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聲(優先場):到底可以有幾好睇?

哭聲

英文片名:The Wailing

wailing

未映先轟動,不單震懾康城影展,亦於南韓叫好叫座,台灣上映更牽起了「翻睇潮」,就連中國內地都掀起熱話(雖然沒有公映),偏偏香港竟然事隔近半年才上映,亦成功於亞洲電影節極速滿座。這一年的南韓電影十分熱鬧,本片亦被譽為能跟《下女誘罪》《屍殺列車》並列為「三大南韓神片」,看後只覺無論在各範疇都遠勝該兩片!

有看過導演前作《追擊者》與《黃海殺機》,大抵都知道他的功力有多強,尤其是《追擊者》那如坐針氈的超強迫力,實在一生難忘。此作不再以犯罪題材為題,反是把宗教、靈異、生死、懸案、政治、親情只冶一爐,劇本雄心獨匠,解讀性與反思意味足以從此在影史上留名,過程仍沒失卻他對節奏的神機妙算,完全緊扣觀眾情緒。片長超過兩個小時,節奏之快如像只看了一小時,過程當然劇力萬鈞;眾多支線連環緊扣,每個鏡頭、每個場口均全然猜度不到下一秒發生甚麼事(巫師出場後請恕我找不到任何冷場),張力凝聚至結局瞬間爆發,無論鏡頭、配樂、燈光、剪接、演技都是天衣無縫的拼配,精彩得目瞪口呆。最後一分鐘的一個鏡頭足以扭轉一切局面,背後帶動的討論與解讀性,足讓本片成為年度最重要電影之一!

 

 

在一條偏遠小村落中,居民一個一個神秘死去,死前均會長出紅疹,並瘋狂殺人。警員Jong-Goo負責調查此案,初誤以為只是居民食物中毒,直至自己的女兒也染上疾病,行為詭異,他為救女兒決定拼死調查真相。其時,一位日本人隱居深山,矛頭均直指他是一切案件的元兇,更涉及到靈異之說。ong-Goo亦找來了巫師Il-Gwang的幫助,希望能把女兒的惡鬼驅除。漸漸,連Jong-Goo都開始迷失,到底這是病毒作怪,還是真有怪力亂神的侵入?一個白衣少女的出現,更令他開始分不清現實與幻覺...


全片很難定論是甚麼類型的題材,過程千變萬化,題材包羅萬有

有看過導演前作《追擊者》及《黃海殺機》,都知道這個人是「癲」的,不單他「癲」在可以調度出這類劇力驚人的超緊張力作,更「癲」在他可以想到一個如此瘋狂的故事(尤其是《追擊者》的結構與故事)。此作老早未上映已被奉若神明,但他事隔多年才磨一刀,拍出來的這個故事,論成績論玩味論深度,真更勝了他的兩部前作了。

入場前,我沒有了解這是一個甚麼故事,還以為這是他一貫的犯罪題材,再加入了一些靈異元素,卻想不到原來是一個如此複雜的題材,簡直難以歸類這是屬於甚麼電影。片中確以他最擅長的犯罪題材為引子,亦有如《追擊者》般極緊湊的追逐場面(樹林一場追逐戲既具觀能刺激亦具無限解讀性),重點卻是把靈異與宗教等元素共冶一爐,又滲獵些社會現象、政治隱喻、警匪元素,再用一記親情作包裝。難得一切情節與素材全不覺有何多餘或不足,亦毫不感鬆散突兀。兩個半小時剪裁有度,單此稱「神作」已無過譽。

 

 

有一個極堪玩味的劇本,也得要有各方面的完美配合,才能堪作一部「神作」來。導演羅泓軫善於掌握觀眾情緒,前作已經大派用場。今回在兩個半小時中你一樣不會找到有任何悶場,更是層層遞進、慢慢入局(前段還偶有笑位,漸漸知道「有問題」後已是兩種不同調子與節奏)。片中完全難讓觀眾猜透即將到底發生甚麼事,巫師出場後,劇力馬上遞增至另一層次,幾條支線互相連環緊扣,危機一浪接一浪,你誤以為猜得到下一場戲會發生甚麼事,實則你根本連下一秒、下一個鏡頭都完全猜度不來。如是者,這些不斷變更的線索、變幻莫測的劇情,絕對能讓觀眾全程屏息、心跳加速,直至最後一分鐘。

 

 

的確,故事帶有部份恐怖情節,亦有血腥及詭異的場面(這些變態極致的情節也是導演拿手好戲),我極很喜歡他在氣氛上的營造。多個場面換著一個低手的導演(或說根本大部份導演都會這樣做),肯定會成為了無謂的「失驚無神嚇你一驚」(Jump Scare),他無需突然「砰」的一聲,或是把音響突然調高,純粹以陰暗的燈光、迷離的配樂,讓觀眾不斷自行幻想,繼而看到最驚心動魄的畫面,效果卻比Jump Scare來得更具效用。

另一欣賞的地方則是其剪接手法。全片雖以警員視點出發,實則角色眾多,每個角色又延伸出不同的故事,繼而又有眾多不同的支線,每條支線又暗暗相連。導演處理不單能把這一眾支線調度得井井有條,亦運用上絕妙的剪接效果把不同場口連貫。最精彩當然是中段兩員「鬥法」的一段戲,出色的剪接功架把兩個各自為政的場口連成有如同場演出,迫力十足;當然最後的終極抉擇亦相當精彩,四個場口相輔相承、四個時空背景同時並排進行,那種高潮戲份的爆炸力,無論於電影語言,或是操控觀眾的情感上,均是功德圓滿,連帶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最後一個鏡頭,立成經典絕無過譽。


到底誰是忠奸、最後發生了甚麼事?即使到最後一刻你都未必能說得清,但劇本上的玩味真是難得一見的精彩

最後一分鐘縱不至於扭轉全片局面,也將令電影的解讀性無限提高,更得一讚羅泓軫的編導功力。近期看了幾部懸疑電影,各片在「誤導觀眾」上都有不同的手法,也不如本片般「誤導」完觀眾後,大家甘心受騙,更能把劇情穿鑿附會,延伸出無限個解讀來。到底誰是好人誰是鬼人、誰是人誰是鬼誰是神、甚麼是真實甚麼是夢境、哪句說話是真哪句說話是假?難得不同解讀、不同的信仰,也對不同細節各有解讀,竟又全均言之成理。細意鋪排的伏線、考妙運用上各種電影語言,成就了一部雅俗共賞之作,這次他完全能走上大師之路了。

 

 

幕後功架十足,台前的一眾演員同樣全情投入、如同著魔的演出,簡直令觀眾看得不期心寒入骨。演忠演奸演搞笑俱備的郭度沅,今回演一個為女兒走上復仇之路的父親,全片由頭帶到尾,初而喜劇感十足,繼而逐步偏激暴戾,乃至末段的艱難抉擇,全均牽動觀眾情緒,跟隨著他的心路歷程而走。國村隼在全片好像只有約十句對白,卻全程用盡了身體語言及不寒而慄的眼神,每次出場均戲壓全場,叫人屏息。「百搭」演員黃晸玟幾乎沒有甚麼角色難得到他,雖然此作發揮不如其他角色,卻不得不承認他出場以後,完全把電影的節奏帶動昇華。至於千玗嬉出場時間極少,但只要有她的出場,都幾乎是電影的高潮位,末段她那令人又愛又恨的演繹、複雜的情緒,亦帶動了全片最難忘一幕。不得不提是演小女孩的金煥熙,片中亦正亦邪的狂亂演出,邪氣十足的眼神絕不比國村隼失色!

 

 

總的而言,《哭聲》誓成年度最愛/最佳電影之一,絕無誇張。全片雅俗共賞,哪管你看得明不明白,導演最擅長的節奏調控功架,扣人心弦,兩個半小時全無冷場,論娛樂性與觀能刺激早已值回票價。全片無論台前幕後各個範疇幾乎毫無破綻,被外間稱之為「神作」也無過譽。若然認真去鑽研劇情,結局的解讀性、不同的符號學,足以令你多看一回都未必能完全消化,難得多個穿鑿附會的解讀都能解得清故事,野心十足的嘗試卻完全駕馭得來,我真要再讚一次,這真是一部難得一見的神作呀!
Rating:100/ 100

 

 

後記:其實發生了甚麼事?

以下是小弟的個人觀感,及閱讀了網上多篇解讀文章後所得的結論。有些穿鑿附會,幾乎「篤到紙都穿」的解說好像有點誇張,但這兩個立場截然不同,卻均言之成理的解說,個人覺得甚有玩味。

 

 

警告:下文含有大量重要劇情透露,請讀者留意。

 

 

1. 日本人及巫師是壞人,白衣少女是好人

這是我看出,也相信是普遍觀眾能看出的答案。雖然我都是看到最後一分鐘才肯定日本人與巫師是一黨,但總覺二人都是相類的人。從最表面的角度來看,最後巫師跟日本人一樣,都有拍下兇案現場照片,而日本人的失蹤照片又在巫師身上,也肯定他們是同一夥。電影有一個不經意的位置閃過,兩者都是穿著同一樣的底褲,而他們作法的過程亦相若,可以斷定他們已是同一黨人。文中提及過很喜歡的一段「鬥法」過程,未到結局當然以為是一場法師之間的大戰,誤以為是巫師要把惡鬼驅走的過程令女兒受苦,實則他只是個神棍去讓女兒受苦。在日本人被撞到、男主角毀屍滅跡後,他笑說:「有人上釣了。」似乎正在暗示男主角已經入局。

至於白衣少女是「女鬼」還是「女神」,我較偏向她是個「女神」。男主角每一次看到的異像均是夢境,而看見日本人變成惡魔的異像,則是於看見她之後,而她亦不斷警告男主角日本人是惡魔、自己亦知道兇案現場發生甚麼事,頗有一種守護者的意味。到最後,男主角終於犯下過錯,她仍沒有放棄他,堅持要他在雞鳴三次後再回家(其實她設計的「捉鬼陷阱」於第一宗兇案現場都有出現),可惜男主角不願聆聽(對應著聖經彼得三次不認耶穌的經典故事),在兩次雞鳴後便回家。其實,「女神」並非想救女兒,因為她知道女兒(惡魔)已經回家,她想設局去捉拿惡魔(大抵是同歸於盡之類),女兒早就救不了,她只是想救男主角。男主角不相信她,反而相信了巫師,回家之後遭逢巨變,「女神」是流下憐憫之淚,我覺得,把她說成「女鬼」好像又有點牽強。

 

 

2. 日本人與巫師是好人,神秘少女是壞人

雖然這個解說我從沒想到,但在網路上看到有關解說,又好像言之成理,或說,這個解釋是要有足夠宗教知識才會看得懂,我也整理跟大家分享。

片中日本人確跟巫師所言,是來此希望驅除「女鬼」,甚至,日本人才是「神」。再次引用起「彼得三次不認主」的故事,男主角同樣三次不認日本人,而日本人亦無奈地回答主角的質詢:說了你都不明白。日本人與巫師全均是佔著上風,卻在遇上了「女鬼」後才變得弱勢。日本人被女鬼追殺給男主角撞到,而「女鬼」則冷眼看著男主角的行為。

「女鬼」懂得幻術,你可以說他警告男主角日本人是惡魔,同時也可說她誤導男主角、繞亂視線。片末巫師落逃而難時,亦被幻術攻擊,正是「女鬼」作惡,迫使他要回頭,而她亦有能令巫師不停流血,而巫師看到她也真的害怕。最後,「女鬼」如不以三次雞鳴去誘惑男主角,他確有足夠時間回家去拯救家人,他卻如巫師所言,受到迷惑了。這亦可以解讀成「女鬼」捉走了女兒,讓邪靈再次附到她身上,好讓她回家殺人(從言語上可見女兒明顯跟「女鬼」見面)。

 

 

至於日本人與巫師為甚麼會變成惡魔、聯成一線,這個網上解讀也很有趣。片中的小鎮早已是個沒有宗教的範圍,就連教堂的牧師都放棄信仰,叫男主角信醫術好比信上帝,唯一仍深信的宗教的,就只有那個小牧師。小牧師最初充滿善意(甚至帶點喜劇感),後來經歷了種種意外,已經不再相信宗教,更去批判日本人(神),就如普遍世人覺得要真正形象化,看得到、觸得到,才可稱之為「神」,明顯地,他對宗教已經動搖。

有說日本人是被「女鬼」將巫師施法中斷時的惡鬼轉到他身上,而日本人一直在對抗這隻惡鬼(可見日本人中段突然變成了好人,而女兒有一段時間亦沒事),但最後這份唯一的信念都被最後一個堅信宗教的人捨棄,導致邪魔入體,終於變成了惡魔(亦有說他身體的傷痕跟聖體一樣,可暗示他為神);巫師亦因為男主角自行放棄對抗而失望,收拾細軟離開。從在車上攻擊仍回頭一幕可以看出,他還是希望拯救男主角,而他的確與日本人一黨,但最後,他也對這裡失望了。

 

 

第二個解讀好像有點牽強,但其實又言之成理。無論是哪個解讀,是導演的原意還是觀眾的穿鑿附會,能夠引領如此討論性,確是難得一見的作品!

 

如欲看更多資訊及文章,請即Like【晞。觀影記事】【有故事的旅人】專頁!
全新IG亦已開放,請Follow:#travelerwithmovie

4 Comments

  1. 1. 日本人及巫師是壞人,白衣少女是好人, 這個解讀是最正路的,而且導演在一些訪問對話中也確認了這個說法.電影中最後段,白衣少女也對著男主角親口說過日本人及巫師是一夥的.當然,其他的觀點也能解得通.這正是電影話題所在.我無宗教信仰,但很有興趣想知教徒們對”哭聲”從宗教角度出發的觀點和討論.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