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小孩的校長:前段自然流暢、末段煽情催淚

英文片名:Little Big Master
4月1日 15:45 UA MEGABOX

五個小孩的校長 影評

要數近期的話題港產片,《五個小孩的校長》定必當之無愧。久聞本片將令觀眾哭成淚人,坦言電影確實拍得感動有情味,卻不致於淚流滿面。擅拍福音電影的關信輝,其實有其一套煽情的方程式,能否接受得來見仁見智,早期作品像《生命因愛動聽》或《天作之盒》等較具口碑的電影,那些所謂的感動場面其實叫我有點吃不消的。來到《五個小孩的校長》沒有了宗教色彩,但導演一貫的煽情催淚手法仍在。感動是源於一眾小孩實而不華、真情流露的演繹,惟片尾仿「死唔斷氣」般,不斷要讓觀眾擠出眼淚來的收筆,個人並不太接受得來。雖說這是一個真人真事,但欲看老師春風化雨、堅守向一班被遺忘學生教學的故事,早前上映過也無人知曉的《來自日記的妳》,其感人效果絕對更勝一籌。《五個小孩的校長》沒了那份宗教包袱,確叫觀眾看得較為投入,但整體成績還未至於極級佳作之列,尤其結局收筆絕對破壞了全片觀感。

 

於高級名校幼稚園任教的呂慧紅,因為不滿校方的教育方針,亦因自己身體欠佳而決定提早退休,並跟丈夫實現環遊世界的夢。某天,她看到新界元田幼稚園面臨倒閉的新聞,聲稱如在學期前沒有五個學生便需倒閉。呂慧紅自覺希望能教育這班被遺忘的學生,即使月薪只有4500元仍決定到當地任教。在那邊,她不單要身兼校長與老師職責,更得連清潔和司機亦得擔任,從這群可愛的學生中,更重燃了她對教育的希望。可是,隨著限期即將屆滿,元田幼稚園仍找不到新的學生...

 

 

《五個小孩的校長》各個小孩的家庭皆有自身故事,令眾人皆有戲可演
先別說導演福音電影前作的宗教背景,我始終接受不了那種肆意煽情的手法,總是令我很難投入得來。本片廣為觀眾討論的,是電影如何令人哭成淚人,要帶定一卷廁紙入場之類說法。沒錯,《五個小孩的校長》確有一定程度的感動,尤其是幾位小演員真情流露的表現,以及一眾家長之間守望相助的人情味、每個人對夢想的希冀等等,全均使我內心一暖,而校長咬緊牙關迎接每個挑戰的信念,也寫盡了人性最光輝的一面。
《五個小孩的校長》不如導演之前的福音電影般,落力地說教、努力地煽情,故事同時也涉及到社會現況、教育問題,也為觀眾帶來了社會最低下階層人民生活的眾生相。故事縱以呂慧紅的教學人生作主導,就著不同角色的家庭都有一定描繪(只略嫌女主角的家庭鋪排太薄弱),讓眾人皆有戲可演、各有自己的故事,鋪排起來亦見流暢自然,前大半段的電影都是看得很舒服的。

 

畢業禮一幕是電影的高潮所在,卻敗在劇情狂放催淚彈得有點過火,盡數破壞了前段的好感
假如電影能就此收結,相信好感定必會大增,惟導演於末段大灑鹽花,肆意把重頭戲拖長來狂放催淚彈,這可真令人吃不消。雖然,殺校前眾人努力地改變現況,實是故事的一大高潮位,惟劇本不理是否符合劇情所需,要一眾演員不斷「喊苦喊忽」地落力演戲,那份煽情力度已超越了劇情所需時,便顯得有如韓式電影的感傷般,實恕我完全哭不出來,甚至覺得有點不耐煩,結局的處理,絕對破壞了電影的觀感。
一如導演的往作,《五個小孩的校長》中似乎沒有甚麼壞人的角色,即使是那些地產霸權、圍村惡霸,亦奸不出甚麼來。在導演一貫作品中,似乎都想表現人性的美好,在這些故事中,往往沒有甚麼壞人。《五個小孩的校長》哪管是劇情所需仍輕輕帶過,只一味放大人性的美善,變相反令應有的戲味大減。

 

無獨有偶,這故事與早前被忽視的《來自日記的妳》如有雷同,同是描述有志教育的老師,怎樣與一群被遺忘的學生一起生活。雖然,這部是真人真事改篇的電影,但對教學理念的探討,甚至跟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卻與《來》片有一定距離。或許,始終珠玉在前有所比較,《五個小孩的校長》就著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寫來實不如《來》片般深刻,而感人力度也大為減弱。

 

 

幾位小演員真情流露的演技,是《五個小孩的校長》的一大看點,就連楊千嬅也被比下去
楊千嬅離奇地當上影后後,總算真有回一點「演技」。在《五個小孩的校長》中她演一個充滿愛心的校長,面對學生與自身的問題,如何咬緊牙關、努力面對。片中她實而不華的演技終不至於在「NG邊緣」,感情戲亦能有所發揮。論演技之出色,也不如片中的幾位小演員,當中最出色的是演珠女的王詩雅及演嘉嘉的傅舜盈。前者不經雕琢的演技真情流露,完全發自內心,「行雷怪獸」一幕的演繹,是全片唯一令我動容落淚的一幕;至於後者兼顧的感情戲份更多,末段更是「話喊就喊」,兩位小演員的壓場感可說是更勝主角楊千嬅。

 

 

《五個小孩的校長》對比起導演關信輝前作,確是較易入口,在處理劇情方面明顯較為流暢可觀,最起碼沒有大量生硬說教的情節出現,而五個小演員皆有戲可演、眾人的家庭戲份分佈平均,也豐富了電影的情節,小演員實而不華的演技,更成了觀眾動容所在。可是,電影到了末段仍逃不過導演慣常的煽情手法,畢業禮一場不斷一拖再拖,大放催淚彈,務求必需令觀眾哭著離場。對為求一哭的觀眾來說可能值回票價,卻破壞了前段的可觀性,淪為了為煽情而煽情的韓式感傷,恕我接受不了這種手法。
Rating:70/ 100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