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煞撞正怪怪獸(粵語3D版):最佳觀影享受,請看3D版

 

3月24日 19:15 The Grandcinema

〈天煞撞正怪怪獸〉未映已先聲奪人,鋪天蓋地的宣傳功勢,實是近年動畫片少見的現象。全港戲院同撐3D版,放映普通35MM版的戲院屈指可數,其氣派可謂是歷史上的先河,相信千萬是基礎,要過二千萬亦指日可待。在第三十三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的首映場看了本片,那些三維立體技術確是近年最佳的效果之一,可惜劇情上過份單薄,若不看3D版,本片其實只是一部普通的作品。

蘇珊在婚禮上被隕石擊中,竟然意外變成了五層樓高的巨人。她被軍方送到「怪怪獸」的基地監禁,與幾隻變種「怪怪獸」一起生活。外星侵略者突襲地球,要搶回隕石元素,所有武器皆刀槍不入,軍方無計可施,唯有向「怪怪獸」求助,但是這群「怪怪獸」位位都騎呢無腦,到底能否肩負拯救地球之重任?

 

本片是夢工場的作品,有看過這公司的前作,已知道他們的動畫多以玩味行頭,可是,亦正因為玩味太甚,動畫製作功夫明顯不及迪士尼的娛樂性豐富,我覺得〈功夫熊貓〉和〈荒失失奇兵〉並非好看的動畫。這公司的經典之作,其實只有〈史力加〉系列最令人印象深刻。這部〈天煞撞正怪怪獸〉,一樣玩味十足,劇情簡單,幸比〈功夫熊貓〉和〈荒失失奇兵〉好看。

 


「天煞」與「怪獸」大戰,這種奇怪的構想可見創作人的心思

〈史力加〉大加諷刺荷里活的大片,以及童話故事的老套濫情;〈功夫熊貓〉向中國功夫片致敬,到了〈天煞撞正怪怪獸〉則是諷刺大美國主義和那些荷里活製作的災難片。
本片的玩味其實很適量,並非主菜,起碼不會出現小孩不懂笑的場面。全片拍來輕鬆通俗,娛樂性極高,個半小時的冷場甚少。畫面班斕悅目,動作場面的設計更是抵死過癮,尤以末段太空船逃亡的場面,製作人深黯哪些地方會點正觀眾笑穴,也深明哪些場面會引起觀眾刺激快感,因而引起幕幕高潮。當中的笑位看似低能無腦,其實影射大美國主義,以及諷刺荷里活的特技電影,電影中的無頭無腦,現實又豈不是如此?

 


一眾角色無論造型以至性格都非常「騎呢」,貫徹夢工場的一貫創作取向

單從預告片,以及電影的前半段,都可看出本片對幾位主角有一定編幅的描繪。當中以藍色泡泡的設計最令人難忘,雖然無腦的「它」說話完全低能,可是偏偏因著那些「九唔搭八」的說話,引起觀眾無窮的笑聲。本片以「怪怪獸」中唯一的人類角色蘇珊入題,惟電影對此角的描繪不夠深刻,大概她的角色沒有太大玩味,只不過是充當人類角色去帶出電影的主題。一眾角色的設計皆符合著電影的主線,為求博君一笑,無論忠奸角色都傻頭傻腦,雖然設計略缺典型性,不過大家也看得高高興興。

 


片中出現的連場大戰,要看3D版才能有最佳的視覺享受

〈天煞撞正怪怪獸〉聲稱是電影史上首部全立體拍攝的動畫,來頭當然不少,當中的立體效果,我覺得是近年比較出色的一次,去年大熱的〈地心探險記3D〉立即比下去。我最欣賞本片是充分利用了三維效果的長處,並非一味加插無謂的立體效果,就如片初女主角蘇珊變大一幕,她的大頭與一眾角色的分野,就已經立體感十足,以立體鏡頭去突出敘事的劇情,實是電影中一個很創新的手法。
當然,本片的動作場面在三維效果下,自然更見刺激。我最喜歡片中在三藩市中「飛車」的一幕,在立體效果的映襯下,有如置身其中,把情節的緊湊展現銀幕。片末在太空船中逃亡的情節,畫面構圖極複雜,但那些景深效果依然毫不馬虎,把那個虛幻的畫面營造得異常凌厲,在視覺效果上,本片之成功已令觀眾難以在雞蛋裡挑骨頭。
至於一眾角色的設計,在立體效果的大前提下,反而創意不大,最深刻還是半透明的泡泡,肢體動作極多,又要顧及透明身體的效果,動畫師的功夫便十分到家。

 

誠言,本片的內容是荒誕無聊的,一眾角色如同遊戲之作,刻劃並不深刻,而主線兩派怪物的鬥爭,說穿了也不過是兒戲的劇情,局部笑料甚至挺反智,大人未必笑得出。不過全片拍得熱熱鬧鬧,沒有冷場,也適合一家大小入場觀看。
個人覺得本片既然是從立體電影角度出發,內容的單薄也是意料中事,畢竟,沒有很多3D電影能夠很成功的顧及內容發展,而〈天煞撞正怪怪獸〉打正旗號以立體效果行頭,一切宣傳皆以此作主導,立體效果當然一流。我建議本片要看的話,理應選擇3D版來看,才能感受到那些視覺效果的凌厲。否則,本片只不過是一部比較平凡普通的動畫片罷了,純粹大家為求一笑,倒也看看無妨。

 

值得一提是,本片的粵語版配音是一大敗筆,縱然劇本已改了對白迎合本地觀眾口味,不過對白仍然略為生硬,特別是以陳慧琳所配角蘇珊為甚,觀影至中段仍難以投入。最出色是配泡泡的陳偉霆,成功把角色的佻皮和無腦活現出來。可惜本片的英文版沒有中文字幕,否則,單從預告來看,英文版的配音效果理應更出色。
本片在Grandcinema欣賞是一流的享受,立體畫面加上震動座椅,是欣賞本片的不二之選,當然,我相信IMAX巨幕也應該有良好效果。

Rating:80/ 100 (3D版)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