同的人,哪管她只是一個沒有自信、沒有品味、沒有情趣,甚至樣貌與身材都不佳的人(製作上對Lisa形象設計的細緻實在值得一讚),完全是正宗「情人眼裡出西施」。故事透過「一式一樣」、「與別不同」的對比,仿也在一個帶點陰沉的故事中,突顯了每個人對愛情的追求,就是那一刻「驚為天人」的花火、是感情激起了對生命的熱情。
主角努力在每個房間找尋那與別不同的聲音,亦如每個人努力尋找那個「對的人」時之熱情,當我們找到了,那刻激情甚至令我們誤以為找到了對的人,甘願放棄一切去與對方終老。可是,激情過後,相處日久,我們又發現對方亦不算是一個完美的人,對方也不過是個常人,也有自身的缺點,最終也是一個與旁人無異的平凡人;那把曾令你如感驚天動地的聲音,細聽之下,原來也跟凡人無異(如主角拋棄了的舊情人)。然後,他選擇了默默離開、她又繼續上路,仿是塵世間無數段兜兜轉轉的愛情輪迴,找尋、發現、相愛、道別,電影用上了此法來作包裝,細想起來,收筆尤堪玩味。

 

 

總的而言,《不正常麗莎》用上一個極大膽的手法,去包裝一個都市人心落寞的故事,再乘此暗喻每個人在情路上尋尋覓覓的過程。初段極冗長的文戲、全無起伏的劇情,再加上極為怪異之「女角男聲」,實完全難以令人投入,少點精神都一定看得昏昏欲睡。電影到了末段突然一記轉折,暗喻社會上每個人都是缺乏思考、一式一樣「啤」出來的人,觀眾自會明白初段的用意,也是一個藝大人膽大的表達手法。最後,電影更以此包裝一個一見鍾情的愛情輪迴,仿是每個人的寫照,充滿玩味。當然,光看全片製作之認真已值回票價,不單每位角色的動作與反應都宛如真人無異,就連場景製作、物理反應都一絲不苟,這份認真也抵得上前段的極沉悶調子吧?
Rating:75/ 100

 

「晞。觀影記事」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jackyheimovie

旅遊專頁「有故事的旅人」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360.days.in.australia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