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天血地8惡人(優先場):呢班人,相當有嫌疑!

冰天血地8惡人

英文片名:The Hateful Eight

The hateful eight

無需多說,單是Quentin Tarantino的名字,已是《冰天血地8惡人》期待所在了,這是導演的第八部作品,無論演員「數目」與陣容,都似乎成了他導演生涯一場小小的回顧,而電影亦不負眾望,繼《黑殺令》後再次交出一張亮麗成績表。故事講述8個素未謀面的陌生人袖困在小木屋中避雪,看似萍水相逢,實則卻非一場偶遇。這絕對是導演的拿手好戲,一如經典的《落水狗》般,以一密閉空間拍一個各懷鬼胎的故事,在其妙筆之下,對白如常極富玩味;一個極簡單的故事,末段扭來扭去,未到最後幾分鐘都難知事情真相。對比導演近作如《標殺令》、《黑殺令》等片,前段的過癮度與劇力可能稍遜,後段筆鋒一轉就愈看愈痛快,對角色背景與身份的伏線、對話,調度起來信心十足,更把觀眾的心理控制自如,將「製造緊張」的懸念、「誤導觀眾」的手法提昇至另一層次,「The Last Chapter」之玩味幾乎令我每秒鐘都想鼓掌(在此不劇透,看到自會明白),過程顛覆傳統的觀影模式,劇情發展盡在意料之外。全片以「舞台」形式拍攝,九成時間都是同一場景發生,以喋喋不休的對白來玩一場「誰是兇手」的遊戲,竟然劇力萬鈞,而到最後又變出另一方向來。膽敢如此「玩」一個故事,也真是Quentin的自家招牌。當然,他的耍家處又豈此一個?一如以往,末段怎也得安排一場重量級屠殺,血腥場面、近鏡「爆頭」、風格化的槍戰,把典型的西部電影重新打造,痛快得叫人心跳加速,好爽!

 

賞金獵人John正帶著重犯Daisy前往紅石鎮拿獎金,途中遇上另一位賞金獵人Marquis與警長Chris在雪地中求救,四人同行卻遇上大風雪,被迫於中途驛站躲避。他們在那邊遇上了幾位同路人,談笑風生漸覺眾人各懷鬼胎,似乎他們的相遇非偶然,而是一場既定的計劃。眾人無處可逃,閒聊之下開始談起彼此的故事,漸暴露出他們正刻意隱藏的身份...

 

本片片長接近三小時,是導演的一貫筆觸,既已入場,自然也能猜到全片充斥著他最擅長的喋喋不休式對白。初段真有點冗長,與近作《希魔撞正殺人狂》、《黑殺令》那類漫長而富戲味的對白相比,略為失色,更別談與經典的《危險人物》對比了,甚至偶有悶場、部份情節也作用不大。就前半段而言,本片何以竟於奧斯卡失落Quentin身為「常客」的「最佳原創劇本」提名,大抵也真明白了。

 

那當然,Quentin Tarantino每部電影都有自身的玩味與個人風格,部份情節偶有冗長,但部份情節又是一回不經意埋下的伏線。雖然關係不大,觀畢全片卻令我想起了早前日本電影《愛的成人式》。前段搞了大半天到底所謂何事、一眾角色到底真正身份是誰、他們到底待在這裡幹麼、某些角色為甚麼要突然做某樣事情,原來已不經意在前段或暗藏伏線、或高章地「誤導觀眾」,到末段「真相大白」後,我甚至有興趣翻看第二次,看看前段到底鋪排了甚麼。看似一場平平無奇的「吹水戲」,到了「中場休息」後(美國Roadshow放映設15分鐘中場休息,在「寸金尺土」的香港當然沒有)突然來個大逆轉,把前段的情節扭轉成另一局面,觀眾心知這一干人等理應「冇個好人」,但到底他們的「真正身份」是甚麼,鋪排上並無一下子揭穿,末段逐個逐層抽絲剝繭地拆解,劇力高張得叫人不禁屏息。

其實,故事說穿了是一場很簡單的「競猜誰是兇手」式遊戲,一干人等困在一家密室中,部份人暗藏殺機、部份人又是無辜的受害者,是無數部恐怖驚慄片的題材,但Quentin Tarantino又豈會那麼低手?在「中場休息」後首先抽離了電影的世界,以一個舞台的方式重新拆解故事,前段的種種「掩眼法」原來正埋藏著另一個更大的陰謀,「兇手是誰」並不單單要觀眾去猜,更是由主角們「帶領」下一同去猜,而過程中又不乏種種極堪玩味的處理,叫一個「猜兇手」的過程也「猜」得緊湊刺激,透過對白與劇情發展去緊扣觀眾心靈。

 

當電影「回帶」展露出案情真相後,你誤以為真相大白可以完場?錯,「真相大白」後要怎樣「完場」,才是導演最想玩的一章!故事完全顛覆了正常電影的觀影模式,誤以為捉到那個傳統的套路:真相大白、正邪對決、高潮大戰,完?錯!最後廿分鐘不斷展現出層出不窮的「扭橋」、忠奸角色要如何「離場」,甚至你完全沒有預料的情況下來一場場超突然的處理,刺激與幽默感兼備,過癮得直教全場轟笑。到了終極決戰,更再一次呼應了導演慣常的「命運」式處理,務求讓觀眾情緒一直緊繃,完了嗎?未完!完了嗎?未完!...這...真的完了嗎?
因著末段的套路完全叫觀眾招架不來,不斷跟觀眾「玩遊戲」,因此未到最後一分鐘,你都很難知道,到底這個故事是否真的就此完結,還是導演想跟你玩另一場遊戲?這個緊扣的懸念,足令電影到最後一分鐘還有極強的追看性。


八人同處一室幾乎人人都有「警轟」,Quentin Tarantino在營造劇力、製造懸念,甚至「誤導觀眾」的層面上,都屬高手之作
Quentin Tarantino導技與劇本之出色手法,坊間甚至有不少書籍去研究、去拆解,相信以本片之筆風,又能再創一番解讀熱潮。片中的八個主角角色各自苦苦建立了一套鮮明的性格,而漸漸又要去推翻眾人的背景,並拆解到底誰在說謊。這種不斷「設局」去讓角色與觀眾齊齊「入局」再「拆局」的手法,本片可真玩得淋漓盡致,而劇情如何在一個類型性的劇本框架上,不斷炮製出新花款、為觀眾製造層出不窮的驚喜,亦是導演一回大膽的嘗試,令劇本結構精奇,看得熱血沸騰。
揉合了電影與舞台化的手法,透過鏡頭去「主導」觀眾要「相信」甚麼,到最後又推翻一切立論,再由導演手中去製造一個所謂的「真相」,從中再滲入一些人性的掙扎(末段的一場「人性交易」是神來之筆),亦叫觀眾不禁猜疑,到底導演想我們知道的「真相」,又是否應該去「相信」?看似完美收場的結局,又是否整件案情的真相?帶點開放式結局的收筆餘韻無窮,與《愛的成人式》那場「大逆轉」比較,Quentin Tarantino無疑玩得更有野心、更具戲味。

 


事先張揚的壯麗雪景,在同期《復仇勇者》珠玉在前後,反有點失望
技術上,本片用上了70mm菲林拍攝,美國能有特大銀幕來欣賞本片,香港甚至亞洲當然無緣欣賞。有關場面絕對拍得精美壯觀,實與同期的《復仇勇者》不相伯仲,可是在普通戲院看,反覺有點失望,而這些壯麗的雪景場面相信只佔了電影六份一時間,或許是期望過高有所落差?反倒,電影的配樂卻沒叫人失望,主題配樂一響起,自會不期心想,「嘩,好Tarantino!」,那揉合了西部片格局,又帶點神秘色彩的曲風,完全切合了電影的路線,何以在各大頒獎禮中「盡掃」配樂獎?看罷自會明白,這隨時能成一首新經典!


Jennifer Jason Leigh初段戲份不多,看至末段馬上把鋒芒都聚焦在她身上,夠癲夠喪,很精彩的一回表演!
演員方面,其實大部份都是跟導演合作無間的拍檔。多次合作的Samuel L. Jackson擔正,演一個看似亦正亦邪的賞金獵人,由他主持大局去控制一場場舌劍唇槍的辯論,角色性格難以觸摸,每每又壓場感十足,牽動著每一幕的情緒。獲提名「最佳女配角」的Jennifer Jason Leigh,演一個身份神秘的重犯,每個小動作與眼神,都流露出一種瘋癲得帶點詭異的氣息,乃至末段簡直歇斯底里的瘋狂演出,入戲得叫人不寒而慄,成了片中最搶鏡一員。部份角色刻意陰沉低調,甚至可能看了大半部電影才留意到他的存在,那當然別有用心,並非他們演出平平無奇,在此就不「穿橋」了。

 

總之,入場吧!喜歡Quentin Tarantino的你,《冰天血地8惡人》絕不會失望的。雖然,片初的文戲真有點冗長,伏線亦有其作用,但部份無謂的「吹水戲」哪管是導演的招牌手法,略作刪減相信會令電影可觀性提高。來到後半段,突然一記語不驚人的陰謀,角色「真正身份」逐漸顯露,則見導演最擅長的玩味,顛覆了傳統電影的套路、把角色的身份與內心人性掙扎調度自如,非但要片中的角色猜不到到底發生了甚麼事,這段「兇手是誰」的「生死競猜遊戲」也跟觀眾玩了一場過癮的遊戲,未到最後一刻都難知事情真相,締造劇力萬鈞之效。導演最招牌的風格化動作場面也絕不失禮,血肉橫飛、把積壓了兩個多小時的鬱悶盡情發洩,三級之由在此,爽!
Rating:90/ 100

 

「晞。觀影記事」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jackyheimovie

旅遊專頁「有故事的旅人」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360.days.in.australia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