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義暗角:何德何能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公義暗角

英文片名:In the fade

InTheFade

《公義暗角》在金球獎獲得「最佳外語片」殊榮,更令女主角Diane Kruger榮登康城影后,卻在奧斯卡上零提名,看後自會覺得並非甚麼遺珠,反覺得光環太盛,過譽了。Diane Kruger演得再好也未至於達影后級數,而「最佳外語片」能夠得獎更是滿腦子問號。故事講述女主角的丈夫被殺,當法庭未能還她一個公道,她決定自行尋找屬於自己的公義。電影分成了三個不同篇章去描述女主角的心路歷程,從家人到法庭到那個潛藏暗湧的大海,各個篇章看似清晰地鋪排出整件事的前因後果,惟效果卻欠缺張力。打從片初平鋪直敘的意外,到那場平淡無味的法庭戲,均完全帶動不了故事應有的批判力,或呈現德國社會存在的不平等問題。劇力之疲弱甚至讓全片悶場連連,不足兩個小時的電影已如像過了三小時。最終章的復仇行動理應滿有爆炸力,也屬這場「公義暗角」的靈魂總結,怎料重要情節竟淪為電視劇式「偷聽」線索,堂堂一部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竟有這些難以想像的處理,哪管結局收得再好再震撼也無補於事。

 

Katja與改過自新的前毒販Nuri結婚,本應生活美滿且育有一子,某天卻遇上了炸彈襲擊,丈夫與兒子當場炸死。雖然行兇者被抓,卻被辯護律師在法庭上以花言巧語成功逃過一劫。Katja在法庭上找不到屬於自己的公義,決心用自己方法去尋找...

 

 


故事看似揭露社會上少數族群的故事,卻無應有味道 

看畢全片,直至片尾講解的字幕才知道,這大概是個剖析當地社會現況、種族歧視問題的題材,藉著女主角的悲劇遭遇,揭示德國存在著不為人知,甚至沒有人留意(連帶法庭如是)的問題,但撇除了片尾字幕的補白,可真搞了大半天都看不清其社會意義。即使分成了三個脈絡清晰分明的篇章,剖析了事件的三個階段,從悲劇的發生、法庭上的不平等審判,到主角尋找自己所屬的公義,拍來不但平鋪直敘,更是拖拖拉拉。前段談及在這個不公平的社會中,自己的種族與身份就是原罪,更連家人與警方都不加以支持,竟如同一部普通不過的倫理題材般;理應劇力迫人的重點法庭戲,竟如同閒話家常般無味,看得呵欠連連。

 

 

到了最終章是女主角用盡辦法,尋求自己心目中的真正「公義」,就在某個「暗角」向命運宣戰。這個不乏爆炸性的念頭,女主角毅然化身成「復仇戰士」一刻,確實精神為之一振,滿以為劇力能夠來個一百八十度反轉,卻無以為繼,繼續平平淡淡,完全建立不到應有的張力。當女主角成功追查到事情的核心真相,方式竟是如肥皂劇般的「巧合式偷聽」取線索,把最終章苦苦鋪排得來的戲味一掃而空;結局收筆確帶點出人意表的震撼力,惟一切已經返魂乏術了。散場一刻絕對覺得本片沒在奧斯卡上得到任何提名情有可原,反奇怪本片怎能奪得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真教其餘一眾佳作如《雙親不相愛》《神奇女郎》情可以堪?

 

 


Diane Kruger好戲老早被肯定,但憑此作奪得康城影后會否過譽?

Diane Kruger從來都是個好戲之人,此作不以往昔明艷照人的裝扮,演一個充滿悲劇色彩的媽媽與妻子。前半段崩潰得仿被掏空一切感情,與末段以冷酷復仇戰士上路的姿態,確是全片的最大亮點,甚至完全融入劇情之內,但演出是否好得堪個影后之位,就真見仁見智了。

 

 

《公義暗角》好歹作為一部「最佳外語片」,滿心期望下入場只覺失望透頂,不單難以拍出故事應有的戲味與社會意義,更連基本的劇力都拍不來。雖說故事反映著當地社會邊緣族群的現況,卻展現不了應有的效果,劇情拖泥帶水,有如肥皂劇式設計更令僅餘可觀性都大跌。結局收筆縱有突如其來的震撼力,也於事無補。
Rating:55/ 100

 

【最新旅遊文章】截順風車過程領會到的人性美善

【最新旅遊文章】有些地方,要去盡早去

 

小弟用五年時間籌備的小說反應熱烈,火速售罄,第二批貨現已到港,歡迎直接下單:goo.gl/J9QdBR

台灣書局兼網上平台亦已上架,可去文中連結購買:goo.gl/xzCymP

 

更多資訊及文章,請Like Fb Page:
【有故事的旅人】

【晞。觀影記事】

 

IG請Follow:
#travelerwithmovie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