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 17:45 UA太古城
很多電影都是改篇自短片,又或是短篇小說,當中卻不乏成功例子。可是,並非每一部短篇故事都可以翻拍成長片故事,即使原著有多成功,硬把故事拖成長篇電影,卻往往適得其反,〈今天應該很高興〉便是一個極佳例子。
在黑色幽默外,故事還對家庭與子女的關係作出批判,其實題旨並不深刻,極其量只是借題發揮。可是,劇本卻滔滔不絕地大加少女與父母之間的衝突,同一番對話竟然重覆了多次,而導演竟然樂此不彼大用長鏡拍攝這些爭執場面,令電影節奏悶得令人每隔兩分鐘看一次時間,仍未散場。到最後,苦了演員的記憶,也苦了觀眾的耐性,那些喋喋不休的對話,實在令人煩厭得接近反感地步。
也許有些劇本的作用,無論怎樣充撐都只能夠拍攝一部短篇電影,以本片為例,作為一個短篇劇本,理應是喜劇場面恰到好處,言情敘事作平衡。相反,變成了一部長篇電影,卻明顯看得出很多地方為撐而撐,劇本到了中段已乏力得難有發展空間,最終導致悶場連連。散場後,看到導演的解說,直言自己沒有甚麼特別意旨,只希望觀眾觀影後能夠有一些得著。假如連導演自己都不知道拍攝本片的目的,觀眾又怎能知道?我相信本片的存在意義並非為了商業市場吧?
Rating: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