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里活電影一向技窮,要度一個全新的劇本出來可能要幾年時間,要改篇一部別國電影,速度卻快得驚人。去年〈血色童話〉譽滿全球,突然成為驚慄片中的一部經典級作品,雖然該部作品我覺得有點過譽,但是整體水準仍是可觀之作。荷里活的製作人當然「獨具慧眼」,二話不說買來翻拍,難得本港的發行片商安排更周到,〈血色童話〉上映不夠半年,甚至連港版影碟都未推出就上映重拍的〈吸血兒凶〉。老實說,〈吸血兒凶〉一如很多翻拍驚慄片一樣,都是同一個倒模,沒有強烈驚喜(我永遠覺得最驚喜的改篇作品是改篇自〈午夜凶鈴〉的〈七夜冤靈〉),但至少沒有徒具畫面而空有神韻。看過〈血色童話〉可能覺得本片沒有甚麼驚喜,但我覺得〈吸〉片比〈血〉片多了幾分商業味,節奏更明快,仍是一部成功的翻拍片。
奧雲在校內一直被同學欺凌,弱小的他不敢作聲也不敢報復,直至某天他遇上了新鄰居的女孩艾比。艾比漸漸成為了奧雲的唯一朋友,二人兩小無猜甚至產生出深刻的情感,更俱使奧雲膽敢作出報復行為,不向惡勢力低頭。其時,二人居住的小鎮發生連串兇案,死者皆被人放血致死。漸漸,奧雲發現連串兇案跟他的新鄰居有千絲萬縷關係,因為他的好朋友艾比並不是人類...
完全倒模式劇情和鏡頭,確實沒有驚喜,但至少未至於胡亂改篇式驚嚇
觀看〈吸血兒凶〉難免跟〈血色童話〉有所比較,很難不比較,因為兩片就如一個倒模,95%一樣。記得觀看〈血色童話〉時是帶點失望,看〈吸血兒凶〉則有如第二次觀看〈血色童話〉,有了心理準備,更能深入感受故事,感覺反而較佳。
作為一部翻拍電影,〈吸血兒凶〉對原著故事沒有太大改動,四平八穩也難得地能保持原著的神髓。其實很多翻拍電影都因著地域問題而影響觀感,即使照足原著倒模依然令人失望,最好例子有翻拍自〈我的野蠻女友〉的〈潮拜俏女王〉和翻拍自〈鬼影〉的〈攝靈〉。大概美國和瑞典的地域文化相異不大,兩片拍出來的感覺都很相同,沒有強烈的反差讓人心生厭惡。我覺得看過〈血色童話〉的觀眾,如非鍾情萬分其實無需再看〈吸血兒凶〉。
荷里活式計算精準下,〈吸血兒凶〉在處理娛樂性上確實比原著出色
與〈血色童話〉相比,〈吸血兒凶〉的商業味無疑較濃。在荷里活的攝製下,自然多了幾分血腥和電腦特技,出來的效果不如〈血〉片般隱瞞,從另一方面看卻是增強了電影的視覺效果。幾幕吸血情節拍來甚至迫力,出色的化妝效果亦令吸血場面增添了幾分戰慄感。另外,本片導演曾拍過「嘔片」〈末世凶煞〉,對鏡頭運用亦有一手,幾場「捕獵」場面皆用上了主觀鏡頭增強驚慄效果,一場撞車戲尤其可觀,充滿視覺上的快感。在燈光運用上,畫面的色彩沒有〈血色童話〉般冷峻,反而襯托出一段窩心的情誼;連綿不絕的柔情配樂也帶動故事情感。
在劇情上我覺得〈吸血兒凶〉較為節奏明快,刪減了〈血色童話〉中關係不大的鄰居情節,同時間又增強了欺凌的情節,務求令電影的娛樂性更強,同時不會被副線的冗長所拖累。當然,本片多了幾分商業味道,變相削弱了原著的詭異感覺,始終荷里活喜歡「拍出來」而非重感覺,加長了的殺戮鏡頭反而令人感受不到原著中的迷離感覺。
Chloe Moretz年經輕輕卻演活了純情之中帶點邪氣的一角,是繼〈勁揪俠〉後又一經典角色
演員方面,在〈心跳500天〉中嶄露頭角,於〈勁揪俠〉中瘋狂搶鏡的童星Chloe Moretz繼續發火發亮,初擔大旗演吸血殭屍的主角,凶狠與柔情的眼神皆演得入木三分,絕不比原著的Lina Leandersson遜色。雖然角色的深沉不及Lina Leandersson,多了幾分溫婉更令人感到角色的無奈和可憐,相信這位童星的前途將無可限量。反之男主角童星Kodi Smit-McPhee則相形見絀,雖然潺弱氣質竟跟原著角色出奇地相似,可惜這個只能歸功於選角的別出心裁。此童星的演技略嫌稚嫩,也跟女主角沒有太大的火花。
總的而言,〈血色童話〉和〈吸血兒凶〉皆各有千秋,但感覺大致相同。〈吸血兒凶〉相比之下視覺效果更濃縮,同時節奏也較明快,感覺較為突出而非原著中的內歛。看過〈血色童話〉難免驚喜欠奉,始終畫面和情節皆雷同,對於結局時的餘音裊裊,感受也不及初看〈血色童話〉深刻。本人覺得,看過〈血色童話〉的觀眾無需要觀看本片,如沒看過〈血色童話〉的,本片還是值得一看的。怪只怪何以安樂發行會拍兩部基乎一樣的電影,排期不足半年上映?
Rating:75/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