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回來了兩天,也是時候把這裡重開了。要追回一個月沒有看的電影,相信要一兩個星期才成事,暫時看了〈我的機械人女友〉和〈80分鐘死亡直播〉,兩者都很喜歡,稍後整理一下再在這裡分享。重開後看首篇網誌,就分享一下在北京的觀影經歷。
北京的戲院電影選擇不多,是內地審查制度的問題,令很多電影都不能足本上映,甚至在戲院中上映。我去了一個月,只見〈功夫熊貓〉續映再續映,〈舞出真我〉第一集幾年後的今天才在北京戲院作首輪放映,國產大片〈赤壁〉到處見其影蹤,宣傳功勢一時無兩,只不過,看得多也厭倦了。
暑期超級猛片〈蝙蝠俠:黑夜之神〉到處大破票房紀錄,甚至有機會大破〈鐵達尼號〉影史冠軍之紀錄,偏偏因為片中把中國描寫成罪惡之地,被中國無限期延期上映,我在不少戲院中看見它的海報,被戲院放在最不顯眼的地方,靜靜等待上映的機會,感覺也實屬可惜。〈盜墓迷城3〉亦因為中國歷史的問題,被內地的戲院延至九月才上映,因此我無緣在內地的影院欣賞這部作品。
北京的戲院票價跟香港無異,不過學生票價則比香港便宜,我用廿元就看到一部電影。內地的電影分很多種類,有「數位版」﹑「原版」﹑「配音版」,亦有很多「重映版」,票價亦由十元至七十元不等。北京的影城亦如香港一樣,多是迷你影院,相信這是全世界影院的趨向了,票房上倘大的顯示屏展至了不同的版本,不同的影院,不同的票價,不同的電影,密密麻麻確實花多眼亂,比香港的顯示屏複雜,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搞得清自己想看的電影是在哪個影廳和票價。
值得一提是,北京的顯示屏沒有顯示座位情況,非要到票房買票才能看到。
那兒的電影選擇實在少,在我到京的一個月中,上映的〈街頭超人〉﹑〈功夫熊貓〉﹑〈赤壁〉﹑〈新變型俠醫〉﹑〈文雀〉﹑〈魔幻王國〉﹑〈舞出真我〉等都看過了,想看幾部未看過的電影,又沒有原裝版。所以,只在那兒看了兩部IMAX巨幕電影和一部國產驚慄片〈荒村客棧〉。
戲票如幾年前的百老匯戲票設計。
先談談〈荒村客棧〉。我在新世紀百老匯看,影院跟本地百老匯的影院無異,迷你影院百來個座位,銀幕和座位比例也是不太好,迷你影院中的銀幕其實偏大,有點像香港Palace APM的一院﹑四院和六院一樣。音效和畫面都總算不過不失。
〈荒村客棧〉作為一部國產驚慄片,其實普通得很,只不過一解戲癮看看。全片只有幾個演員,一直在故弄玄虛,當真是「搵戲黎做」。片中所謂的「驚嚇場面」仍靠打青燈和白面鬼來嚇觀眾,「失驚無神嚇你一驚」這一招已是低手所為,難得本片用得比電視劇集的手法更差,內地觀眾被電影嚇著,我卻覺得是笑位。
故事其實很簡單,一個失意歌手跑到「荒村客棧」去找創作靈感,那客棧中卻有個恐怖傳說,男主角睡在那間房間中,漸漸精神失常,終日疑神疑鬼,後來,他發現客棧老板竟然埋藏一個驚心秘密,正威脅自己的生命安危。電影的前半段鋪排尚算不俗,藉著一個淒美的愛情傳說入戲,帶出另一個恐怖故事。誰知到了末段卻愈搞愈離題,結局更是牽強得令人失笑。內地電影在挑戰這類驚慄題材值得加許,可是先天技術不足,反令缺點暴露於人前。
可喜的是,全片總算富娛樂性,不足十分鐘便很快入戲,驚嚇不足卻沒有冷場,結局如何「收科」也能吸引觀眾的追看性。當作消磨時間也可看看。
再談北京的IMAX影院。我找不到所有IMAX影院的位置,只見過一間位於海淀區的影城內,另一間則在中國電影博物館中的影院內。我在看中國電影博物館那一間看過兩場紀錄片(同時亦在上映〈功夫熊貓〉和〈極速賽車手〉)。
這間北京IMAX影院感覺上比香港那間大。影院是長方院的設計,沒有香港的IMAX影院般,最後幾行「三尖八角」,在香港的IMAX最後幾行看電影,總覺得很有壓迫感,是放映廳凸了出來,坐得不太舒服。這間IMAX則極有空間感,銀幕比香港這個更高更闊,未開場單看銀幕已感受到那種非凡的氣勢。
我看了一場2D電影〈長江〉,那些滾滾的江水非常震撼,再看3D的〈海洋之獸〉,立體效果更足,史前海怪仿佛奪幕而出,非常精彩。不過這部〈海洋之獸〉我覺得不及本地早前上映的〈觸摸海洋秘境〉好看,過多的CG特效,令這部紀錄片變得如主題樂園的立體影院無異。
這間IMAX位於中國電影博物館內,地理位置極不方便,是位於市郊地帶,你覺得本地的電影資料館和MEGABOX IMAX偏遠,這個電影博物館和IMAX戲院更誇張,很難想像怎能維持生存。
值得一提是這間中國電影博物館,分二十個展廳。頭十個展廳是中港台電影發展史的展覽,後十個展廳則是電影拍攝時的展覽。作為一個影迷,這個博物館一定令你樂而忘返且獲益良多。尤其是尾十個展廳,認識了很多電影幕後的制作,某些展廳你付錢更能替你拍一段CG電影,看來也挺好玩。大家有機會去北京,一定要來這個博物館一遊,博物館四點半便關門,卻值得花一天時間遊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