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片名:L’amant double
法國又一鬼才導演「O先生」François Ozon近年水準飄忽不定,作品如《女朋友的女朋友》、《偷戀隔籬媽》劇力澎湃痛快,大膽扭橋叫人拍案叫絕,惟《我要…17歲》不堪入目,成了年度一大爛片。新作《分裂性遊戲》再次大玩心理驚慄、異色懸疑題材,講述患有情緒病的女主角與醫生男主角之間的一段「危情」,從片初的愛情故事到心理驚慄,乃至後段再扭轉成恐怖格局,再加上導演擅長的性愛與暴力元素、大膽色慾場面,前大半段還算充滿劇力,劇情扭來扭去,不知是真是假也帶動了強烈的追看性。故事借一個身份謎團去描繪女性心理(導演最擅長的「女人戲」方式),暗喻女性的自身壓抑及內心陰影、借助大量嘆為觀止的鏡頭美學(如第一個鏡頭)去帶動觀感。可惜,劇情玩得太大,想為觀眾帶來爆炸性的結局,變成眼高手低、故弄玄虛,這類牽涉精神病、真真假假、局中有局的題材,歷來有不少經典如《不赦島》、《搏擊會》等電影可供參考,本片意圖在最後十分鐘來個大逆轉,在操之過急下極為突兀,白白浪費了一個富玩味的主題。
患有情緒病的Chloé,在精神科醫生Paul的療程下,二人旋即打得火熱,並開始了同居生活。甜蜜生活很快便破碎,Chloé發現Paul刻意隱瞞自己的過去,更遇上了與Paul擁有相同樣子的Louis。Chloé很快被Louis的激情所迷,展開了一段出軌關係。當Chloé自以為能於兩段關係取得平衡時,怎料背後竟埋藏一個重大秘密...
宣傳上大賣的性愛場面絕對「有料到」,難得也能推進劇情發展
François Ozon向來都對這類異色驚慄題材信心十足,就如經典的《泳池情殺案》或是驚人處處的《偷戀隔籬媽》,此作拍來有點像《偷》片,同是寫分不清虛實的故事,觀影時也真被其疑幻疑真的氛圍所感染,不斷與François Ozon來一場「腦交戰」,猜想電影的劇情發展。從最初的愛情故事開展,慢慢變成了驚慄題材,再放進大量疑幻疑真、觀眾深知沒可能發生的情節,讓人愈看愈投入,中段也漸劇力遞增。攝影與敘事方式也具備François Ozon一貫神彩,精心的場景設計以喻角色在不同場所、不同時間的心境,片初一記大膽的「特寫」鏡頭與剪接就先突破了觀眾的想像;宣傳上大賣的性愛場面比導演前作更大膽,每場性愛亦非賣弄色情,全均有助推進劇情發展、適可而止的伏線也不乏妙筆。
劇情想大玩局中有局、疑幻疑真的鋪排,去得太盡又眼高手低,結局尤為失望收場
故事從精神病療程引出身份認同、雙生兒的都市傳說、真實幻像與夢境的鋪排,從而再鋪排女性壓抑與心魔的反思,且意圖於結局來個大逆轉,一來婆婆媽媽、二來扭得太大,完全把前段的好感摧毀。結局絕對夠出人意表,也能呼應回前段鋪排,但缺乏足夠理據下,突然來一記措手不及的扭轉,在觀眾還未搞清楚發生甚麼事便完場。高手可成就一個餘音裊裊、充滿討論空間的結尾,惟François Ozon此作則屬眼高手低之列。即使前大半段作了不俗的鋪墊以隱藏兩位主角真正身份、他們的內心世界,偏偏此作就是少了令人嘩然的震撼位。那個真相再「爆」也很難圓滿解釋清楚到底發生了甚麼事;前段精警的鋪排、那個充滿創意的構想,也一一淪為故弄玄虛,完全推翻了前大半段的鋪排。雖然François Ozon拍這類題材向來有一手,但此作解釋不來下更覺前段鋪排過份誤導觀眾,哪管整部電影有著上佳技術水平,卻難掩劇本的千瘡百孔,看似弦外之音的收筆,更是畫蛇添足,帶著失望離場。
說起François Ozon,常覺得他有點像西班牙的Pedro Almodóvar,作品同是離經叛道、不按常規,近年也同是水準參差、各走極端。當前作《女朋友的女朋友》予人無限驚喜時,《分裂性遊戲》有著很好的意念、很「爆」的結局,卻不懂發揮,眼高手低,讓電影頭重尾輕。即使前段有一定迫力,大膽性愛場面也能融情入景,到最後想玩扭橋卻扭得失控,空有出人意表而解釋不周,收筆更是多此一舉,成為繼《我要…17歲》後又一失望透頂之作。無獨有偶,兩片也是同為Marine Vacth主演,不明為甚麼她會成了導演的繆思女神?
Rating:60/ 100
【最新生活文章】在29+1歲,不應計劃別人想活的路,而是計劃自己應活的路
【最新旅遊文章】我在愛沙尼亞Open Air Museum中迷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