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絡李維斯給電影的情書:給影迷的電影理論速成班

2月26日 21:50 百老匯電影中心

甚麼是電影?未知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問題。看罷〈奇洛李維斯給電影的情書〉後,可真能讓觀眾思考這個問題。當今時今日的電影已變質至3D氾濫、甚麼形式的「影像」都可以放在戲院作「電影」,甚至,觀眾的模式已非由戲院轉成電腦,而是轉成智能電話觀影時,似乎「電影」的「本質」以致「模式」都徹底改變,更可云正在暗中掀起一場「革命」。那麼,我們認識的電影還是那回事嗎?入場前,我還誤以為本片只是談電影從「菲林」演變至「數碼」的過程及矛盾,沒想到,這部紀錄片竟然宏觀至整個電影的發展過程,以及反思「電影」變質後的種種問題。坦言,對於非影迷而言,我相信〈奇洛李維斯給電影的情書〉未必有甚麼吸引力,甚至有點沉悶,但是作為一個影迷,我相信哪管你未必完全明白片中談的理論,至少略作消化後,仍會感到共鳴及有所反思,實在值得一看。

 

自從菲林面世後,它一直成為了拍攝電影的主要媒體,一百年來給觀眾製造了無數美好回憶,在戲院內編織了無數個夢。時至今日,菲林漸漸被淘汰,取而代之是製作方便,觀看模式也更方便的數碼電影。採用數碼拍攝,可以讓電影發展無限可能,但畫質及實感卻沒有菲林電影般精細。就菲林和數碼電影的問題,一直讓電影人爭執不休,卻無可否認,數碼拍攝漸漸成為電影拍攝的主流模式。本片就此訪問多位電影人,詢問他們的看法,藉此細看電影模式的發展和轉變。

〈奇洛李維斯給電影的情書〉無疑是拍給影迷看的,我很懷疑,非影迷對本片會有多大的共鳴,或是多濃烈的興趣。畢竟,本片的確真正是奇洛李維斯給電影的情書。片中撇除爭論菲林與數碼電影的分野外,在鋪敘及內容上,從詮釋電影的拍攝理論,遠至面對觀影模式轉變的心痛無奈,均展現出製作人對電影的濃情厚愛。同時,電影的受訪對象全是電影製作人,他們在言談間不經意流露出與電影的關係,那份對電影的熱情和敬仰,相信真的要很喜歡電影的觀眾,才會對之產生感動吧?畢竟,〈奇洛李維斯給電影的情書〉無論在紀事及感情上,都是完全聚焦於「電影」上,絕無其他元素,而片中的技術乃至人物,還有受訪者對某些電影議題的幽默感等等...相信若是門外漢,連電影原來有分菲林和數碼拍攝都沒頭緒,對本片實在難感興趣。

 


片中不少電影小知識,深入淺出地介紹,確給我上了寶貴的電影入門課
本片的主線是談菲林與數碼之間的爭論,我卻欣賞在紀事之外,也不忘側看整個電影的發展過程。它從黑白電影談起,再轉移談菲林電影的演進,繼而談數碼電影的引入,再插進電腦特技、數碼電影模式的演變,最後談3D電影,以及數碼相機、智能電腦、網上電影對整個電影業的影響。整個過程鋪排有序,觀眾深入淺出明白了菲林與數碼電影的分野,與此同時,更簡潔地讓觀眾於個半小時中有如看了一回電影的發展史,鋪排上絕非只空有單調的論據。這一點,是我入場前始終不及的,對於喜歡電影的我而言,本片確讓我上了寶貴的一課。

 


若從另一方面去反思數碼電影,其影像之無限可能,確實能讓不少故事能有效地影像化,就如〈罪惡城〉
觀看本片的預告,還誤以為這是一部偏向批判3D和數碼電影的紀錄片,卻原來其取態客觀持平,甚至讓我想到了很多從沒想過的問題。當數碼電影面世後,可能在觀感或是主流評論中,都只會讓人想起數碼電影的弊病,但本片側是從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數碼電影對電影工業的影響。
可能很多人覺得〈一百萬零一夜〉開場的孟買貧民區追逐場面非常賣弄,但就個人而言,這一段的鏡頭角度刁鑽卻精緻,剪接效果令人嘆為觀止,當年看罷這一幕,我己深信〈一百萬零一夜〉的攝影能在奧斯卡中定是囊中物。我從沒想過,這一幕的精彩畫面,全有賴數碼拍攝上的方便,才能突出效果,仿佛與一群小孩在橫街窄巷中左穿右插,這種獨特的視點,便是菲林拍攝完全做不來的效果。同時,本片亦舉出了不同數碼電影拍攝的優點,就如讓拍電影更普及、更親民。這些論據確把「數碼電影如同洪水猛獸」這一貫的觀念推翻,透過一個持平中肯的角度,以不同電影人的想法,給觀眾自行思考菲林和數碼拍攝電影的優劣之處,確讓我想得更多、對電影的認識更深。

我覺得,〈奇洛李維斯給電影的情書〉最大的情感,還是看著電影模式變質的痛心。片中的電影人感慨,難以想像何以年青一代可以在電腦,甚至在智能電話中看電影。看電影理應要在黑暗的戲院,靜待銀幕上的影像,帶領觀眾進入無限可能的故事中,才是最佳的觀影體驗吧?當科技日益發達,這種觀影模式也逐漸變化,甚至,電影為求行銷吸引觀眾,不斷濫推3D電影作噱頭,這泡沫又會否有爆破的一天?這是本片在紀錄以外,這一種帶點痛心疾首的感嘆,我相信,這也是不少影迷的感覺吧?

〈奇洛李維斯給電影的情書〉確是一部給影迷看的電影。這不表示我歧視非影迷的觀眾,而是我覺得沒有對電影有太多的興趣或熱情,觀看本片定必感到納悶,亦全無共鳴,甚至難以明白:何解菲林拍攝和數碼電影都要爭論一番?不過,假如閣下很喜歡看電影、對電影有濃情的影迷,我相信本片定必能令你看得津津樂道,甚至有如上了寶貴的一課。雖然,片中不少的技術可能艱深難明,但過程已盡量深入淺出,倒能讓觀眾對議題有基本認識。我最欣賞的是,本片從一個菲林與數碼的爭論,宏觀至整個電影的發展史,甚至表述各電影人對電影模式轉變的感想,那份對電影的熱情不言而喻。因此,這個片名可能譯得太長,但絕對到題,因為,這確是一封「給電影的情書」。
Rating:80/ 10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