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衣天使:到底我睇咗啲乜_嘢?

黯衣天使

睇文前留意喇!

「晞。觀影記事」Patreon加強版已經開幕,精選深度獨家電影文章,請即訂閱:https://bit.ly/2TS6BiE

 

英文劇名:Ratched

 

有Ryan Murphy加Sarah Paulson,再配個精神病院題材,相信每個《美國恐怖故事》劇迷都會想起第二季《精神病院》,那是每況愈下的《美國恐怖故事》中,不可多得的經典一章。當《美國恐怖故事》已漸不堪入目時,《黯衣天使》有著這個班底竟拍出一部更難看的劇作。
當你誤以為早前Netflix的《修女戰士》已夠難看時,《黯衣天使》真正是空有班底名氣,長達八小時的劇集,內容比一部個半小時的電影更空洞。強行充撐足一部劇集,在最後一集完結時,定能讓你懷疑人生:「到底我睇咗啲咩?」是否《飛越瘋人院》的前傳也不緊要,《黯衣天使》看似是個瘋狂護士的故事(Sarah Paulson在《美國恐怖故事》的典型設定),說穿了竟是個精神病院高層爭權故事?對,你可能看得到商業社會、大家族、宮廷式爭權題材,精神病院倒真聞所未聞。若這真是個精神病院爭權故事,姑且還有點看頭。這班女人的爭權過程極為小學雞,甚至小學雞得沒有兩句對白,就能跟敵人化成好友甚至情人。如是者,《黯衣天使》看來就像「學生Project」般,正宗「你寫一忽、我寫一忽」,然後把之如像接龍故事般拼湊起來。無論主角與配角都毫無性格可言,就連角色的背景都舉旗不定。整部劇集的角色可以隨時話死就死、無需任何鋪排,總之想不到怎樣發展,就把角色殺死吧!然後,看了八集後,當然還有然後,下回繼續分解,只是這一季你不懂自己看了些甚麼,白白浪費人生寶貴8小時。

 

連環殺人犯Edmund殺死多個神父,成為轟動一時的案件,終被判入精神病院接受治療。護士Mildred千方百計都要成為精神病院的護士之一,與醫生Richard與護士長Betsy的關係勢成水火、亦敵亦友。Mildred表面仁慈,實則暗中控制精神病院一切運作,只為有機會悄然接近Edmund...

 

《黯衣天使》初看根本就是另一部《美國恐怖故事》。一絲不苟的美術設計、詭異的故事設定、超越傳統的道德價值觀,當然少不了大膽的暴力與色情鏡頭,再配個 《美國恐怖故事》的「代表性Icon」Sarah Paulson,今年因為疫情看不到《美國恐怖故事》,大抵用《黯衣天使》「止渴」吧?有著這個班底與黃金組合,《黯衣天使》真連《美國恐怖故事》最差季度也不如。若求《美國恐怖故事》離經叛道式設定,甚至是第二季《精神病院》那種結集多項不同元素的走向,準會失望透頂。縱偶有血腥暴力鏡頭、不按常規挑戰倫理的情節,《黯衣天使》最震撼的畫面通通都在預告片中看到,實則這個故事與恐怖甚至驚慄無關,暴力場面頂多只是充撐時間硬砌其中。

在《美國恐怖故事》(頭幾季)中,你不單會驚訝於劇情的設計,就連其拍攝敘事技巧都嘖嘖稱奇,主創人Ryan Murphy大抵「食過番尋味」,於《黯衣天使》中再次用上這些極致美學,務求令畫面在哥德式陰暗美學中達至所需效果。可是,《黯衣天使》空有視覺效果,難掩劇情的空洞無物,畫面上不時用上紅燈與青燈來帶動氣氛,偏偏用來舉旗不定而不連戲,是為敗筆。初看分割式畫面或能帶動一定的緊湊性,隨後過份濫用只覺極為煩厭,多此一舉。

 

有此背景與主創團隊,《黯衣天使》與恐怖驚慄都市傳說無關,是個甚麼樣的故事?對不起,我真難清楚地向你解釋。前半段極其量可稱為一部權力鬥爭題材,看著女主角如何善用謊言、把眾人玩弄於鼓掌之中,繼而再利用不同人物來達至所需。來到中段有幾個「爆點」,是全劇較為可觀的集數。可是,女主角的所謂權謀,坦言手法極為小學雞,將一切宣之於口、說得太白,又經常感情用事,完全非為一個「權鬥人才」,精神病院內的一眾角色就更小學雞,輕易就能盡信女主角的一切說話。你滿以為這是否甚麼陰謀、背後另有局中局?別奢想太多,這班人真的是這麼「小學雞」。

 

當女主角已坐上了權力高峰,那麼劇情還能怎樣玩下去?那便採取一味「拖字訣」,搞場舞會、大家閒聊十分鐘,再把前半段的關係再來個大反轉。女主角與一眾敵人,會在兩句說話之內便化敵為友,同時無需任何轉折或解釋,又能夠反目成仇。沒有誇張,若你沒有「Pause」畫面,去廁所撤泡尿在回來,隨時已經跟不上劇情。這些超暴走的人物性格,隨心所欲,將一個權鬥故事扭轉至極無稽的地步。

《黯衣天使》主軸還是談女主角與變態殺手的關係、千絲萬縷的過去。未知劇組只否拍攝時是否沒有個完整劇本,他們的關係理應能與精神病院有所掛勾,怎料到二人有沒有精神病院也沒關係,想不到怎樣去交代背景,就用女主角看木偶戲去幻想去交代吧!結局不懂如何「收科」,那就用「發夢」去充撐時間吧!這是哪個天才想出來的低手鋪排?
一部劇集哪管要拍無數個季度,怎得要有個高潮位去完結,《黯衣天使》最高潮就是來個反高潮,本應二人關係的真相揭宗,就此已能成就高潮,但這班創作團隊為求鋪個第二季,竟在最後一集又來個大扭轉,把眾人的關係再度反轉。到底《黯衣天使》一眾角色誰忠誰奸,這班創作人可否拿定主意?看來就像是一堆完全沒有計劃過的角色,遇到甚麼小事就馬上來個性格大逆轉,最後一集到底我睇咗啲乜?以此收結不如我重看《月光光心慌慌》還好?

 

除了主角們,《黯衣天使》最荒謬是一眾角色可以隨時「話死就死」,那是一種完全沒有任何情理下的「突然死亡」,唯一解釋得來就是,創作團隊想不通如何發展這角色,倒不如把之賜死。一般而言,美劇見到某角色突然死亡,理應是劇集的驚人高潮位,亦往往能對劇情轉折有所幫助。《黯衣天使》在第一個重要角色身亡時,或許都會有一刻驚人,可這班角色不斷樂此不彼的一個接一個死亡,就連半個主角的角色,都可以在毫無預兆下突然被殺。說穿了,這班角色就如同「群星拱照」女主角的工具人,若沒有他或她的戲份,就可以壯烈身亡了。

 

一部劇集中千絲萬縷的角色關係,或是劇集的另一大賣點,某角與某角原來背後另有關係,是帶動觀眾追看的原因之一。《黯衣天使》亦有此安排,惟角色關係極為牽強,創作團隊想把所有角色彼此之間都扯上關係,哪管是鄰居還是同事,總之就要把毫不相關的角色都配上一段「關係」。偏偏劇本眼高手低,有了「關係」後難以好好解釋,變相令人物關係看來一頭霧水,到底某君何以如此痛恨某君、某君與某君何以又會突然相愛,在零交代下一切流於順理成章,總之故事「話點就點」,只會令你在心中暗罵:「屌,你講撚曬啦」。
拍個精神病院的題材,院友的故事穿插其中正常不過,但也別奢想他們有如《美國恐怖故事:精神病院》般的重要性。一如「強行扯上關係」的敗筆,這群院友連「精神病院眾生相」都不如,同樣地只是在充撐時間、沒頭沒尾,部份「有尾」的院友作用也是想不到怎樣發展,就找個理應已經消失的院友再度出場,添加另一些無謂的支節。談一個精神病院的故事,《黯衣天使》全劇都沒有認真談過甚麼療法,那些瘋狂的「療法」只為提供折磨式暴力鏡頭,與《美國恐怖故事》中能夠融入劇情的療法,差天共地,亦白白浪費了這群院友,讓他們的存在如同單元劇無異。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寫下去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走更遠的路,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payme以下連結或QR Code課金以作支持:https://payme.hsbc/jackyhei
75486099_723429001505181_3402665167123644416_n
同時,你也可透過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黯衣天使》的最強賣點、真能讓觀眾撐下去的理由,就是Sarah Paulson,她在片中演一個忠奸難分的女護士--對,你看畢全劇都搞不清她真正目的、到底是忠是奸,這個問題應該連Ryan Murphy自己都未想通,角色所具備的陰沉與凶險,完全是她在《美國恐怖故事》中最擅長的演出,只是,她同為《黯衣天使》的監製,到底是否把過多心力放在自己角色上,完全妄顧了全劇的一切?很難想像身兼監製一職,為自己帶來了一個好角色,其餘部份竟然一敗塗地。

 

疫情之下全球製作都停頓,相信Netflix都開始把自己的倉底貨當作上品來宣傳,結果沒有最伏,只有更伏,當你誤以為《修女戰士》、《咒怨之始》《韓國都市怪談》已夠極限,絕對是「一季棄劇潛力作」時,「伏劇List」請多加一部《黯衣天使》;耐性不佳者,無需一季棄劇,隨時半季棄劇。這絕非《美國恐怖故事》的同類恐怖驚慄劇集,頂多就是一部精神病院權鬥故事,惟《黯衣天使》有感拍至最後一集都沒有完整劇本,劇情隨心所欲、角色性格話變就變,無需原因、無需鋪排,總之我係編劇,我話點就點。最終,若你如我一樣,堅持捱足八集,結局完結一刻只心忖:我到底睇咗啲乜嘢?不如,我重看《月光光心慌慌》更好了。

 

【最新生活文章】我們都需要放負的勇氣,請關心身邊人的情緒健康

【最新旅遊文章】智利南部湖區絕景(Part 2):難忘火山之旅Volcano Osorno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繼續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

 

更多資訊及文章,請Like Fb Page:
【有故事的旅人】
【晞。觀影記事】

IG請Follow:
#travelerwithmovie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