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睇文前留意喇!
「晞。觀影記事」Patreon加強版已經開幕,精選深度獨家電影文章,請即訂閱:https://bit.ly/2TS6BiE
英文片名:The Sacrifice
那邊廂歌頌國民黨的《八佰》狂收31億人民幣,成了史上首次華語電影打低荷里活電影,成了年度全球票房之冠,這邊廂的「獻禮片」《金剛川》落足宣傳,無論口碑與票房俱不濟,上映超過一個月才僅僅突破10億票房。有說《八佰》導演管虎得要拍攝主旋律的《金剛川》,才能令《八佰》有機會上映,無可奈何被迫拍下了這部作品,只用上兩個月時間,連同《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繡春刀》導演路陽,就拍了這部「抗美援朝」的戰爭大片,這個「江湖傳聞」是真是假就得有待考究了。
既是「抗美援朝」的主旋律片,先撇開意識形態不談,獨論技術層面,《金剛川》單單兩個月時間有就此效果,場面調度某程度上更勝《八佰》,動作特技場面絕不欺場、逾兩小時都槍林彈雨,絕非如一般的主旋律片般,一味不斷喋喋不休的聊天。即使本片不如《八佰》般用上IMAX鏡頭,也極盡視聽之娛,在有限時間內得此效果,真要說句「厲害了我的國」,卻敗在劇本上。《金剛川》談一夜守橋的故事,劇情極為簡單,又或許在有限時間內得趕拍完成,不能去思考太多劇情細節,就得把極簡單故事撐足兩個多小時。久聞這是山寨版的《鄧寇克大行動》,用上了三個視點去鋪敘,惟《鄧》片於海陸空都有不同事情發生,《金剛川》就低手地把同一件事說三次,其實都是離不開「打飛機」--真的,全片都只是在打一架飛機,看來不單混亂更覺煩厭。作為「主旋律片」,有「擦鞋」意味在所難免,惟劇本刻意醜化美軍、描述得有如智障一樣,又要用回憶方式去寫「識英雄重英雄」的對白,「打飛機」程度真讓人失笑。劇情為求營造慘烈的壯況,角色「甩皮甩骨」還能奮勇抗敵,其超越人體極限的體能,可真恕我投入不來。
南北韓戰爭爆發,剛成立的中國派出軍隊參戰,抗擊來勢洶洶的美軍。在趕往前線的路途上,他們得要渡過水流急速的金剛川,就只有一條小小的木橋可以渡過。美軍看準時機,一次又一次襲擊木橋,部隊為求於翌日早上能趕至前線,得死守木橋,以護送其他士兵渡過金剛川...
先不談「主旋律」的意識形態,中立的說,《金剛川》的技術層面絕對不差,逾兩小時的電影幾乎打足兩小時,並分成了海陸空三個戰場,過程槍林彈雨、炮火連天,場面要多大有多大。有別於《八佰》只在一座大樓內發生,《金剛川》的戰場更宏大,而管虎、郭帆等人處理大場面亦較往作更成熟,拍出來的戰爭場面同樣不比荷里活失色。雖然《金剛川》沒有用上IMAX格式拍攝,據知內地也推出了多個巨幕、高清等不同格式的版本,因此《金剛川》的場面都要拍得浩大壯觀、4K影像瑰麗奪目,無論大爆炸還是戰場的文戲,均能吸引觀視的眼球。最驚喜的其聲效,香港放映縱無ATMOS、7.1 等等聲效,音效的細節位營造得細膩分明,如同親歷其境,多場飛機掠過,甚至小至物件跌墮的聲音皆極富層次感,如能配ATMOS等版本定必更為震撼。假如《金剛川》只用上短短兩個月就拍出如此效果,確是台前幕後的一大奇功。
技術層面確得一讚,單看場面的戰爭片迷,理應對《金剛川》的大場面絕不失望,可作為一部主旋律片,一部單單用兩個月拍成的電影,《金剛川》的劇本可真不敢恭維,連內地觀眾也不賣賬,亦非空穴來風。故事其實極為簡單,就是幾路軍隊要死守一條木橋、發生在一夜的經歷。極簡單的情節實難撐足超過兩小時,那麼既要向黨「擦鞋」,何不就「擦盡佢」,分成三個視點,達至「擦鞋」、「打飛機」的極限。《金剛川》被內地觀眾認定為山寨版的《鄧寇克大行動》,技術上絕不山寨、劇本就真的山寨得令人煩厭。雖說《鄧》片都是分成了三個視點,講述同一時空發生的事,惟《鄧》片三個時空同時發生的事,都各有不同,偏偏《金剛川》分成了三個視點,訴說著同一件事,甚至同一個鏡頭分成三次重覆使用,突然有了結局又重頭來過。誇張點說,你中途去了洗手間也不緊要,稍後會再重演一次。若同一件事,不同視點有不同見解、不同細節,這種手法也沒有問題,可是《金剛川》分拆成三個視點,都是在說同一件沒有太大驚喜的事,除了某角「慘烈真相」外,這種手法並無特別功用,純粹充撐時間之用,處理起來既是混亂,也覺煩厭。
《鄧》片談的是一眾軍隊都逃離沙灘的故事,有更急切、生死猶關的死亡威脅,《金剛川》就是守衛一道木橋,絕大部份時間,對手就是一架飛機,而全長兩個多小時的電影,除了意識形態「打飛機」,劇情也真的只在「打飛機」。《金剛川》絕大部份時間都是描述一架戰機不斷轟炸金剛川兩岸,而這群士兵又迅速地重新建橋,以展現「中華民族保家衛國」的團結、英勇精神,正因為絕大部份時間只得一架飛機,而金剛川兩旁目測有幾千人、再連同兩台高射炮,猛火力的武器,竟然就只在捱打,不斷的在「打飛機」,對比起《鄧》片,《金剛川》的戰事不單來得小兒科,更是不合情理。
作為「主旋律獻禮片」,《金剛川》有「主旋律對白」正常不過,只敗在好端端一部正常的戰爭電影--絕非那類「抗日神片」,卻加入了不倫不類的對白,難如《奪冠》一類作品般曲線地「洗腦」。《金剛川》其中一個視點是美軍機師,劇本先天抹黑了這一兩位美軍的形象,可隨後又竟被國軍的情操所感動,多次毫無理由地稱讚國軍。「識英雄重英雄」的對白,在戰爭電影中時有出現,拍來一般是各位其主,或有相逢恨晚的味道,惟《金剛川》寫來自相矛盾,完全是「打飛機」的對白,甚至「打飛機」得讓人失笑,有一刻甚至讓你同情美軍。管虎在《八佰》可以拍出幕幕熱血而不「擦鞋」的場面,來到此作似乎完全放棄了劇本的邏輯性,既是「擦鞋」就擦到底吧!《金剛川》為要營造前線不畏死的姿態,將效果拍得極為慘烈,幾乎慘烈得超越了人體極限,尤其某角幾乎達至「甩皮甩骨」姿態,還能英勇地「打飛機」,可真是「打飛機」的極致了。
如要學《鄧寇克大行動》,不同的視點理應能一睹戰場的眾生相,可是《金剛川》三個視點皆角色模糊,隨時難令分清誰與誰。《金剛川》雲集了鄧超、吳京等一線大明星,即使已把他們的「星味」降至最低,觀影時還只記得他們是個影星,難看出戰爭中不同人物的故事,對比起《八佰》中幾位性格鮮明的小人物,《金剛川》就顯得一片混亂。除了炮兵連長的一角較為深刻外,其餘角色只記得他們除了很慘烈,就是很壯烈,直至片尾一幕,「擦鞋」之意味明顯不過,偏偏因為「慘烈」得離經叛道,非但難以感動,更是讓你不其「出」了戲、投入不了。若說要主旋律地「洗腦」,請恕這些情節洗不了腦。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寫下去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走更遠的路,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payme以下連結或QR Code課金以作支持:https://payme.hsbc/jackyhei
同時,你也可透過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因此,《金剛川》真看你用甚麼心態看。欲看戰爭大場面,全片幾乎打足整整兩小時,場面愈拍愈浩大,極盡視聽之娛,技術層面當能讓你有如親歷其境,過程刺激痛快,部份場面調度、特技效果,甚至更勝《八佰》,用兩個月時間拍出如斯氣勢,確得一讚。只是,畢竟作為一部主旋律電影,亦不知管虎、郭帆等人是不是無心想拍好,劇情鬆散混亂、分成多個視點又沒有作為,用上兩小時的篇幅只為守護一座橋、打一架飛機,也顯得有點無謂。作為「主旋律電影」卻洗不了觀眾的腦、投入不了故事,算是失敗,還是幾位創作人暗地裡的無聲反抗?
Rating:70/ 100
【延伸閱讀】影迷最佳配搭!酒店Staycation Crossover戲院體驗
【最新旅遊文章】【香港登山】從落馬洲走到上水 – 蛇嶺、鐵坑山與「大水管」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繼續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
更多資訊及文章,請Like Fb Page:
【有故事的旅人】
【晞。觀影記事】
IG請Follow:
#travelerwithmovie
圾垃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