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真…審訊(優先場):愈拍愈離題

英文片名:Court

在各地影展中獲獎無數之作,抱著極大期望入場後,卻落得失望而回。印度電影在傳統Bollywood式歌舞電影外,一些言情小品之作如《美味情書》般都是難得的佳作,這部看似諷刺性極強的《我要真…審訊》,拍來竟是有形無神,甚至出現了大量無關痛癢的悶場。劇情描述一位街頭賣唱的老頭,以「莫須有」罪名無辜入獄,從而展開一場又一場無謂的審訊,藉此看盡地區法院司法的迂腐無能。劇本在呈現這些問題上,確實偶有不俗的效果,尤其是那些穿插其中的案情,更讓電影產生了大量無稽的笑位。可是,劇情就著一個簡單的議題轉來轉去,當主線無從延伸時,就連律師,甚至受害者家屬的故事都要拍一回。起初誤以為這些情節能影響眾人何以會在法庭上有這些行為,卻與主線關係不大,大量多餘的空鏡甚至可說挑戰著觀眾的忍耐極限。那個似完沒完的結局,更是仿像半途而廢般收場。

 

一個水井工人在下水道自殺身亡,一個在附近表演的民謠歌手,竟因此而遭控告煽動他人自殺而被捕。辯護律師千方百計希望為他脫罪,但控方律師的無稽理由,再加上法庭的官僚作風,令案件拖了一個又一個月都沒有定案...

 

一個毫無生氣的法庭背景,令一場荒謬的審訊顯得說服力十足,初段輕易帶動觀眾入戲
單看故事牌面,不難想像這是一部諷刺時弊、藉此批判印度司法制度的電影。就此層面上,本片的入題果真不俗,簡潔地鋪排了這是一場「搵嚟搞」的無謂審訊,而案情中控罪的種種理由,甚至引經據典搬了過百年前的律法佐證、警方為盡快了事而偽造證人及證供,甚至連法官和書記那官僚式態度,均讓觀眾深感到當地司法制度的不公,甚至可說是一種無稽式荒謬。除了主線的審訊外,鏡頭又會偶爾帶過一些其餘的審訊,同樣荒謬得叫觀眾不禁失笑,務求以一種「法庭眾生相」的方式來勾劃地區法院審訊的各種面貌。
此外,電影所營造到法庭那壓抑的氣氛,也是片中的一大佳處。從片中那環境惡劣的法庭、法院內工作人員的目無表情、無辜者連反抗意慾也沒有的心情,已能叫觀眾感受到法院內那無處宣洩的壓迫感。哪管控辯雙方再唇槍舌劍,似乎是這個制度與環境,已先把疑犯隨便判刑了。

 

或許,劇本打從片首已告訴觀眾:這是一宗冤案。被捕與審訊過程根本就是「明屈」,當片初已看盡了無理的審訊過程後,似乎這單毫無懸念的案情,實在很難拖足兩小時。於是,劇本便轉移向律師、死者家屬著手,鋪排他們的日常生活。

 

劇情發展下去,開始從疑犯身邊眾人著手,側寫他們的私生活,卻與主線幾乎毫無關係
起初,誤以為他們的私生活能夠刻劃出為何在庭上有這樣的反應,可沒想到,他們的私生活竟然與主線劇情無關。像辯方律師的平凡生活、控方律師的家庭生活,全均用上了極多時間去鋪排。這些情節即使實感充足得能直堪紀錄片地步,實則卻與主線扯不上太大關係,仿如東拉西扯來堆砌劇情無異。此外,電影又用上了大量極無謂的空鏡去充撐時間,這些意義不強的手法,均令電影的調子長上加長,叫觀眾看得呵欠連連,甚至已忘了主線的審訊。
坦言,若劇本真想透過這些私生活,拼湊何以眾人會在法庭上有此行為,絕對是一個可行的造法。只是,劇本純粹拉弄這些雜亂的情節來充撐時間,便叫電影劇情非常空洞,甚至連主線那荒謬審訊的筆觸也被削弱了。到最後,電影安排了一個似完沒完的結局,亦成了電影的一大敗筆,看了這部無無謂謂的超冗長作品後,竟然沒頭沒尾,實叫人看得極不是味兒。

 

總的而言,《我要真…審訊》以一場冤案來看盡印度司法制度的荒謬與不公,就諷刺層面上確實得到不俗效果,尤其是電影的入題最為可觀,倒為觀眾帶來了一個充滿趣味的效果。可是,以此簡單、明顯不過的「冤案」,根本難以讓電影撐足兩個小時,便得靠大量無謂的空鏡,甚至連一眾無謂角色的私生活都拉扯到電影中,令電影末段愈看愈冗長,在完全沒有發展空間下還「死唔斷氣」,盡數破壞了那個簡潔亮麗的開章。
Rating:55/ 100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