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惡魔的育成

英文片名:Of Fathers and Sons

那邊廂奪得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赤手登峰》精彩絕倫,這部同被提名「最佳紀錄長片」、講述敘利亞兒童如何自小被培育成極端聖戰份子的《惡魔的育成》,效果卻差天共地。本片最成功是導演入住了聖戰份子的家庭,拍得了外人難以想像的兒童「軍訓」場面,如實地紀錄這些兒童如何自幼便給洗腦、埋沒人性,而導演此舉「臥底」式行為形同「玩命」,這份誠意絕對值得加許。可是,取得了這些珍貴片段後,卻難把之拼湊成一個完整故事、當中更有不少是無關痛癢的生活瑣事、父親對著鏡頭的冗長獨白,再加上全片拍來有感為帶點獵奇式揭秘,重心模糊,只有短短個半小時竟覺悶場連連。

流亡德國的敘利亞導演Derki,回到家鄉入住於聖戰份子Osama的家庭達兩年,假扮為支持聖戰的戰地攝影師,拍攝這家人的日常生活。Osama為聖戰極端狂熱份子,更把兒子們培育成戰士,童年已經充滿著暴力行徑、日常玩樂就是製造土製炸彈,生活在仇恨與暴力的家庭中,他們的兒子很快便進入了訓練營,接受可怕的軍事訓練。亂世之中,一群未來的惡魔就此誕生...

英文片名《Of Fathers and Sons》大抵頗具「有其父必有其子」的思想,從意義上,導演Derki的誠意確教觀眾眼前一亮,呈現得大量我們很難想像的成長片段。他居於這個家庭內兩年,看盡這群小孩怎樣受到極端思想的洗腦,長大後相信對一切暴力行為也不以為然。兒童的生活是笑著殘殺動物、製造土製炸彈,與其他小童一言不合便以暴力相向,而身為人父亦覺得這是正常不過。這位父親閒來清地雷、上戰場,當鏡頭緊貼這家人生活時,後半段父親一個始料不及的意外,也確叫觀眾大嚇一驚。這群小孩於訓練營中的恐怖訓練,不知導演是怎樣取得訓練營的信任,竟可近距離拍攝得他們的受訓過程,場面極為震撼,也是全片最有迫力的一環,觸目驚心。

導演的誠意與勇氣,加上本片確實值得一讚,但難如《赤》片般精彩得奪獎,後天的取材與剪接技巧就真大相庭徑了。縱有幕幕珍貴的鏡頭,剪接起來卻難以連貫,更覺是幕幕家庭絮語、充斥大量無關痛癢的支節與場面。因這些片段過於凌碎,拍來鬆散冗長,有欠重心把一切連貫起來,取材大膽豐富,只敗在後天剪接功架欠奉,徒具大膽的意念。

有同期的《赤手登峰》,《惡魔的育成》縱同有個大膽主題、呈現出觀眾難以想像的聖戰家庭生活,後天剪接卻不如《赤》片般引人入勝。取材豐富,只略嫌後天剪輯鬆散、有欠重心,看畢全片只覺看了一場家庭生活瑣事紀錄,難得投入與共鳴。
Rating:2.5/ 5

【最新旅遊文章】不再罪惡的麥德林 | 瓜塔佩巨石與彩色小鎮一天遊 @ 哥倫比亞

【最新生活文章】還記得自修室中的那個他或她嗎?

請給點心意,給小弟走更遠的路,寫更多好文章! 🙂

原創小說已於香港正式上架,各大書局均有代售,海外讀者亦可於網上書店購買,詳情請看:goo.gl/3g4Hk8

全新自製Postcard正式開售,歡迎下單!詳情請看:goo.gl/Dfmpbc

台灣書局兼網上平台亦已上架,可去文中連結購買:goo.gl/xzCymP

更多資訊及文章,請Like Fb Page:
【有故事的旅人】

【晞。觀影記事】

IG請Follow:
#travelerwithmovie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