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贊郁執導的《原罪犯》一直是我的All-time favourite之一,相信有看過的觀眾,無不會被其超震撼的結局深深震懾,更別談電影多場原始而具風格化的暴力場面了。電影不單在亞洲地區,甚至在全球影壇也備受觸目,更令朴贊郁從此聞名。事隔十年後,Spike Lee為這部經典電影拍出一個美國版,卻也正如一眾亞洲電影的翻拍版般不堪,真的,有些經典不能亂碰。故事講述一個無緣無故被關廿年的人,又無緣無故被釋放,而兇手更不斷「放生」男主角,目的只為讓他認清一個震撼真相,觀眾理應亦一如主角般一頭霧水,希望得知發生甚麼事。朴贊郁的原作緊張刺激、懸念連環緊扣,叫觀眾看得喘不過氣來,這部重拍版卻只是把一堆重要場面串連,如沒看過原作的觀眾隨時搞不清發生甚麼事,而片初入題太長更叫人看得不耐煩。片中幾場迫供、動作場面拍得不如舊作也罷,最要命的是那個隨時是影史上最震撼的結局之一,竟然被改成這個情理不通,兼令人失笑的結局,完全帶動不來原作那「原罪」的意味。劇本大抵或想令整件事更見邏輯化,竟把原作那悲哀得帶點淒美的收筆,變成這個不倫不類的收筆。到底,翻拍的意義何在?
生活潦倒的Joe與妻子關係不佳,女兒生日的晚上更獨自醉倒街頭,遇上一位神秘女子,他醒來後竟發現自己被困在房間,叫天不應叫地不聞。二十年來,他一直被神秘人控制著他的人生,甚至令他含冤成為殺妻兇手。某天,他突然被神秘人釋放。在女醫生Marie協助下,Joe努力尋找真相,卻覺被神秘人玩弄於鼓掌之間。神秘人聲稱Joe的女兒在他手上,要他於限時內找出被困的謎團,否則女兒將性命不保。Joe和Marie在追查過程中,漸漸發生了感情,他卻不知道自己面臨重要的生死抉擇時,將要面對一個更難接受的真相...
我嘗試拋開原作的印象來看此片,還是覺得電影平平無奇。看朴贊郁那部《原罪犯》,觀眾會覺得這是一個復仇故事,男主角一直追查自己含冤的真相時,同時也是另一個復仇故事的開端。可是,這部美國版對這一切原素來得不明不白,只變成了一部很低成本的B級動作片,原作那份張狂的暴力復仇快感竟然完全拋諸腦後,對於沒有看過原作的觀眾,相信真會覺得電影平平無奇。單是開場的被困場面,原作那份懸疑詭秘的壓迫感率先令觀眾投入了主角視點中,與他一起歷劫生死,手法簡單直接,如今卻畫蛇添足地加入了很多無謂的背景襯托,俗套地希望能誤導觀眾,實際上多此一舉。
面對「跟一半唔跟一半」的迫供場面,我真看不出其用意何在?
美國版《Oldboy》也一如一直翻拍亞洲電影的通病,落力要為其合理化,反令原作那個帶點抽離的故事顯得更不合情理,加入了一些角色協助追查案件,反令劇情變得愚蠢,而刪減了重要角色如催眠師一角,更令結局一刻完全解釋不來。在文化背景甚至時代背景不同下,重拍版想為新作注入新動力,令這個故事帶點「高科技」的背景,卻沒有善用十年後這些新科技如智能電話(電話號碼竟是荒謬地用上「123-456-7890」,我沒看錯嗎?)一類器材,令這一切順理成章的過程,失卻了原作的懸念。
原作的「鎚仔戰」便弄得像廉價動作片打鬥一樣,未知朴贊郁有何感受?
若Spike Lee希望為電影注入新力量也罷,卻偏偏硬要把舊作的影子強行拉到本片中。原作那幾乎達神級經典的7分鐘窄巷打鬥,一鏡直落,既拍出了強烈的壓迫感,更是有把主角那仇恨盡情釋放的快感。新作空間感更大,想重演這一段情節卻處理欠佳,反顯得有如「小孩子玩泥沙」般無稽,完全拍不出應有的迫力。至於末段重現過去的過程,原作兩個時空完美剪接,讓震撼真相步步進逼,此作竟無厘頭讓主角跑到過去的時空充當旁觀者,如斯解構過程實叫人看得不是味兒。
我已不期待導演搞甚麼比原作更震撼的結局,卻沒想到竟把結局的動機刪改!
最要命的無疑是那個結局。原作「讓一個復仇計劃墮進另一個復仇計劃」的橋段已夠震撼,更震撼的是那個恐怖的真相最為叫人看得目瞪口呆,即使隔著銀幕的旁觀者依然難以接受,當可算是電影史上最出人意表的結局之一。雖然,那個「震撼的真相」仍有保留,但復仇計劃背後之目的,卻完全有違了原作的用意,令神秘人那復仇的目的,欠缺了切膚之悲痛,如沒看過原作的觀眾,隨時難以理解何以神秘人要搞一場「大龍鳳」來進行報仇。
原作對於這個震撼真相有過一定的鋪排,令真相揭宗一刻層層遞進,觀眾一步又一步感受到那個難以接受的真相時,內心俱會跟主角一同高呼:「唔係呀?」,那個「揭相簿」解謎的效果,無疑震撼力倍增,可是,本片卻以「高科技」手法來揭示真相,為求令劇情有理化,抹去了原作一些涉及催眠與心理的原素,更令結局那歷久不衰的深刻度減低。收筆那個悲情得帶點淒美的結局,或許難為美國人接受這種極致的觀念,如今竟設計了一個反高潮式結局,某程度上可能帶出另一種贖罪的意味,卻失卻了原作的味道了。
演員的演出是本片最可觀之處,但要拿Josh Brolin與崔岷植相比,好像又有點距離。礙於劇本所限,Josh Brolin演得再用力也好,始終也難及崔岷植於原作中那種暴戾而瘋癲的演繹,刪改了原作的結局,那種竭斯底里的崩演一面也難以發揮了。Sharlto Copley戲份不多,也演出了一種「高貴地奸險」的感覺,也因著結局問題,要像原作劉智泰般喜怒不形於色,慢慢釋放的悲痛神情,也真難達到那份效果了。近期因演《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而人氣急升的Elizabeth Olsen則與姜惠貞感覺相近,當然,若觀眾欲看其裸露演出,也只能以秒數計算罷了。
有些經典真的不能亂碰,尤其是文化差異極大,再加上導演能力所限下,欲挑戰經典只會帶來反效果。美國版的《Oldboy》要挑戰神級的原作《原罪犯》幾乎是不可能的事,為求有理化、減低那個扭曲常理觀念的結局已是一大敗筆,過程中想重現原作的多幕經典場面又顯得眼高手低,甚至令人失笑。如沒看原作的話,作為一部B級暴力片來看,本片或仍有一定的追看性,只是,導演只不過把原作的經典場面胡亂拼湊在一起,過程嚴重缺乏連貫性,再加上過長的入題,不單完全失去了原作的懸疑詭異,更令電影的可觀性大減。最後,過度要求合理化,反令一切情節變得漏洞處處。看著一部自己很喜歡的經典電影被弄得如斯田地,無言了。
Rating:4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