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片名:Dune
原為去年十月上映,《沙丘瀚戰》曾一度被視為疫情回復正常後首部大片,最終也延期一年,成為觀眾們引頸以待的史詩式作品,再加上有Denis Villeneuve於《毒裁者》、《天煞異降》、《銀翼殺手2049》後已達「神枱級導演」地步,更令《沙丘瀚戰》的期待度大增。這被譽為科幻文學的經典之作,於1984年翻拍《沙丘魔堡》曾遭到了票房與口碑的慘敗,換轉在Denis Villeneuve手上,又可會拍出全新視野?原著的《沙丘》小說有多達六部,入場也開宗名義告訴你,《沙丘瀚戰》只是Part 1。作為一部史詩式科幻巨構,這就如《魔戒三部曲》、《星球大戰》一類作品般有著深刻的世界觀,也自然有大量浩瀚震撼的大場面。
Denis Villeneuve經過《銀翼殺手2049》後,《沙丘瀚戰》在攝影上也構建奇功,絲毫沒有吝嗇IMAX的畫面,在大場面就變成了IMAX全幕鏡頭,哪管是動作場面還是單純的文戲,或是建構出奇詭的影像,寫下了近期最佳的IMAX影像,懾人心魄,繼《銀翼殺手2049》後再現科幻的鬼斧神工。那不單是IMAX的影像,還有主角們的服裝、不同派別的武器、主角家中的佈置等等,全均是一絲不苟,細膩至片中的最大主角:沙,也有不同形態,令全片成為影像上的瑰寶,哪管任何一格畫面都能為最佳桌面圖片。可是,《沙丘瀚戰》的故事或許太複雜,Denis Villeneuve在改篇上卻難如往作。作為沒有看過原著小說的觀眾,三言兩語或很難解讀出一眾角色的關係圖,甫開場便硬塞了一大堆背景,實難如《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一類作品般輕易勾劃出人物關係圖。如有看Denis Villeneuve的往作也知道,他絕非會大玩觀能刺激的導演,惟《沙丘瀚戰》應有動作場面出現的地方,每每也趕及收場,更令後半段劇情突然去得太快,在極平淡的位置突然完結,下回再續,總覺得「到喉唔到肺」。
貴族之子Paul與家族被派到一個「沙丘」星球統治,協助開採當地的天然資源,卻得要面對著這個命為星球上的惡劣環境、潛藏著的政治陰謀。無心掌管繼承家業的Paul,一直都在發一個神秘的夢,夢內總出現一個神秘女子,也看到了殘暴的死亡。Paul最初對之不以為然,怎料到惡夢竟然慢慢成真...
欲得《沙丘瀚戰》最完美觀影效果,請看IMAX版
Denis Villeneuve從加拿大的小製作起家,慢慢轉戰荷里活成為大片導演,憑其對科幻的獨到見解,再滲入濃厚的人文情懷,令電影獲得空前口碑,到了《銀翼殺手2049》接管影史經典也沒有失禮,更創下影像奇功,連奪奧斯卡多項技術獎。事先張揚有著超強視覺效果,再以IMAX鏡頭拍攝的《沙丘瀚戰》,獨論影像上的奇觀,不單遠勝《銀翼殺手2049》,更是近期看過最精彩的視覺效果。好像很久沒有說過「唔睇IMAX不如唔好睇」,這絕對是一部為IMAX而生的電影。Denis Villeneuve極懂得善用IMAX鏡頭去呈現畫面,沒有如近年的IMAX認證機拍攝電影般,貪濫地將全片都變成IMAX全幕畫面,每每在重要大場面時始用上IMAX鏡頭。片中「沙丘」星球大部份時間都用上IMAX鏡頭,哪管是沙蟲追逐的動作場面,還是主角們在沙漠中的喃喃細語、映襯著後方雄偉的沙漠奇觀,還是「沙丘」星球那個城市的遠景,在IMAX影像下全均震撼奪目。我敢說他這次是繼Christopher Nolan後,將IMAX鏡頭運用得最極致的導演;強烈的臨場感,不單為觀眾提供極強的深度,也仿讓你完全置身現場,享受一場視覺上的盛宴。
一景一物再小至道具都極為考究,光是欣賞《沙丘瀚戰》的美術創意水平,也是一回享受
IMAX運用得宜,也不能一味只空有視覺大場面,《沙丘瀚戰》的美術層面都相當考究。全片有多個種族、派別,角色之間又代表著不同的階級,服裝設計全均能切合角色所需,帶點中東味道的服飾,無論於實用性與美觀度都相當切合故事主線,當中的武器設計,相信也完全把小說的描繪化成現實,武器與法寶的使用絕對會令你嘖嘖稱奇,大抵在那個沙漠地區,就真要有這些器材。《沙丘瀚戰》的一景一物,從主角們的大宅、食具的精心雕琢,以至是末段逃難時的地堡,佈景設計的質感、透過光暗對比去配搭主角的內心轉變,再小至「香料」與流沙的萬變形態,均讓觀眾嘆為觀止,將個虛構的世界觀如實呈現,成績比《銀翼殺手2049》更勝一籌。
《沙丘瀚戰》的故事架構、人物關係非常複雜,沒有看過原著的觀眾會看得相當吃力
不過,Denis Villeneuve這一次要駕馭這個極複雜的故事,就顯得力有不遞。要沒有看過原著的觀眾投入《沙丘瀚戰》,坦言也真有點難度。作為一個「N部曲」的首部曲,《沙丘瀚戰》得在有限時間下交代極複雜的政治角力、家族背景、星球之間的世界觀設定,哪管Denis Villeneuve再努力去改篇,也顯得力不從心;即使觀眾極留心去追看,也未必能完全理解錯綜複雜的關係。
雖說,既已看Denis Villeneuve的電影,並不會期望那是有密集的觀能刺激,可《沙丘瀚戰》卻在文戲與動作場面間失平衡。你看得出故事不斷努力地解讀劇情,前半段反因為過於用力而吃力不討好,令劇情節奏冗長;同時,你亦看出Denis Villeneuve偶爾也想製造觀能刺激與大場面,卻每每開始建立到一定張力,就馬上跳往下一場,更令應有動作場面的位置全均頭重尾輕。全片的角色眾多,可在有限時間既要交代人物關係,又得描述他們的內心世界,就難以建構鮮明形象,找來Timothée Chalamet擔此要角,略嫌他的演技平庸,難以擔當此角。
來到後半段,故事又好像想來個高潮的完結位,一下跳得太快,苦苦建立的一堆人物角色,竟然在瞬間就突然以不同方式消失,你開始會懷疑,到底這個故事會在甚麼位置完結?當你以為一個又一個高潮位已經可以完結時,劇情還不斷繼續延伸,到最後竟在個平平無奇的位置打住,下回再續。縱為史詩式「N部曲」,「留尾」方式並沒有讓你有極期待發生甚麼事的衝動,甚或是當你連首部曲都沒有太大追看度時,幾年後再看二部曲,還會否跟得上劇情?這一點,即使Denis Villeneuve事先張揚後績作才是高潮所在,處理上卻難如其他同類電影般得心應手。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寫下去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走更遠的路,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以下QR Code課金以作支持:
同時,你也可透過Payme link:https://payme.hsbc/jackyhei
或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常說一部成功的改篇電影,不單要改篇得好看,更要讓沒有看過原著的觀眾都投入其中,至為成功。《沙丘瀚戰》在視覺、技術與藝術成就上,絕對是近年難得一見的瑰寶,是Denis Villeneuve集多年經驗得出的上乘之作,將IMAX影像與存在價值完美展現,對科幻道具的呈現更是雄心獨匠。只是,在文本解讀上,礙於原著的世界觀太宏大,Denis Villeneuve要涉獵的議題過多,反難營造到應有的劇力與戲味。你未必會感到悶場,只覺節奏冗長,也難以讓觀眾投入其中,在曖昧的位置完結更令追看度大減。若華納最終不讓Denis Villeneuve拍下去,這個首部曲根本難成一個完整篇章故事,155分鐘後,只恰好鋪排到一個世界觀,劇情上好像沒有告訴你些甚麼。
Rating:80/ 100
【延伸閱讀】全IMAX鏡頭拍攝嘅戲得三套,咁「老蘭」果啲係咩?有咩戲用上IMAX鏡頭,點分?
【延伸閱讀】【秘魯景點】「沙漠綠洲」瓦卡奇納玩刺激越野車!
✨電影網店現已開幕,多款電影海報、電影精品低至$5起,快啲嚟睇啦:https://bit.ly/3qLPkpk✨
「晞。觀影記事」Patreon加強版已經開幕,精選深度獨家電影文章,請即訂閱:https://bit.ly/2TS6BiE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繼續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
更多資訊及文章,請Like Fb Page:
【有故事的旅人】
【晞。觀影記事】
MeWe: travelerwithmovie
這一部我很期待,看過原著,好多年前也看大衛連的《星際奇兵》(裡面有歌手Sting),奇怪你怎麼用上了台灣的譯名《沙丘魔堡》,這部電影當年在香港上映過的。不過我本人也不喜歡「星際奇兵」這個戲名,當年因為《奪寶奇兵》好賣座,跟住就一大堆「奇兵」命名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