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片名:Little Big Woman
大勢所向,有些電影我們可能再也很難在戲院觀看,在家中串流欣賞,觀感怎也有所影響,尤其有些電影應在戲院內細味、有個共同的觸動體驗,《孤味》或許正是這個例子。《孤味》在應屆金馬獎得到六項提名,亦令女主角陳淑芳得到影后殊榮(同時也憑《親愛的房客》奪得最佳女配角);西方電影缺席下,這理應是在戲院必會看到的一類作品,奈何已被Netflix購入,如沒有在去年的香港國際電影節入場,就只能在Netflix上觀看了。《孤味》被外間捧為神作,亦是台灣年度最高票房的國片,票房勁破一億,坦言《孤味》絕不至「神作」之列,可以改善的沙石地方也不少,可就情感牽動上,《孤味》絕對是中上的作品。
電影講述一位在女兒記憶中缺席的爸爸離世,母親回憶起前塵往事,始發現自己執念原來影響盡身邊人,幾位女兒也在過程中有所成長。《孤味》的節奏極緩慢,也沒有明顯的故事線,甚至可說部份情節極為俗套,觀影時亦會讓你暗嘆「貴圈真亂」,可《孤味》成功在這個「貴圈真亂」的故事中寫出了鮮明的人物個性,骨幹的母親角色當然是全片靈魂所在,但一眾配角,像是幾位女兒、陪伴父親走過下半生的「情婦」,都有其獨立故事,幾乎抽取任何一位角色,都可以成為獨立電影。這一切看似複雜收結的支節,到了最後又來個完美的連貫;感情慢慢蘊釀至高潮一刻,沒有煽情的來個大爆發,恰到好處的收結仍能讓觀眾不禁感動落淚。最專一最深刻的愛情,適時放手,放過別人也是放過自己,更重要是放過身邊人,才是最偉大的愛。
林秀英在丈夫捨己而去後,一直默默經營炸蝦捲檔,直至成為餐廳,獨力養大幾位女兒,是她最自豪的成功事。七十歲大壽當日,丈夫突然離世,林秀英替丈夫辦理喪事,往事前塵逐格浮現,也得面對她最不願意承認的人,那個陪伴丈夫走過人生最後一段路的女人...
同為一部「女人戲」,又是牽涉到父親離世,又有個以「食」為題的背景,又是三位姊妹的故事,不難理解為甚麼觀眾都拿《孤味》與《花椒之味》作對照。雖說《花椒之味》已力求貼地,達至實而不華的感覺,《孤味》拍來比《花椒之味》更克制、節奏亦更平淡,畢竟《花椒之味》主線都談幾位同父異母姊妹如何維繫感情,《孤味》極其量只是母親的一部回憶錄,而這些記憶再由一眾姊妹的經歷組成。初段或會不明所以,甚至不覺得有明顯的故事性可言。
《孤味》的節奏雖慢,這種處理手法也同樣能把淡淡然的感情活現,亦有別於《花椒之味》有大量三姊妹的群戲,《孤味》的一眾角色都有不同的獨立故事線,最厲害就是能做到每段支節盡皆有戲可演,抽取出來成為獨立故事亦無礙。
除了主線媽媽的骨幹故事,怎樣從糾結了大半生的陰霾中走出困局外,眾人都有一定描繪。大女面對著自己的病情,早已將自己的人生放浪起來,看似過得自由內心卻無比寂寞;二女看似幸福美滿,卻是活在一段不愉快的平靜人生,只希望下一代能夠有自主的人生;三女縱是繼承了母業,始終擺脫不了母親的控制,同時又因為醉心工作,錯過了許多家庭的大大小小事,只能充當著家人與爸爸情婦的調解角色。最出色是情婦的一角(飾演此角的丁寧沒有任何提名是為遺珠),明明已跟自己最愛的男人度過了大半生,反沒有任何名份,只能默默付出無條件的愛,即使上香也要隱沒身份。某程度上,得同意支節過多盡見《孤味》野心勃勃,鋪排上未見流暢,可故事漸有佳境,又能原諒前段的不足。
笑語化解姊妹間糾結的問題,處理起來親切可人
就此看來,這一眾副線在母親的回憶沒有太大關係,初段看來或感散亂--這亦是文初表示《孤味》偶有沙石,難成神作的原因,隨後自會豁然開朗,甚至眾人秘密、家族的陰暗面,將這一眾支節連貫起來,慶幸刻劃起來不致過度戲劇性。俗套的說句「一家人丫嗎」,這些支節、女兒為甚麼會有這樣的人生,甚至情婦為何有這樣子的經歷,或多或少都受「母親」這個角色所影響,漸漸會明白創作人的用意,這不單是個談「放手」的題材,更是個談「家」的故事。
對,《孤味》不單是個極富台灣鄉土味的故事,也是個很能展現東方價值觀的題材,甚至可說是個沒可能被荷里活翻拍的題材,下一代為上一代的羈伴、老一輩對「家」那種濃烈的情懷、即使身為一家人,或許因著不健康的「尊重」而令誤會頻生,最終違己交病,就此度過了大半生。這是很傳統的東方社會思維,換上具時代感的背景,《孤味》沒有刻意去批判問題,亦沒有變成了另一個陰暗的故事,即使連情婦的一段都拍得冷靜克制,再幻化成感人章節,是為處理此類題材的高手所在;姊妹之間的關係逆轉,無需大放催淚彈或安排俗套的爆炸性扭轉,輕輕幾筆、簡單幾句針鋒相對的爭執,女性心事已活靈活現;找來了幾位演技派的花旦,群戲也調度有度,末段一場「爆大鑊」更可謂電影的神來之筆。
不用來個尷尬的大鬧靈堂,結局這場喪禮戲無需多言,已能彰顯所需感情,足讓觀眾為之感動
「孤味」是源自台灣的一句地道用語,意即餐廳獨賣一道菜,達至最專業的地步,發揮成淋漓盡致的王者(在香港有沒有可能做到),就如母親林秀英靠賣炸蝦捲獨當一面,成功於台南開設餐廳,但這裡的「孤味」似乎也可解讀成母親另一引以為傲的事,就是獨力撐起了這頭家,這些年來把這頭家處理得妥妥當當,女兒也能(看似)成才。可是,當丈夫離世後,她開始發現這一切似乎逐漸崩解,這些年來都是自己的粉飾太平;維繫著這一切的,都是自己的執念,不願放過女兒尋找自己所屬的人生,也不願放下對丈夫的執念,明白不了「放過你是放過自己」這個道理,長久對身邊人也累了,甚至如二女兒般也有陰影,不想禍延到自己的下一代,也受著一樣「家」的枷鎖,不能活出自己的人生。
《孤味》在描述這段骨幹的感情線上,透過母親的主觀視點,以及情婦的補白,來看一段感情的正反兩面,處處留白、逐點填補,讓觀眾反思這段感情的真義。母親堅守一紙婚書,成了這段難堪關係的最大絆腳石,自以為是付出了最深感情,最終也沒有甚麼意義,不願成全別人,也讓自己與身邊人累了。整個故事既是如上文所說一個「家」的故事,亦為母親與情婦的故事,兩條感情線雙輔雙承,拍來情感細膩;初段或感混亂鬆散,來到最後的那個「終極決定」,反因這種淡然鋪排更為感動,餘音裊裊的歌聲,終於放過了一切的人和事;捨下一身束縛,原來是無比的自由。
沒有任何提名的丁寧,演個「佛系情婦」是全片極搶鏡的一員,絕不比演「大婆」的陳淑芳失色
演員方面,憑《孤味》奪得金馬影后的陳淑芳,演出壓場感十足,面對情婦數場戲內心糾結複雜的感情,絕對是一回演技的示範,惟個人覺得她在《親愛的房客》演出更精彩,《孤味》反而相形見絀;謝盈萱所演的大女兒,看似放蕩不羈,其實內心空虛寂寞,只想找到個可以寄託的人,一同面對自己的病情,角色既具外露感情亦不乏精彩的內心戲,像是醫院候籌的一幕,豐富的面部表情完全讓觀眾感受到其七上八落的感情,不遜於《誰先愛上他的》演出。演情婦的丁寧縱無任何提名,其面對這段尷尬感情的「佛系」心情,只願默默付出而不獲任何名份;沒有任何情緒波動的時候,感情卻是最立體的一員,戲份不多,但只要有她的場面,都總能令觀眾為之屏息。至於徐若瑄、於《無聲》有極佳表現的陳妍霏,即使戲份較少,同樣絕不欺場。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寫下去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走更遠的路,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以下QR Code課金以作支持:
同時,你也可透過Payme link:https://payme.hsbc/jackyhei
或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孤味》或不算是年度神作,畢竟前段鬆散亦偶有悶場,家庭背景過於複雜,交代起來也有欠簡潔,幸慢慢漸入佳境,對感情、對親情、對家庭的探討,寫來不落俗套,淡然的情味到最後更有極強感人力量,一眾演員演技交鋒絕對功不可抹。這絕對是一部理應在戲院慢慢細味,甚至與在場觀眾一同感動落淚的集體回憶,在家中於Netflix觀看或覺格格不入,建議找個平靜、空閒的晚上,準備好情緒才觀影。
Rating:75/ 100
✨電影網店開張喇,貨品低至$10起,快啲嚟睇啦:https://bit.ly/3qLPkpk✨
【最新生活文章】職業舉牌師奇遇(下篇):「你邊度架?我天晉嘅!」
【最新旅遊文章】【港島行山】西高山、松林炮台、龍虎山|巧遇魔幻時刻
【最新旅遊文章】【西貢行山】高級版「西貢千島湖」太墩
「晞。觀影記事」Patreon加強版已經開幕,精選深度獨家電影文章,請即訂閱:https://bit.ly/2TS6BiE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繼續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
更多資訊及文章,請Like Fb Page:
【有故事的旅人】
【晞。觀影記事】
MeWe: travelerwithmovie
IG請Follow:
#travelerwith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