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A黃埔雜談

上星期去UA黃埔看〈新鐵金剛之量子殺機〉,周末的下午場竟然空空如也,同一時間,其他戲院已接近全院滿座,很難想像這一間戲院怎能生存。

 

當九龍城戲院結業後,UA黃埔正式成為九龍城區的唯一一家戲院。自己家住土瓜灣,自少常常到這裡看電影,大抵也是這間戲院啟蒙了我對電影的熱愛。小時候,很多卡通電影都是家人帶我到這家戲院看,始終,它是最近我家的戲院。

 

長大後,有自己獨立權去選擇戲院,我都開始不會選擇UA黃埔。

 

UA黃埔在一眾新式戲院中,它可算是比較舊的一間,而它的座位和影院面積,也相對較大。它的A院超過五百個座位,其餘的三個影院,最小那間D院也有四百五十個座位。在今天迷你戲院盛行之時,它可算是一間大戲院了。
記得在十年前,UA黃埔不只四個院,另外還有兩個影院處於對面的假船上,我最後一次看的是〈星球大戰前傳之魅影危機〉,年輕太小已印象模糊,記得只是廁所很難找,以及戲院是長方形,銀幕距離較遠。
其實,以一間比較舊式的戲院來說,也許有UA這條大院線的支持,它的硬件亦不差,音響效果符合水準,銀幕也非常大。

 

UA黃埔雖然是區內唯一一間戲院,可是,它的入座率並不算高。印象中,我很少試過在這裡看電影會超過五十人,除了大時大節和假期外,影院滿座,甚至滿座超過一半的情況基乎不會出現,記憶中,只有〈死亡筆記:最後的名字〉,十一月的冷門檔期,滿座接近八成。在閒時觀影,影院情況更是慘淡,早陣子看〈異度見鬼〉,首週五的晚場,觀眾竟不及十人,先勿論電影是否佳作,得此人數確實令人嘆息。

 

其實,UA黃埔最大的問題是座椅和斜度的問題。當影院流行走向梳化式高尚座位,UA黃埔仍是停流於麻布質地,甚至椅背不及肩的設計,一向縱慣了的香港人實在不習慣。而且,影院設計只是微斜,加上椅背設計又矮,前面的觀眾很容易便把後面觀眾遮擋著,多次觀影經驗都不太舒適。同時,影院設計的行距太密,若要欣賞史詩式長片,在影院中坐三小時,確實挺辛苦。雖然UA黃埔的面積在新式戲院中,相信是數一數二,可是,其核心設計卻令人卻步。

 

這間戲院座立於區內最旺的地方,竟不能給它帶來應有的人流,也許是區內人口老化,年青一輩也會到旺角﹑尖沙咀一帶消費,特別是土瓜灣和九龍城的市民,到UA黃埔的路程與旺角差不多,倒不如到油尖旺那區的戲院更好,UA黃埔的作用,變相僅僅服務黃埔花園附近的市民。儘管近年不斷減價﹑推出種種優惠,依然不能吸引太高的入座率。

 

同區曾經出現過另一間UA院線的戲院:UA九龍城,在區內也曾經風光一時,入座率尚算不俗,可是,卻與同期UA發展的其他兩間小型戲院,UA香港仔和UA寶聲一同結業,後來變成了九龍城戲院,以低價專門放映二輪電影,甚至小眾電影,結果入座率慘不忍睹,最後一部看的電影是周星馳的〈少林足球〉,影院已經殘破不堪,且地上充滿污漬,看來也是經營不善,最終也難逃結業下場。終於,只剩下UA黃埔獨撐整個區。曾經,我以為UA黃埔將步其後塵,結果仍然能夠捱至今天。

 

幸而,UA黃埔仍然有其獨特優勢,就是夠大,以本人而言,此戲院確實在旺場時作分流作用,吸納因為其他戲院滿座而來光顧的觀眾,加上它的價錢愈來愈便宜,確有吸引的效用。節日喜慶時,正因為它的座位夠多,令氣氛非常熱鬧。近年在那兒看過幾部賀歲片,如〈霍元甲〉﹑〈最愛女人購物狂〉﹑〈魔法奇緣〉,都是平日在戲院沒可能感受到的氣氛。

 

其實,即使在電影市道低迷後,UA黃埔的入座率依然保持到一定水平,只不過科技日新月異,當愈來愈多迷你戲院面世,配合一流的設計和舒適的座椅,定能吸引到不少觀眾支持。只可惜UA黃埔介乎新舊戲院之交界,以「大戲院」而言,未及海運的高檔,又未及豪華的另類懷舊,反而定位尷尬。在十年前「船艙戲院」結業前後,UA黃埔曾經作過一次小型翻新,未知假如再作翻新,能否吸引到新顧客?抑或根本無此需要?

 

始終這間戲院仍有其存在價值,若單靠減價來維持壽命,而不改善一下內部的環境,也甚是可惜。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