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此刻(優先場):竟然四線人物都全無感動可言?

此情此刻

英文片名:The Moment

the-moment

近期港產片如《點五步》《幸運是我》都以強烈的本土人情味,以親民方式取代近年泛濫、以粗口及集體回憶來渲染的「本土情」,效果不俗。《此情此刻》仿佛亦想走這條路,卻大失所望。這可算是久違了的多線性人物交叉群戲,以四組人物去串連出一個愛與珍惜的故事,透過照相館把眾人連貫在一起。可惜,手法低章、劇情各自為政,別說難以連成一個完整故事,就連獨立故事也搞不好。我不知道這是後期剪接問題,還是本身眼高手低,出來的效果凌亂不堪。局部情節如兩位舊日好友的感情,確能勾起觀眾一絲感動,惟其餘各組人物關係毫無焦點,非但帶動不了應有感情,就連他們的關係都拍得不明所以。全片無時無刻均在插入陳奕迅的《沙龍》,雖然歌曲與電影甚為貼題,惟安插的地方極奇怪,似想煽情又煽不來、似想推動劇情又推不來,結果只令劇情推進更鬆散。最後,全片徒具刻意營造的感情,實則一點也感動不來,與同期作品相比,大為失色。

 

家輝在父親病危後,堅守著老父留下的照相館。舊日好友志堅當上地產經紀,目標正想收回他的照相館,在一場拉鋸戰中,逐漸憶起了昔日兄弟情...天樂是個吊兒郎當的網台節目主持人,一天被神秘少女綁架,聲稱是自己女兒,迫他要承認自己當年的錯...迪軒與王穎是一對剛分手的銀幕情侶,演回自己愛情故事改篇的電影,被迫回憶起過去的種種...望月與男友偉文拍拖多年,卻不願接受對方的求婚,面臨婚姻恐懼症而不自知...


透過一家照相館去連繫數條支線,效果極為牽強,倒不如分拆成獨立故事更佳

一般而言,這類多線性人物的愛情故事,一般都會營造出更熱鬧更窩心之感,如香港亦曾有一部出色的《擁抱每一刻花火》,當中亦有不少劣作,如荷里活的驚世「豪華爛片」《緣滿除夕夜》。本片縱無該片般「地獄級」,仍拍不出應有味道。這類電影最好看的,就是如何把多個看似毫無關係的故事連結起來,甚至營造出人意表之效。本片在此層面上,不過是各自為政,各條副線竟連最簡單的「親戚」設計都缺乏,連貫起來極為牽強,讓全片看來根本就是四個各自為政的故事。個人覺得,若編排上索性把四個故事分拆作短篇電影,效果或許更佳。如今,只不過是把四個故事強行堆砌是一個完整故事、刻意去計算相近的起承轉合位,再用一曲《沙龍》把之串連起來,效果絕不討好。


四線故事的感情均毫無感染力,生硬地把感情宣之於口,也帶動不了應有情感

在連結上力有不遞,每個故事獨立而論也不倫不類。四段故事中,照相館中的一段塵封友誼,是全片最出色的一段,亦能帶動感人效果,惟劇本過份貪心,再加入一段父子情,在刻劃不深下,末段的感情爆發點就來得帶點突兀。

其餘各段副線,非但表現不到應有情感,就連剪接上都欠缺自然。最突兀是保險經理的一段婚前恐懼症,似乎完全抽離了整個故事,即使兩位演員本身就是夫婦,在劇本刻劃嚴重不足下,彼此之間的感情只流於「說出口」的表面,卻連「說得太白」都感受不了他們的情感,而保齡球場的兩段戲,更是不明所以。至於「父女情」與「過氣情侶」兩段支線的感情,轉折一樣順理成章,前者於完全沒有轉折下,突然由敵對關係,變成了難捨難離的骨肉親情,稍一不慎一下子隨時追不上劇情;後者藉著不斷大玩「戲中戲」,回憶過去的感情點滴,手法已經極為低手。最要命的是他們表面針鋒相對,卻又表現不了彼此難捨難離,到最後竟然愛火重燃?如是者,各段故事根本連獨立基本感情都表現不來,還得把他們連在一起,整體又怎能可觀?


一眾支線情感欠奉,連帶一眾角色都難以演活感情
感情本身已前後矛盾、絲毫表現不了應有感情,一眾角色演來亦難符合所需。葉佩雯的演出完全不在狀態、幾乎NG邊緣,而關楚耀與陳靜一段無形兼無神的過氣之戀,劇本所限也難交出功課。全片最出色是演得較放的潘燦良,為乏味劇本貫注了不少輕鬆的喜劇感與生命力。

 

 

因此,儘管近期宣揚本土地道情味的佳作很多,《此時此刻》卻很難歸納到同類範疇中。獨立故事先天缺乏情理、前後矛盾,已是一大敗筆,還得眼高手低把之連貫在一起,只覺情理不通,徒具表面感情,卻很難感動得觀眾。四線角色不單毫不鮮明,更覺不明所以,仿如強行充撐時間、鬆散無味。一般同類的多線性人物故事,往往會有鮮明的主題,甚至扭出一個出人意表的結局,本片只不過把四個看似起承轉合相若的故事強行拼湊,再滲入一點煽情效果,給人感覺只是濫用了陳奕迅經典的一曲《沙龍》。
Rating:50/ 100

 

如欲看更多資訊及文章,請即Like【晞。觀影記事】【有故事的旅人】專頁!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