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下半部】第三十三章:迷失抉擇 (Part 2)

255273_4481259394592_1747591668_n
最後,我又回到了YHA。前一天,恰好在墨爾本萍水相逢的Jeff打電話給我,說他的農場工時不足,基本上也是面臨裁員的狀態,他眼見勢色不對自行離開,回到Adelaide碰運氣。沒想到,我也剛被裁掉,同一天回到Adelaide,我們竟又碰上了。人來人往的緣份,於Working Holiday中真最能體現。

 

「哪有這麼巧呀?一同失業!」Jeff大笑。

 

「我倒不想巧在這些地方。」我苦笑:「無緣無故又變失業,他媽的老外!」

 

「唏!別這樣想吧!最少你賺到了錢,又賺到這些經驗。」我和Jeff在酒店工作時也偶有聯絡:「你知道嗎?那地方是Lonely Planet推介南澳必去景點第一位!我多羨慕!看到你的照片,就覺你賺到了,別這樣想啦。」Jeff依舊樂觀,他興奮地說:「你在那邊又遇到了甚麼奇人異事?」

 

「那可長篇了!」

 

從一眾韓國人的故事,到那瘋瘋癲癲的Charmaine,再到那迷路時險死還生的驚險之旅,興致勃勃地聊至差不多入夜。Jeff說:「你看,有這些經歷別抱怨了,我只在農場呆著!」

 

「我沒有抱怨,只是心有不甘!」聊了幾個小時,我一伸筋骨:「很爽呀!很久沒跟人面對面說廣東話了!」沒有經歷過的人,是永不會明白這種暢快的:「出去吃點東西吧?」剛剛回來,身上除了Jun的幾包辛辣麵外,我甚麼都沒有。

 

「好呀,就當慶祝我們回歸自由身,哈哈!」Jeff怎也能從樂觀一面去想,我真佩服他。

 

Jeff是個節儉的人,最後,我們還是去吃中餐的All-you-can-eat,這些「鬼佬中餐」誰也知道是最難吃的中餐,但作為一個又窮又懷念中餐的背包客,這確是最佳選擇。

 

「很久沒花過錢啦!」雖然那只是六塊錢的食物,我仍為「花錢」這「久違」的活動而高興。

 

「在炫耀嗎?所以呢,你那份酒店工是蠻不錯了。旅程是需要節省,也不能過份節儉,應用則用吧!不然也太沒趣了。」Jeff的價值觀跟我相像,大抵是能跟他一見如故的原因。

 

「那麼,你之後有甚麼打算?」

 

「其實我也沒概念。」Jeff反問我:「你呢?」

 

「先在Adelaide玩一會再找工作吧?其實我都沒有計劃,只是不想再做酒店!做得太多啦,餘下時間不多,我想嘗試多點不同的工作範疇,可能去Tasmania碰碰運氣?」被Jeff突然問起,我腦海中想到的就只有這個地方:「不過,那邊好像還是很冷...」

 

「過去那邊,除了酒店都沒有甚麼好做了。其實我餘下的時間也不多,只想儲夠二簽,因此也想找能儲二簽的工作,或許,在此看看有甚麼仲介吧?你這樣子還比較好,有自由去選擇做甚麼,我反被局限了...」Jeff嘆一口氣:「可能也跟你一樣,邊玩邊找工作吧?我相信總能找到的...唏!大家剛回復自由,別說這些了!」

 

Adelaide有一個很惠民的福利,就是遊客可憑護照免費租單車一整天,我很難想像他們到底怎樣營運,但很羨慕當地人能有這些極好的福利。單車並非我們假日到沙田租的那些「甩皮甩骨」單車,性能極佳,甚至能輕鬆上斜。租了單車以後,大大縮短了我們的行程,一邊找工作、一邊四處遊走。壓力不大,每天日復日這樣的旅程也蠻輕鬆。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套求職方法,像我最喜歡在各大酒店網站,以「大包圍」形式去求職,Jeff則是「大包圍」地透過仲介來找工作。由於他以此方式成功在Perth找到工作,自然想重施故技在Adelaide來一次。反正我還沒想到要做甚麼,便跟著他到處投履歷。

 

Jeff準備充足,連日來已差不多找遍圍繞市中心大大小小的仲介公司,因此我們走到了很多聞所未聞的地方,只為尋找Jeff的仲介辦公室。雖然結果也離不開要我們繼續等,過程跑遍了Adelaide不同地方、那些神秘的辦公室,確是一個很深刻的經驗。

 

我見Jeff每天找工作找得這樣辛苦,也有向他介紹「酒店大包圍」的求職方式,萬試萬靈,但Jeff對二簽的堅定蠻大,他打算回港後讀回一個學位,卻始終忘不了這裡的生活,他相信,讀完幾年書後,都不知香港變成怎麼了,先拿一個二簽,甚麼時候想離開一下,倒也有個後著吧!看著Jeff那麼渴求要找個二簽,我不期然也有點心動,但想起來澳洲前跟家人搞得差不多「家變」,再來二簽,真難想像會發生甚麼事。

 

Jeff還有半年時間,他常說:「還有時間,不急。」我欣賞他的樂觀,無時無刻也不被悲觀情緒影響:「我很想很想有個二簽,也會盡最大努力去找,但有就有,找不到也沒法子呀,可不想苦了自己、太大壓力。」

 

換著我有這麼強的目標,若找不到二簽工作的話,早就崩潰了。反倒我「時日無多」,只剩下兩個多月時間,還有很多事想做,跟Jeff找了多家仲介也毫無回音,也得認真找工作了。背包客往往最後幾個月找工作是最難的,因為僱主知道你很快就要離開澳洲,一般都不會考慮。因此,大家的策略往往是頭半年努力工作,下半年或最後幾個月才「嘆世界」。像我這般「顛沛流離」的日子,談不上沒錢,想認真去玩可又差一點。餘下的日子,我最少應還要找多一兩份工作吧?

 

Jeff又安慰我:「你辛辛苦苦到處求職那麼久,剛剛儲得一筆錢,就先休息一兩個星期吧,何苦急於一時找工作?放鬆點吧!最重要的是,你不想做酒店,那就別再找酒店工作了,你來澳洲差不多當了半年酒店,還不夠嗎?」Jeff總很會聆聽別人說話,也會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想東西:「若你要儲錢、要賺錢,依你所說,酒店真能儲得很多很多錢,不過,你想要多點不同經歷,錢又非首要條件的話,多嘗不同的東西吧!」

 

「雖然,你這個人真的太倒霉,我來了半年遇到的怪人,可能都沒你在一個地方遇到為多。或許你這樣想吧,有了這些經歷,會令你的經歷變得有趣點,也別事事往壞方面去想了。」Jeff笑說。

 

我想,如沒有碰上了Jeff,幾天以後,大抵我又馬上變回緊緊張張到處找工作的人吧?

 

我們連日來除了找仲介外,也投了不少履歷,未知是受了Jeff的樂觀思維影響,還是有人相伴下感覺較好,我倒沒一貫的頹廢與絕望,反覺得很充實。大家「工作時工作、遊戲時遊戲」,找工作時又跑遍了Adelaide不同角落,像較遠的Port Adelaide、Mount Lofty、德國村等等,也許「氣場」這回事真很重要?Jeff樂觀的性格真會讓我們常遇到好事,跑到小鎮會遇上一個月一次的市集、每當要出遠門又總會陽光普照,沒有遇上過甚麼奇人怪人,甚至多是大好人、好同房,再加上Jeff性格喜歡廣交不同朋友,前往德國村遊玩時,更意外地不斷遇上香港人,因而一大班人一起午餐。

 

機緣巧合下,一大班香港人同聲同氣地圍著用餐,閒話家常,來了澳洲已九個月了,我從沒試過這麼多香港人同桌,是真真正正久違了的親切感。那種毫無語言和文化隔閡下交談的爽快和興奮,是要經過徹底自閉或全英語的生活後,才真正感受到的。

 

那天,Jeff問我:「怎麼可能呀?你來了澳洲竟遇過不多香港人?在Sydney只認識到一個香港人?從前在Perth,每天都像今天般呀!」我也覺得奇怪,到底是「氣場」還是「緣份」的問題?似乎認識了Jeff以後,我的「背包生活」才開始有點轉變:「沒騙你,但來到Adelaide真覺多了亞洲面孔。」

 

「所以,你別再去那些甚麼荒山野嶺、神秘小島啦!多點人氣較好呀,這才是應有的背包生活!」

 

跟Jeff一起的生活,讓我重拾那久違了的「人氣」。每天有人,甚至一班人跟你一起行動、一起煮飯、一起計劃去哪玩、晚上一起聊聊天...群體生活一起笑的感覺多好,這種生活,我已經忘了多久沒嘗過,把我長久以來學會的獨立都忘記了,甚至迷失了初衷,有點想這樣一直過下去。

 

不過,每人也總有自己的前路要選擇,Jeff也不例外。

 

「晞。觀影記事」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jackyheimovie

「有故事的旅人」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360.days.in.australia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