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聲夢裡人(優先場):一場美麗的視聽幻影

星聲夢裡人

英文片名:La La Land

星聲夢裡人

✨電影網店開張喇,貨品低至$10起,快啲嚟睇啦:https://bit.ly/3qLPkpk

在奧斯卡前夕,總有一兩部電影還未上映,甚至連提名名單都未有公佈,已經獲得一致好評、呼聲極高,去年有《卡露的情人》《抖室》,今年則有《星聲夢裡人》。導演Damien Chazelle前作《鼓動真我》一鳴驚人,成了兩年前一部跑出的電影,更在奧斯卡奪得三個獎項。一如《鼓》片,《星聲夢裡人》表面同是看似一部音樂題材,內裡卻探討另一些議題;看似一個很俗套的故事,就是一對懷才不遇的失意男女,如何併發愛火花,最後又因人生抉擇而漸行漸遠。

《星聲夢裡人》沒有想像中如《52Hz, I love you》般「由頭唱到尾」,故事就是深入淺出談一對男女在一年間的感情變化,再訴追夢者被現實磨蝕的殘酷一面。Damien Chazelle導技比《鼓》片更技勝一籌,一個極簡單故事拍足兩個多小時,不單有文有路,而且過程流暢,每個場口之間幾乎毫無破綻,完全沒有一格畫面是多餘。有效地融情入景、歌曲與感情自然流露、不同時空的完美剪接,已夠嘆為觀止,最後十分鐘來一記「神」的鏡頭,化成最浪漫的遺憾,成功讓全片昇華至經典之列。誤以為Mel Gibson憑《鋼鋸嶺》奪「最佳導演」絕無難度,看畢《星聲夢裡人》每場複雜歌舞均一鏡直落,其導技之純熟完全可以挑戰「最佳導演」之列,就連當年《孤星淚》那經典的《I have a dream》也被比下去,而往後的爭執急速剪接、末段的融情入景,更見他對電影語言之渾然天成;Ryan Gosling憂鬱地彈琴,配以Emma Stone一雙大眼睛驚為天人的初遇一幕,足成最美麗的相遇場面,連我一向不太喜歡這兩位演員,也為之吸引了。

 

 

Sebastian熱愛爵士樂,希望來到洛杉磯開一間屬於自己的俱樂部,卻連租也交不起,被迫在小餐館埋沒才藝。Mia來到洛杉磯希望能當上演員,仕途鬱鬱不得志,在餐館內遇上Sebastian,被他的熱情所感染,兩個最失意的人走在一起,因懷才不遇而燃起濃烈愛火。當機會來臨,二人開始展開各自的尋夢之旅,卻發現追逐夢想時,同時也得放棄更多、對現實作種種妥協,二人的關係更漸行漸遠...

 

 

 

我確誤以為《星聲夢裡人》像 《52Hz, I love you》一樣「由頭唱到尾」,沒想到片中的歌舞場面絕對不多,甚至某程度上你不能稱之為一部歌舞片,畢竟末段都變回傳統電影的對白式敘事,但光是數場歌舞場面,已夠《星聲夢裡人》能成經典之列了。歌舞場面並非如傳統歌舞片般,礙於片種所限,有時候淪為「係又唱唔係又唱」,《星聲夢裡人》的歌舞場面全均劇情所需,唱出來的一刻絕不會讓你感到突兀,甚至非常流暢,而歌詞更能帶動劇情,為故事畫龍點晴。如開場一曲《Another Day of Sun》講述無數年青人來到洛杉磯追夢的熱情,乃至經過了整部電影後,一曲《Audition (The Fools Who Dream)》則暗示了飽受現實磨蝕後,追夢原來也需要妥協、非想像般美好,細意留意歌詞竟能首尾呼應已成佳章。

 

星聲夢裡人
《星聲夢裡人》主線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已夠吸引,再側寫追夢途上的種種,又向電影與音樂致敬,題材包羅萬有
這是一個超俗套的故事,兩個懷才不遇的寂寞心靈相遇,擦出愛火花後又因價值觀與人生抉擇不同,漸行漸遠。導演前作《鼓動真我》以音樂題材,去談一個帶點恐怖的勵志故事,而此作分別以音樂與演戲為背景(也是洛杉磯的兩大「追夢」代表),包裝一個權衡於「追夢」、「愛情與麵包」取捨的故事(雖然難作比較,但這一層面真比《52Hz, I love you》高班得多)。

《星聲夢裡人》同時又貫注了創作人對電影、舞台劇及音樂的濃情厚愛,是創作人寄語這兩項代表的一封情書。故事聰明地抽空了時代背景,從五十年代的電影拍攝場景,到七八十年代的服飾,同時又會出現九十年代的《寫我深情》,還有千禧後的智能電話。在這個背景模糊的時代中,傳統音樂會變質、舊式電影院會成為歷史洪流,從兩位主角的經歷中,連觀眾/聽眾的品味也會下降,受到賞識的原因也可能很荒謬,似乎只有二人內心的熱情不變;即使追夢需要向現實妥協,骨子裡還是喜歡自己所愛。《星聲夢裡人》處處向音樂、電影及舞台(本質也有荷里活黃金歌舞片時代的影子?)致敬,烘托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人生的起起跌跌,甚至貫注創作人對荷里活這片夢工場的感情,讓全片再俗套也好,看來也不覺單調乏味(無需中文譯名引導,觀影時都會想起數年前致敬電影業的星光夢裏人)。

 

 

《星聲夢裡人》被捧得上「神作」地步,還未正式上映各場優先場早已一票難求,很多觀眾早已翻看兩三回,紛紛表示深受感動,導技超凡絕對應記一功。這麼簡單的故事,導演Damien Chazelle並沒有利用大量歌曲去騎劫故事,反用上了絕美的鏡頭與配樂去談這場愛情美夢,而數場歌舞場面,已再一次突顯到其出色的導技。

片中每每出現歌舞場面,導演便採取一鏡直落方式。開場一曲場面之浩大、用鏡之刁鑽複雜,已盡見其功力超凡,再採一鏡直落之態,簡直嘆為觀止;緊接女主角宿舍的一場歌舞,雖然不如開場般浩大,但於狹窄環境中左穿右插、如入無人之境,再輔以複雜的舞步,同樣極考演員與導演之間的配合。這數場一鏡直落的歌舞,已經遠超了當年《孤星淚》的經典一幕了。

 

 

我很欣賞的是,Damien Chazelle非如《孤星淚》的Tom Hopper般處處「演嘢」,一鏡直落、Close-up大頭等方式應用則用,沒有因為一兩場精彩就無限重用,反用盡出色的電影語言,令《星聲夢裡人》長逾兩小時都毫無悶場,更覺流暢之極。

二人的相遇與重遇,Mia在餐廳中對Sebastian一見鍾情、驚為天人的一刻;Sebastian在戲院中落寞後於銀幕前看見Mia,仿佛世界都獨你一人的震撼(同是情人眼中對方的天才一面),無需多餘的語言,言簡意駭的畫面,已教觀眾歷久難忘。導演很懂得利用鏡頭說故事,並把不同要表達的東西放進同一格畫面內,簡潔地為觀眾訴說周遭發生的事,令場口之間流暢得幾乎不著跡。鏡頭隨故事所需作有效剪裁,像二人爭執的一場戲用上了急速的剪接效果(這於《鼓動真我》亦大派用場)以營造迫力,如在演奏的混亂與熱鬧一刻,鏡頭則隨著所需視點一鏡移動,盡把觀眾需要注意的地方、需要帶動情緒的要點,用鏡頭表現出來。

 

 

最「神」的一刻,當然得數《星聲夢裡人》片末十五分鐘的那一段。在此不作劇透,但該段不單在劇本鋪排上已夠觸動人心,鏡頭與構圖用盡最簡潔的電影語言,把所需的故事、所需的感情,配以主題配樂,無需一言,深深打動觀眾心靈,感染力之強可真罕見,將於影史寫下一記重要名字;不單達至餘音裊裊,簡直令你離場馬上有再購票入場的衝動。還有男女主角星空上跳舞、用不同色彩去暗喻二人心理變化,一一也是善用電影語言最好例子,幾乎可以成為編導班的最佳教材。

 

星聲夢裡人
對兩位演員沒有太大感覺,尤其Emma Stone更有點反感。此作不單另眼相看,更被他們帶動得完全入戲
Emma Stone憑本片奪得威尼斯影后,值得與否見仁見智,確是她最自然流露的一次。最耐看的,還是她與Ryan Gosling繼《滾搞了愛情》後再次合作的火花。惺惺相惜的天涯淪落人,從餐館驚為天人的一刻起,注定二人從此命運相連,此後幾乎每一格鏡頭都有二人的身影,看著他們全情投入的演出、打打鬧鬧、有笑有淚,倒真如最甜蜜的一對,火花四濺。鏡頭不斷告訴觀眾,二人是真唱、真跳、真彈,沒有替身。不談演技,光是這份認真排練得出的成果,幾乎與專業舞者及表演者無異的說服力,已值得加許吧?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寫下去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走更遠的路,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以下QR Code課金以作支持:
75486099_723429001505181_3402665167123644416_n
同時,你也可透過Payme link:https://payme.hsbc/jackyhei
或Paypal捐款:
paypal.me/jackyhei

 

總的而言,奧斯卡前哨戰上,每年都總有一大堆過譽,或是吹捧過高的「造勢片」,放心,這絕不會套用於《星聲夢裡人》身上。看來或不如想像中的一類「歌舞片」,但全片導技超凡,巧妙地用盡電影語言,一個再俗套而簡單的故事,處處向音樂與電影致敬,拍來自然流暢,驚喜連連,完全投入其中而不自覺。片末的一場戲直收畫龍點晴之效,無需任何語言之礙,就是故事的兩大重要元素:單靠「電影」與「音樂」來說故事,感染力之強絕對一生難忘,從此深印腦海,勢成經典。與同期《天煞異降》一樣,善用電影語言去製造「感染力」,是讓觀眾產生共鳴或感動的最佳辦法,當然,收筆之妙,沒有流於典型勵志/愛情電影的格局,也算是神來之筆了。
Rating:100/ 100

 

【延伸閱讀】與《星聲夢裡人》一起漫舞星空:Griffith Observatory

【延伸閱讀】一地兩IMAX:BOEING IMAX Seattle X 再度朝聖《星聲夢裡人》

【延伸閱讀】一個給追夢者的故事

 

如欲看更多資訊及文章,請即Like【晞。觀影記事】【有故事的旅人】專頁!
全新IG亦已開放,請Follow:#travelerwithmovie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