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鞍華近年的作品像《桃姐》及兩集「天水圍」故事,均是以小品格局,拍出感情真摯細的本土小人物故事,成功惹起觀眾共鳴,並俘虜觀眾心靈。來到這部《黃金時代》,卻藝高人膽大,以大製作模式去解構一位女作家的傳奇一生。作品描述了女主角蕭紅那顛沛流離的一生,橫跨了多個地域與時空,故事非常複雜,牽涉的人物也極多,導演處理起來卻迎刃有餘,信心十足。的確,本片有極多支節與複雜人物,我很難說本片毫無挑剔之處,中段也偶有混亂的情況出現,但全片看來明顯漸入佳境,末段尤其緊扣觀眾心靈。值得一讚是,本片用上了半紀錄片的手法來敘事,讓觀眾易於消化,也能帶動了一定的戲味,讓電影的「傳記」色彩更濃,手法極富創意。此外,片中不少情節都拍得相當有味道,從其旁白或獨白中,把作者所描述的畫面完美呈現,當中對角色表情或小動作的細膩捕捉,更見導演導技之超卓。未知來年最佳導演可會十拿九穩?
蕭紅少女時因父母離異而離開家庭,展開其居無定所的人生。在絕望時,她遇上了蕭軍,二人旋即墮入愛河,自此之後,他們便一起過生活。在他們的人生旅途上,認識了許多文人雅士,更獲魯迅的提攜,讓她漸有名氣。可是,其時卻發生了二戰,蕭紅與蕭軍被迫分開,感情也開始變異。輾轉間,蕭紅來到了香港,在此渡過其悲慘一生的最後歲月...
片中悲情成份極強,但電影拍來卻克制冷靜,沒有一絲煽情成份,觀眾也能投入於主角那坎坷的一生
作為一個才女作家,電影並沒有花太多篇幅於蕭紅的創作生涯上,甚至連她的成就也只輕輕帶過,反是以她的人生、信念來作電影主線,側看在此大時代下,那文人社會下的生活。主角的人生無疑非常坎坷,在其他導演手上,或會拍成一個悲情故事,在許鞍華手上,則見冷靜鎮定,尤其後段全無煽情催淚,純以氣氛和一眾演員的交流來達到效果,更把主角的性格盡現,也將女性感情勾畫得很細膩。湯唯無懈可擊的演出當然功不可抹,惟導演善於捕捉角色的小動作與神色,哪怕是一個眼神已勝過千言萬語,把女主角感性一面傳神描繪,再加上劇本已先天對其一生鋪排得宜,成功讓觀眾投入其中。
《黃金時代》的挑戰是中穿插的人物極多,但本片則用上了半紀錄片的手法,不時抽離電影的主線,以插敘形式「訪問」不同角色,讓一些重要卻只戲份不多的角色能夠有所發揮,也讓觀眾能跟得上劇情。片中有不少人物或情節可能會無疾而終,用上此方法不單能深化劇情,使之變得流暢,也能從不同人的眼中來看蕭紅這位傳奇人物,而他們「真情流露」的反應,亦能帶動到一定感情效果。
這種手法先天已覺有趣,後天再多加一些「玩法」,更大大增加了電影的可觀性。片中不時會「訪問」晚年的角色們去回憶過去,以重組當年的故事,只要細心留意角色的衣著,不難會在往後劇情中,發現那是另一個時空的情節,再回想起他們的「回憶獨白」,套用回那時的心境上,自會讓角色的性格更為立體,是劇本於伏筆處理上的玩味。這種時空交錯的形式運用起來,感覺新奇有趣,同時亦能幫助複雜故事的劇情發展,是本片的一大神來之筆。
如是者,電影既把作者筆下世界那種感覺拍出,又透過不同人物的視點來勾劃這位傳奇人物的一生,雖然整體節奏或會較慢,效果卻真像翻開蕭紅的傳記一樣,每一格畫面都帶有濃厚的文藝色彩,甚至讓電影跳出了固有「電影」的框框,如同把文 字世界活現銀幕,那份對文字的觸覺,讓電影能貼近於蕭紅的世界。這藝高人膽大的嘗試,實是許鞍華的功力所在。
有別於導演近來的中小型製作,《黃金時代》於製作規模上,無論演員乃至佈景,也可稱得上是一部大製作,好處理起來仍無失手。片中的一景一物盡皆重現了那個年代的景像,而電影跨越的地域甚多,拍來也不乏大場面,像是逃難或戰後滿目蒼夷的景像,各個場景之間又得牽涉不同的人和事。這些「大場面」縱非大堆頭大製作的特技場面,只是用以支撐文戲背景的畫面,拍來也見功架十足,把大時代的一面勾畫得立體傳神,甚至頗具史詩式氣魄,叫電影於戲味外,視覺效果上也成一大可觀之處。
片中牽涉的人物與情節既多而複雜,三小時的片長中,不少篇幅拍來略嫌不夠平衡
畢竟本片的野心極大,雖已看得出導演已盡了最大努力去解構,始終礙於片長所限,不少情節也被模糊了,也真難說片長三小時的《黃金時代》是毫無冷場。電影希望描述她大半生的故事,惟歷史上其前半生卻缺乏了太多相關資料,但於前段仍花了一定筆墨去敘述,令入題略嫌冗長,初段實在需要花上一段時間才能投入其中。由於電影所穿插的人物過多,除了幾位主要演員外,不少角色的來去便顯得有點突兀,甚至一個不留神便會跟不上其人物關係。我明白本片或希望以多角度,透過完整的視野去看蕭紅的一生,但當中部份不太重要的過場角色實可刪減,來讓其餘角色來得更深刻立體。如今,反令人覺得電影的角色太多,局部重要角色更有欠鋪排,也許傳聞中的導演版可能效果會更佳?
片中蕭紅一角的感情波動極大,也經歷了不同年齡的喜怒哀樂,湯唯形神兼備的演出,可會為她帶來影后殊榮?
湯唯的演出無疑是片中的一大亮點了。片中雖然角色多不勝數,最終也是湯唯由頭帶到尾。她把角色的每個神態或表情都演得真摯細膩,既有活潑跳脫的一面,更多卻是多愁善感的無奈。無論是角色的哪一面,她盡皆全情投入,立體的表演,更可謂是她從影以來的最佳演出。她於末段的演出最是難忘,病重時的神態如同角色上身,把其悲慘命運演得恰到好處,叫電影即使沒有任何煽情或催淚元素,仍牽動人心,甚至愈看愈投入,湯唯的演出實是應記一功。
總的而言,《黃金時代》盡見了許鞍華對這個故事的野心,片長三小時的電影,橫跨了多個地域與人物,甚至不乏大場面,她拍來仍見信心十足,對場面調度充滿功架,更見大時代史詩式電影的氣魄。電影透過一位傳奇女作家的苦命一生,側看當時社會與文壇的發展,處理起來雖難稱得上完美,卻勝在其出色的半紀錄片式手法,以及近乎處處貼近文字筆風的鏡頭,把蕭紅一生描繪得活靈活現。平實的鏡頭下,讓觀眾看罷全片真有如翻開一本傳記,細味這個「黃金時代」。
Rating:85/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