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原來這是一部「樣板戲」

9月30日 21:40 The Grandcinema

我很天真地誤以為〈辛亥革命〉是一部帶點紀實性的娛樂片,又天真地看見有成龍的演出,相信本片不會正經得去哪裡,我亦很天真地以為〈辛亥革命〉並無甚麼政治取態,就是客觀地描繪一百年前改變中國的那場革命,原來,我天真地料錯了一切,原來,本片始終是一部洗腦式樣板戲。〈辛亥革命〉並非每位華人導演為打入內地市場而斥資所拍的「大製作」,本片反倒是群星拱照的「俾面派對」,到最後更借題歌頌共產黨。誠言,〈辛亥革命〉製作認真,多位演員演出到位,初段更甚有劇力,效果不俗。可惜,電影愈拍愈淪為一部樣板戲,硬要把「辛亥革命」在短短兩小時內重現觀眾眼前,令劇情支線太多,一眾角色純粹為求出場,以引證他對革命的貢獻。看至中段,已覺得本片不斷浮光素影地重現著每一節歷史片段,劇力已漸漸跌近零。

 

清朝末年,清政府腐敗無能,眼看著國家被列強瓜分而無力抱救,國勢汲汲可危。深受外國革命思想影響的孫文,在世界各地籌集革命經費,傳播革命思想;在國內,則於黃興帶動下,策動多場革命。同時,各地政府紛紛嚮應革命風潮,宣佈獨立,逐漸釀成勢力割據之勢。與此同事,清政府面對革命席捲全國,亦急謀對策,卻阻擋不了各地的革命之火,是為「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製作尚算認真嚴謹,在公式計算內,仍稱得上是合格的「樣板戲」

〈辛亥革命〉作為一部「樣板戲」,製作是一貫的認真嚴謹,無論是佈景和道具俱一絲不苛,而片中的幾場動作場面及戰爭場面中,亦見國片近來拍攝大場面的功架,場面浩大而震撼,亦因著〈辛亥革命〉是一部「樣板戲」,一切演繹都要盡量符合史實,在這類演技和造型大曬冷的製作下,演員們總算下過苦功,觀影過程還有不少睇頭。

 

本片的故事以清末革命思想開始盛行,孫中山和黃興等人策劃革命活動,直至袁世凱出任總統為止。劇本為求把最多的歷史情節放進電影中,致使片長兩小時的電影不斷充斥著很多雜亂無章的支線,觀眾只能浮光素影地看著這段歷史,也許,就如中學的教科歷史書一樣,簡單幾句輕輕帶過,純粹讓觀眾對這段歷史有個簡略的認知。
要談劇力,本片顯得實在太薄弱,於片初開場不久便開展幾場大型的革命場面,一遜間也難令觀眾投入得來,惟片初運用上多種電影語言,已是〈辛亥革命〉中最有電影感的段落。隨後的情節俱東拉西湊,只不過順著歷史時序鋪排,分多線人物和劇情發展,務求在最短的時間內讓觀眾看到最多的歷史,只嘆劇情鋪排得太多太密,令電影劇力大減,根本難以令人有興趣去追看劇情之發展,反正畫面上所展現的,乃重拍歷史片段罷了。

 

本片的劇情牽湯太多,人物又愈出愈多,令電影變得支節過於豐富,但戲劇感卻很薄弱

電影分了多線性人物發展,令各個角色的戲份不多,也難有深刻印象。各位演員和角色只為出場亮相,隨後便消失得無影無蹤,全無交代。當中開場後不久所拍的幾場革命動作場面,刻劃得極其悲壯和煽情,卻礙於劇本過份貪心,難以給觀眾對這些無名英雄留下深刻印象。片中佔戲較多的有主角孫文和黃興,在劇本鋪排了過多人物的情況下,二人佔戲較多卻並無太大發揮空間,只用作穿針引線帶出其餘角色的出場。但是,各人出場情況過於混亂,加上剪接上甚多甩漏,也令電影的時空交接跳得太突兀。電影名為〈辛亥革命〉,談的是整個革命的宏觀故事,變相對各路革命義士的描寫太少了,就如孫文,我覺得其內心戲可以加重,如今只變得是一個「角色」而已。

 

其實電影雖然情節太多太混亂,但對認識該段歷史的觀眾而言,情節還不算難明,縱非好看成績也絕對不差,只是作為一部電影,本片的電影感太低。可是,最反感相信是片末畫蛇添足的一段字幕,把「辛亥革命」橫跨多幾十年,刻意把現時的政治黨派拉攏,藉此歌頌領導黨派,把一部本身已是「樣板戲」的歷史故事,扭成一部令人嘔心的主旋律電影,而那段可有可無的字幕作用全無,大抵是向政權獻媚之用。原本一部中等成績的電影,就是因著這種政治態度予人極其反感,令分數大降。

 

李冰冰所演的徐宗漢在本片中毫無發揮可言,白白浪費了這位演員

演員方面,其實全片一眾角色,哪怕只是亮相一兩個鏡頭的演員,演出都極富水準,大抵在「樣板戲」的要求下,各人的發揮都不會差得去哪裡。多回演孫中山的趙文瑄,再演此角顯得氣定神閒,一舉手一投足都充滿領導者的魅力,幾回演講更是全情投入。另一個較難忘的角色是陳沖所演的末代太后,戲份不多卻演活了當權者的矛盾心情,朝廷上議事更是充滿壓場感,叫人難忘。反倒男女主角成龍和李冰冰則發揮不多。成龍在〈新宿事件〉後再次演繹大量文戲,在劇本沒有太大發揮空間下,他的演出只靠慢鏡頭來營造壯烈效果和英雄味道,始終,在船艙露一手的武打表演,才是他最耍家的一環。
至於李冰冰的角色是全片最無厘頭的一員,也是最神出鬼沒的一員。她所演的徐宗漢在劇本缺乏要求的情況下,淪為行行企企,作用不大的角色,甚至把她整段戲份刪掉,也看不出有甚麼問題。徐宗漢在革命上作為機關的聯絡人,但電影卻完全拍不出她的效用,只淪為製造煽情場面的感情線所用,但她和黃興一段感情線其實毫無交代,多次在戰場上用慢鏡三百六十度拍出她那悲天憫人的表情,仿似想學習〈珍珠港〉的手法,卻完全催淚不來。

 

總的而言,〈辛亥革命〉並非一部名導為擠身內地市場而拍的「大製作」,而是徹頭徹尾的一部「樣板戲」,結局一記無聊的字幕,更把電影淪為下三流的洗腦式主旋律片,叫人反感。當然,平心而論,〈辛亥革命〉製作認真,演員演出到位,還是一部中等成績的作品,只嘆創作人過份貪心,在兩個小時內,務求把所有與「辛亥革命」有關的情節盡數搬進電影之中,令劇情變得浮光掠影,電影感極低,更是毫無戲味。始終,這種「樣板戲」有它一定的框架,很難評定它好不好看,但我相信以此拍法對普遍香港觀眾而言,理應是反感居多。
Rating:65/ 10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