贖罪:五小時的懺悔,有必要嗎?

上半部:12月14日 12:20 百老匯電影中心
下半部:12月20日 14:30 百老匯電影中心

戲院本意是用來播放電影,隨著科技進步,戲院可以用來播歌劇、播球賽、播奧運、播演唱會,今天,就連電視劇集都可以播。有時候,我覺得戲院播放的種類太多元化,令戲院財源滾滾來,可會否失去了戲院的本意?能夠被「選中」成為播放劇集的先河,〈贖罪〉有著黑澤清和〈告白〉原著作者湊佳苗的大名,未看劇情已先行吸引觀眾。五集劇集濃縮成近五小時的片長,再由院方分拆上下部曲上正場,率先製造話題。像我看首日首場的下半部曲,竟然全院滿座。上半部曲在最緊張一刻完結,收筆正是劇集常用的手法,成功吸引觀眾的好奇心,欲先睹為快。我覺得這一招數若運用得宜,日後不難有大量「富吸引力」的劇集作正場放映。
我沒有看過原著小說,但卻覺得〈贖罪〉拍成劇集實在未必有此需要,再剪成一部電影更令節奏過於冗長,一眾支線和「罪人」的經歷因而不夠紮實,看至最終章甚至都忘了一眾「罪人」的遭遇、與「贖罪」的主題有多大的關係。至於理應是解謎高潮部份的最終章,竟採用了一種比無線劇集亂玩Flashback的拆解手法,平鋪直敘之餘更亂搞巧合,令局中有局、案中有局的謎底震撼感大大減弱,也帶不出最終「贖罪」所帶動的無限反思。

 

惠理子和朋友在公園玩耍時被神秘男人所殺,四位朋友向警方表示卻記不起兇徒樣貌,惠理子的媽媽麻子因著眾人的行為而大感憤怒,並詛咒四人要終生贖罪得令自己滿意才成。這句一時意氣的說話,對四位小孩影響深遠,十五年後,各人即使有了自己的生活,卻仍念念不忘當日發生的事,以及麻子的這句說話。她們各自暗暗作出種種贖罪或墮落的行為,希望彌補當天的過失。與此同時,麻子十五年來也一直活在充滿仇恨的生活中,沒想到當仇恨逐漸放下,才是贖罪的真正開始之時...

想當年〈告白〉的故事一樣極其複雜,人物支線和案情左穿右插,兩小時的電影仍調度有度,更是當年的一部佳作。〈贖罪〉看來也是同類的故事,卻被拍成五集劇集,每集以一個「罪人」作主線。就此看來,〈贖罪〉讓每個角色都有充份的發揮,對她們成長後的過程,均有著足夠的描繪及鋪排,似乎問題不大。最大的問題,我覺得反是結局的鋪排,令一切劇情鋪排變得可有可無。

 

一如〈告白〉,校園和學生再次成為了湊佳苗筆下那扭曲了的世界
〈贖罪〉的母題是想談「贖罪」的真意,甚麼是真正的「罪」?有罪又要怎樣償還?「贖罪」和「復仇」之間有沒有直接的關係?要一個人「贖罪」,令對方一生內疚是否最佳辦法?一如〈告白〉,湊佳苗在此作中一樣滲入了大量具爭議性的課題,如校園暴力、亂倫、強姦、虐殺等話題,分別在不同的集數中滲入,在該集也帶動了應有的效果。可惜,電影(既然剪成了電影, 我會這樣稱呼它)拖得太長,各式人物的凝聚力明顯不及電影版〈告白〉中錯綜複雜所形成的迫力。即使四名「罪人」不像〈告白〉般有相互關聯,但每集把她們的篇幅描寫過長,也令觀眾難以投入。到了結局的最終章,劇本非但沒有把這四條支線聯貫,真正解謎後的「真正贖罪」,劇情所帶動的震撼力卻得不到應有的效果,亦難替一眾副線的劇情來一個完滿的收結。我明白〈贖罪〉整個故事的用意,亦清楚作者對「贖罪」這議題的發揮,只是影像化後的故事,結局一刻不能圓滿拍出作者原意,變相令整部〈贖罪〉頓成拖拉之作,首四集故事仿與結局無關。

 

〈贖罪〉的節奏不一也有欠連貫性,尤其是首章最為挑戰觀眾的忍耐力
 我覺得〈贖罪〉的節奏仿如一座山,第一集是最平淡乏味的,慢慢鋪陳至第三集,開始解謎作承先啟後,劇力急增至頂峰。可是,到了第四集又回歸普通,到了最終章更是電影的敗筆。也許這部〈贖罪〉始終是電視劇集,難以用上太強的電影感去拆解複雜的案情。到了最終章,竟然依靠角色口中,娓娓道來一段複雜凶案的來龍去脈,即使案情出人意表,拍來竟如無線劇集的解謎模式,不但震撼感完全缺乏,就連劇情都顯得悶場連連,真相寫得太白,更完全失卻了應有的迫力。此外,由於最終章的鋪排過於平淡,令首四集的「贖罪」主題難以緊扣,令首四集與最終章仿佛獨立成章。
誠言,〈贖罪〉若被剪輯成片長少於兩個半小時的電影,理應能把四名「罪人」的「贖罪」心路歷程寫得更為簡潔和具迫力,片末的解謎把之拍得懸疑緊湊一點,也可把「贖罪」的原意建構得更有爆炸感。如今,電影把整個故事拖拉成五個小時的長篇作,可刪減的劇情和支線隨便可見,就如洋娃娃的首章,根本無需拍成近一小時的劇集。即使我不把它當作電影而當作電視劇集來看,節奏也拍得相當冗長,大抵這個故事並無必要拍成五集劇集吧?

擅於營造恐怖迫力、製造詭異迷離色彩的黑澤清,把其慣常用的手法,套用於這個極具黑暗色彩的故事中,角色那離經叛道的行為,於氣氛營造上著實帶動了強烈的詭異效果,當中尤以首三集充滿悲情成份的調子為甚。首章是一眾故事中劇力最低的一章,尤幸黑澤清把那種詭異的色彩融入畫面之中,否則效果著實不堪設想。至於二至四章的調子各有悲喜,但那種詭異的色彩依然籠罩全片,把迫力慢慢凝聚,在第三章內更成就了故事的高潮。若各集故事以獨立而論,黑澤清的確把其拿手好戲套用於各章節中,效果不俗,只是把各章節串連而成一部電影/五集劇集,則見連貫性和劇力不足,而最終章更是失手之作,難明何以黑澤清的敘事能力突然低手至此?

 

安籐櫻於第三章所演的「熊妹」,演出充滿層次感,成功帶動了全片最可觀一章,牽動人心
演員方面,五集的劇集找來了日本當紅的「一姐」各演一集當主角,每位均有著水準之上的演出,即使電影整體成績只屬一般,各人均把靈魂賦予角色,是全片賣點不多之中最出色的一環。首章蒼井優演一個內向而不欲長大的角色,是全片唯一一條愛情線,把角色由拒絕長大乃至抑壓爆發的過程演得很迷離,那種近乎目無表情得近乎壓抑的姿態,是極考演技的表演。次章小池榮子所演的「暴力教師」,是小池榮子近作一貫堅強硬朗的形象,片中她那力保學生遠離暴力的演繹,每一次出場都技壓全場,光芒四射的表演確令角色更具說服力。第三章安籐櫻的角色是一眾「罪人」中最難演的,角色從自閉到開放心胸,乃至走上悲劇絕路的狂放,演來具層次感,角色的轉變和心路歷程一直牽動人心,在篇幅有限中演活了一個複雜的角色,令她成為全片最難忘一員。第四章池脇千鶴的演出與其他章節的角色有異,是較為樂觀和光明的一角,而她的演出亦有別於過往較純情的角色,演出一個為求奪得所愛不擇手段的女子,是全片最不討好的一角,但她那積極樂觀的態度,反而平衡了全片灰暗的調子,倒是很特別的一員。
至於全片的主角,演繹受害女童母親一角的小泉今日子,是唯一一位貫穿五集的角色。在全片中充分把一個受害女童母親的思念,以及被仇恨沖昏頭腦的母親一個演得入型入格,高貴的形象反令她每次出場都人不寒而慄,乃至末段開始放下仇恨,甚至發現真相時的內疚和哀傷,無不帶動著劇情的發展,也是很出色的一員。至於全片的男角,全非變態就是精神失常,或是無能之士,純粹用作陪襯或點綴之用。當中最難忘的無疑是首章森山未來所演的控制狂丈夫,的確把那操控得近乎病態的丈夫一角演得叫人反感,成功帶動劇力。

〈贖罪〉作為一部片長五小時的「史詩」,我倒建議觀眾真的分拆兩集去看,因為電影畢竟節奏太慢,而且賣點不強,假如抱著〈告白〉那劇力萬鈞的心態入場,相信定必失望。誠言,五章之間的故事連貫性不強,若然一日之內把五章看完,可能觀感更差更悶。說到底,我覺得〈贖罪〉的故事根本無需拍成五章的劇集,即使找來黑澤清操刀,極其量說每一集都有一定程度的「睇頭」,但是五章連成一線則顯劇情的極度拖拉乏味,直至最終章真相大白的一刻,鋪排之乏味確令人搖頭嘆息,也完全帶動不到故事對「贖罪」應有的詮釋。畫面拍得太白,也令懸疑色彩大跌。也許,〈贖罪〉最大的賣點是看五位日本藝能界的一姐演出,是具觀賞價值的一環。至於五集劇集剪成近五小時的電影版有沒有需要,則見仁見智了。
Rating:65/ 10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