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片名:Dark Places
事先張揚有一個出人意表的結局,初時還令我有一定期待,眼見外地劣評如潮,也真有了心理準備。沒想到,有心理準備之下,《心蹤罪》還是頗為失望。電影迫不得已要找來原作者前作《失蹤罪》來宣傳,該片一則故事先天較出色,二則有David Fincher後天為其錦上增添花,成了去年的又一傑作。可是,《心蹤罪》本身故事已極平凡,結局縱有一定程度的出人意表,惟主線的兇案不算曲折離奇,更得要依賴大量無關痛癢的支線去充撐劇情,令全片看來故弄玄虛,結局說穿了也不過是「僅此而已」。大量支線、穿插的人物關係毫無關聯,更為觀眾帶來了呵欠連連之感。先天故事不夠出眾,導演後天拍來又捉到鹿不懂脫角,即使找來了一眾出色演員也無補於事,甚至把他們白白浪費了。若抱著《失蹤罪》的心態來看,肯定會失望透頂。
Libby八歲時目睹全家被殺,老早認定了是其哥哥Ben所所為,更令Ben從此入獄。二十年後,Libby得到一個調查組織「兇殺組」的邀請,發現當年的兇案疑點重重,希望Libby能協助Ben翻案。Libby最初極不情願,漸漸也發現證據的矛頭似乎亦非指向Ben,她好奇之下投入調查之中,被迫面對自己心魔的同時,竟發現到一個始料不及的真相...
故事不斷時空交錯,又鋪排出大量角色,故弄玄虛之外,更令本以乏味的劇情更添混亂
先不談導演功力能否及得上David Fincher,故事本身也頗有問題,其花了頗長時間去鋪排一個「兇殺組」的存在,似乎也是安排一個藉口讓女主角有機會去「翻案」、重組案情,本以為這個「兇殺組」看似「係威係勢」,原來與主線劇情關係不大,乃至結局又「巧合」到捉到某位兇手,過程中全無交代他們如何運作,入題先成敗筆。
兇案真相縱不及《失蹤罪》,結局也真的蠻「爆」,重組案情的過程卻欠缺懸疑感與追看意慾,令過程顯得甚為單調。因此,劇情為吸引觀眾追看,得加入了大量故弄玄虛、轉移視線的支節去製造娛樂性。可是,這些無關痛癢的劇情實在太凌碎,加上角色過多,逾半角色都與劇情無關,純粹為混淆視聽之用。坦言,來到中段,它真的成功了,混亂得令我開始追不上劇情了。
看似支線繁多、劇情豐富,實則看來卻非常呆板,氣氛營造尤其失手,導致悶場極多
故事的吸引性先天不如《失蹤罪》,導演後天的功力也難及David Fincher,一半。劇情同樣是分成不同角色的視點、兩個時空互相插敘,惟這些片段不夠連貫,懸疑不足也劇力欠奉。明明是一部懸疑兇案片,凌碎的回憶片段竟如同在看文藝片般。即使劇情牽涉到邪教、殘殺等片段,看來也完全營造不到應有的氣氛,更別談像《失蹤罪》那種兩個多小時完全扣人心弦之戲味。電影片長近兩小時,導演幾乎完全帶動不到氣氛,片初入題已難讓觀眾對兇案感興趣,過程中調子沉悶乏味,也充滿了大量的「望錶位」、「廁所位」。
兇案的真相實在令觀眾始料不及,卻非給人那種「嘩然」的效果。畢竟,這個「真相」一方面流於巧合、另一方面於片初個多小時隻字不題,這位「兇手」到底是誰,基本上可說是讓創作人「隨口嗡」也成。無疑,片末兩個時空平行剪接,導演總算在沉悶的個多小時後,為觀眾帶來了一絲緊湊的氣氛,但也返魂乏術了。即使劇情為觀眾帶來一個震撼真相,反觀回整個故事,例如「真兇」的往後人生、女主角當日的證供、男主角入獄的真正原因,到底是否合乎邏輯?似乎又不然。設計了一個驚人的結局,也得言之成理,但本片似乎沒有解釋清楚。
要Charlize Theron演這類角色可謂毫無難度,更略嫌浪費了她
Charlize Theron與Nicholas Hoult繼《末日先鋒:戰甲飛車》後再度合作,神采卻不如該片。前者雖貴為影后,本片角色的先天設定不算討好,劇本也沒有讓她發揮的空間,似乎比賣弄緊張刺激的《末》片更少發揮,而後者看似是男主角,故事發展下去他也顯得可有可無。同為好戲之人的Corey Stoll始終脫不掉「奸角」的影子,在本片的複雜情緒反更有層次,而Chloe Grace Moretz再演這類「邪牌」角色也難不到她,看來她真的被定型了。
因此,觀眾也別捉錯用神,誤以為這是一部如《失蹤罪》般引人入勝的作品。宣傳上事先張揚的「震撼全場」能否達到效果,不同觀眾理應會有自己的感受,個人覺得那個結局縱非達至嘩然之效,也真有一定程度出人意表。可是,作為一部懸疑驚慄電影,整部電影除了結局一刻外,過程也真的悶場頗多,非但故事先天不及《失蹤罪》般引人入勝,後天導演自己也不擅營造氣氛。劇情不斷故弄玄虛、誤導觀眾也罷,最要命的是過多支線實令人難以看得投入,中段甚至偶有悶場,令人魂遊太虛。全片縱像《失蹤罪》般以不同角色視點、時空交錯形式敘事,惟導演駕馭不來,只叫效果顯得鬆散冗長,終令劇力嚴重不足,予人失望。
Rating:55/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