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翼殺手2049(2D Laser IMAX):能為愛生存正是成為「人」的真義

銀翼殺手2049 影評

英文片名:Blade Runner 2049

銀翼殺手2049
當年《2020》橫空降世,戲院上映時反應平平,隨後卻成了一大科幻經典;DVD推出版本之多,更分分鐘能在影史留名。這屬Ridley Scott全盛時期之作品,其前瞻性與代表意義,更成了往後不少科幻電影的致敬代表。事隔超過三十年後再度推出續集《銀翼殺手2049》,並由《天煞異降》的加拿大導演Denis Villeneuve執導,以更長近三小時的篇幅,再談一個複製人、一個有關「銀翼殺手」的全新故事,於各地獲得極佳評價,偏偏票房仆直,到底這個題材於三十年會否過時?對於沒有接觸過舊作的觀眾,或許真會誤會為一部動作連場的特技大片,那麼隨時悶得昏昏欲睡。一如Denis Villeneuve的電影,《銀翼殺手2049》並不會把故事落入傳統套路,如《毒裁者》並非觀能動作片,而《天煞異降》亦非一般的外星人襲地球故事,反是從典型的主題中,勾劃自己想談的意旨。承接首作主題,《銀翼殺手2049》為「複製人」來了更具人性化的主題,不單是複製人有沒有活下去的權力,還是寫他們如何活得更好、活得更有愛,主線的追捕與揭秘情節當然能寫下最好的註腳,也不及一段愛情線來得動容。一如《天》片在主體劇情中來了一記感人至深的扭轉,《銀翼殺手2049》於結局亦來有一記憾動人心的扭橋,是為愛偷偷活下去,還是為愛作出犧牲,在複製人的內心中作出重要抉擇,為這個故事背景注入新能量,亦是Denis Villeneuve再一次為觀眾帶來了一部經典科幻作。不過,礙於導演近作珠玉在前,此作難免相形見絀,而片長近三小時也真絕無必要,散場後倒不如近作般為之驚艷。

 

 

新一代Blade Runner K一直為組織執行殲滅舊款複製人的任務,在某次行動中,卻發現了複製人物種竟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正悄然地埋藏著。K追查之下,竟發現線索牽引至他到自己童年的回憶中,他漸漸分不清這些「回憶」到底是真實還是被植入,更引領他到失蹤多年的前Blade Runner Rick,揭開複製人與組織背後的神秘面紗...

 

銀翼殺手2049 netflix
哪管《銀翼殺手2049》真沒有甚麼動作場面可言,光看其視覺效果已是一場享受了

對於沒有了解過故事甚至是導演背景的觀眾,從牌面上來看,或許真會誤以為這是一部充滿觀能刺激的科幻動作片,惟Denis Villeneuve從來不會把同類題材流於俗套的商業層面,若你抱此心態入場,相信看了不夠三十分鐘已會覺得「唔對路」,繼而大呼沒趣。不過,若入場前早有心理準備,自會覺得《銀翼殺手2049》已算是導演較易入口的一回,最少看了近三小時都不會有太多悶場。
從視覺效果而言,《銀翼殺手2049》也一承了《天煞異降》帶點淒美而浪漫的影像,而片中即使幾乎沒有任何動作場面,對未來影像的建構、那種帶點頹然的氛圍,同樣絕不失禮,拍出了震撼的影像奇觀,而在IMAX巨幕下觀影,更覺氣勢十足。即使全片未必有炮火連天的大型動作場面,惟片中對未來世界的細節描繪,視覺效果一樣凌厲,無論是那幕超乎想像的性愛場面,還是大都會下的頹然景像,一一極具視覺甜頭。值得一讚是,音響效果同樣不輸蝕,尤其是次觀影Laser IMAX版本,更把那些重低音完美展現,完全身陷於電影世界之中。

 

銀翼殺手2049 Ana de Armas
《銀翼殺手2049》的愛情故事或與主線關係不大,卻是全片最深刻的一段

很多觀眾會覺得《銀翼殺手2049》「口水多過茶」,悶場多不勝數,其實對比起三十年前的《2020》,節奏已明快得多,當中的深意在Denis Villeneuve過濾下,其實已較前作易於消化。若說《2020》是談複製人的存在感,這次談的不單是在「存在感」,而是存在之餘,怎樣活得有價值、如何去為應做的事而做,像男主角身為複製人卻不斷獵殺自己的同伴,骨子裡還是渴望去愛。雖然這段感情線跟整段「查案」的主題無關,甚至有網民表示如要推個刪剪版本,把整段愛情線刪走也無礙,但這段副線某程度上也暗暗鋪排了主角的「醒覺」過程,對於甚麼是真、甚麼是假的主題也寫下了不俗的設想,到底真真假假其實也不甚重要,最重要還是自己懂得如何去活,在這個虛幻的世界中活出真我的人生。

 

銀翼殺手2049 評價
或許看了大半部電影都不知與前作有何關係,但結局成功連貫起兩作後,好感馬上大增

主線劇情上,前大半部電影似乎與舊作毫無關係,但來到中段一個轉折,不單能看到事先張揚的「福伯」出場,更巧妙地把兩集的故事連貫起來(不管你看的是哪個版本,Rick是否複製人);不單呼應了前作,同時又能連繫此作的時空與意旨,連成了一個完整的世界觀,再一次見Denis Villeneuve的妙筆。當觀眾看了大半部電影誤以為自己正在向某方向「查案」時,到最後真相竟然是另一回事、一個完全始料不及的方向,向觀眾大派感人牌,為故事來了更深化的收筆。活在世上,哪管是為別人而活,還是為自己而活,無論真真假假、世人覺得是對或錯也好,最重要信自己所信、忠於自己的方向,哪管是人還是複製人,這些年才沒有枉過。結局一刻沒有多餘的一句對白,一個眼神,配以白雪茫茫的淒美浪漫,寫下了不比舊作失色的結局。

 

 

不過,個人覺得《銀翼殺手2049》又不至於如外間所言般「神作」。的確,Denis Villeneuve為一部經典作了一個很好的延伸,但在這三十年間我們已看了太多同類的題材,甚至連電視劇都拍了部《Westworld》談「人造人」的醒覺,即使他落力讓故事不如新瓶舊酒,還是不如《天煞異降》般眼前一亮。而且,故事描繪過於仔細,長達接近三小時的篇幅確實無甚必要,反不如導演的近作般精煉而震撼。又或許,導演的兩部近作實在太出色,再背負這部經典科幻電影的名字拍續集,入場前難免會期望過高,看後全片縱仍是佳作,只覺少了那種「嘩」一聲,散場馬上有鼓掌衝動的興奮。最後,始終不太喜歡電影採用了多三條前導短片去談這三十年間發生了甚麼事,即使入場前先行看了也覺抽離,一如《異形:聖約》般又要多此一舉搞個前導短片去彌補故事線的空白,難道監製Ridley Scott真很喜歡用此來造勢?

 

 

演員方面,Ryan Gosling演這類帶點滄桑的角色似乎很適合他,此作帶點浪子的感覺,與當年Harrison Ford的壞孩子式Blade Runner形象又是兩種味道。年老的Harrison Ford繼《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後再次「翻兜」自己的經典角色,但於此作只流於大配角以連貫前作之用。Ana de Armas一出場誓必令男觀眾熱血沸騰,此作無需過度展示她的魔鬼身材,單單演一個人工智能的「虛擬女神」,每每出場界乎於可悲與可愛的性格特質,甚至成了全片最難忘的角色。性格演員Jared Leto繼《自殺特攻:超能暴隊》後再演一個與客串無異的角色,印象中出場不多於三次,每一次依然壓場感十足,再一次沒有令觀眾失望。

 

 

總的而言,《銀翼殺手2049》確是Denis Villeneuve為影迷再次帶來的一部重要佳作,不單深化了前作的劇情,後天也能延伸出一個全新的世界觀,把上回複製人的故事,深化成一個自醒、自主的主題,當中一段淒美的人工智能式愛情故事,更為電影增添了幾分淒美效果。事隔三十年後,全片的視覺效果進一步提升,尤其在IMAX巨幕下更為觀眾帶來了震撼的視聽效果,若不抱一部娛樂電影的心態入場,本片仍不會讓人失望。只是,Denis Villeneuve近作太「神」再加上背負《Blade Runner》這個名字,難免會讓人入場前期望過高,但本片成績再佳又未達「神作」的地步,就是難免與期望有點出入了。
Rating:80/ 100

 

【最新旅遊文章】美國入境一段好煩又好有愛的對話

【最新旅遊文章】美國Hostel怪人何其多

 

更多資訊及文章,請Like Fb Page:
【有故事的旅人】

【晞。觀影記事】

IG請Follow:
#travelerwithmovie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