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密語:瘋狂的世代下,怎能定奪誰對誰錯?

波斯密語

英文片名:Persian Lessons

 

有關集中營題材的電影,往往因其歷史意義與人性化的故事,總能夠廣獲好評,甚至成為奧斯卡的寵兒,隨便都能數出《一個快樂的傳說》、《舒特拉的名單》、《天堂無門》、《鋼琴戰曲》等佳作。《波斯密語》在頒獎禮上零提名,或敗於申報為白俄羅斯電影卻只有少量白俄羅斯演員,連最佳國際電影都提名不了,而電影聲稱「改篇自真人真事」卻被網民踢爆根本非真人真事,某程度上確影響了好感與投入感。《波斯密語》或不算是正宗的「集中營」題材,畢竟主角身處進入集中營前的中轉營,可仍有不少傳統集中營題材滅絕人性的情節、主角為求生存得與軍官鬥智鬥力、以一個又一個謊話去忍辱負重,埋沒良知,故亦有同類電影的套路。正因大家各位其主,無非都是為了生存,男主角非絕對的好人、德國軍官亦非絕對的反派,兩者沒有傳統非黑即白的形象,竟誕出微妙的情誼,亦令《波斯密語》的題材更新穎、無過度的悲情沉重。作為一部集中營題材,主角到最後也藉此去懷念各位「營友」,惟故事卻無描述營內眾生相,幾乎就只有兩位主角的互動,讓情節來得順理成章。如非屬真人真事題材,男主角過度的技能幾乎可說是異能,過程也真的太誇張,作為以真實悲劇歷史作背景的題材,若真「吹」得太誇張,好像也不太好?

 

Gilles被納粹黨捉拿後,一時情急認作自己是波斯人,恰巧中轉營軍官Klaus又想學習波斯語,便將Gilles變成他的私人老師,教導波斯語。對波斯語一無所知的Gilles,胡亂拼湊一堆波斯語去教導Klaus,竟因此奇蹟生還,更與Klaus成為好友,在營內受盡保護。Gilles的身份終惹來其他德國軍官懷疑,他在設法力保謊言不被拆穿前,也得要想盡辦法令自己活下去...

 

到底《波斯密語》是否真的改篇自真人真事,還是又如《慌鄰勿近》《只殺陌生人》一類電影般取個小小的「真人真事」便把之「吹大」,大概只有創作人才知道,畢竟網上真找不到相關的歷史資料,而「真人真事」這回事對《波斯密語》也確有一定影響,始終男主角的急才與記憶簡直超乎常人所能,而電影亦無完整交代他整個「創作」過程。若你以看真人真事歷史的心態入場,或許投入感會降低。

 

撇除「真人真事」這回事,《波斯密語》就勝在拍出與別不同的「集中營片」。雖然,電影一樣有虐待猶太人、大屠殺等殘忍的畫面,卻非主菜,看來也沒有想像般沉重,反有點像《一個快樂的傳說》般套路,不時以幽默感去淡化愁緒--當然整體地位難及《一》片;過程既具笑料,也具同類題材應有緊張刺激的情節,最有趣則是兩男之間亦敵亦友的關係。

 

男主角並非傳統電影中的大好人或是集中營的英雄,他無非是個怕死的人,一時情急說了個謊話,就要利用這個謊言活下去。看見自己的同胞受苦,即使身為德國軍官身邊的大紅人,為求自保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德國軍官縱位高權重,實則並無直接殺人,危急關頭也盡現得人性化的一面。一如《惡與他們的距離》般,他本質亦非十惡不赦的大奸角,無非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自己也有個浪漫的夢、亦是個單純的人,看到他的下場縱是荒謬可笑,卻會為著他得此結局而感心痛。這兩個性格對立的角色,縱是建基於謊言之上,極端絕處下竟然成為生死與共的好友,絕境中互相扶持,雙方的關係既是建立於利益之上,又真能發展出摰友般的情誼。劇本刻劃這段關係上,確有不少戲劇性的時候,喜見沒有過度渲染或強加煽情,令絕望當前的人性光輝,出奇地有趣耐看。大概,在沒有戰爭的世界,這兩個人真的可以成為好朋友。

 

《波斯密語》兩位主角的故事寫來確是細膩可觀,惟支節鬆散而劇情太順理成章,在此類題材中總覺格格不入,難成頒獎禮寵兒也情有可原。如文初所說,男主角近乎「異能」的「技能」,寫來過份誇張,即使心想「睇戲唔好駁故」,沒有仔細的解釋,實難想像他到底有沒有可能做到,而德國軍官又怎會這麼智障,竟可被人騙這麼久。《波斯密語》最後點題是透過男主角回憶起營內個個被遺忘的名字,從而帶動高潮感動位,但全片放諸過多時間於男主角與軍官身上,其餘「營友」的篇幅少之有少,即使中段「鄰居」的意大利人都沒有多加交代,缺乏同類電影描述集中營內眾生相的片段,令結局「回憶」的片段變得毫無感染力。
德國軍官的副線縱描繪較多,拍來卻鬆散且可有可無,只令軍官的支線沒有太單調而已。像他手下「貴圈真亂」的秘密戀情、他與上司之間的關係,即使偶爾為觀眾帶來笑料,卻營造這班軍官的形象,更難解他們到底在這個中轉營內幹甚麼,只覺「行行企企」、亂搞是非。性格與角色俱模糊下,又佔了不少戲份,反削弱了主線情味,是為敗筆。

 

《波斯密語》兩位演員的互動火花,又挽回不少分數。Nahuel Pérez Biscayart演個被受壓迫、無可奈何得活在謊言上的猶太人,形神俱備,多場恐懼而糾結的內心戲、每個細微的小動作讓觀眾更為投入,令電影錦上添花;演德國軍官的Lars Eidinger,誤以為是個麻木不仁的殺人魔,不乏善良且幽默可愛的一面。兩男一冷一熱的演出,充滿強烈火花,令電影看來可觀性大增。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寫下去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走更遠的路,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以下QR Code課金以作支持:
75486099_723429001505181_3402665167123644416_n
同時,你也可透過Payme link:https://payme.hsbc/jackyhei
或Paypal捐款:
paypal.me/jackyhei

總括而言,《波斯密語》或難如同類集中營題材般的高度,畢竟支節鬆散而作用不大,過度放大「真人真事」卻流於誇張,亦令投入感稍降,仍無損可觀性。將個沉重的議題以人性化角度包裝,過程既具典型的緊張時刻,又有窩心幽默的一面。絕境當前得埋沒良心活下去、在位者當權也不代表毫無良心。各位其主、破格的角色塑造亦增添故事的玩味;兩位男主角合作無間的演出,活現了一段敵我難分的對立關係,即使沒有頒獎禮的光環,《波斯密語》還屬值得一看的作品。
Rating:75/ 100

✨電影網店現已開幕,多款電影海報、電影精品低至$5起,快啲嚟睇啦:https://bit.ly/3qLPkpk

 

【最新生活文章】錢,對你來說的意義是…?

【最新旅遊文章】【青衣行山】青衣自然徑完美日落、三支香挑戰高難度!

 

「晞。觀影記事」Patreon加強版已經開幕,精選深度獨家電影文章,請即訂閱:https://bit.ly/2TS6BiE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繼續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

 

更多資訊及文章,請Like Fb Page:
【有故事的旅人】
【晞。觀影記事】
MeWe: travelerwithmovie

IG請Follow:
#travelerwithmovie

1 Comment

  1. 男主角最後並非懷念囚友咁簡單,他唸出2千幾個名字,因為每一個名字都是他所創波斯詞語的靈感,是那些死去的人的名字,他才活下來。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