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片名:The Sparring Partner
常說近期是港產片的「小陽春」,可到底是真陽春還是虛火,就真得待時間考驗,《正義迴廊》的超強口碑能否帶動票房,正是這「陽春」的考驗。近期,幾部票房大賣的作品深得觀眾所愛,票房極理想,可細心想想,電影的質素也未至達完美地步,亦有不足之處,不如《正義迴廊》真達近乎完美——真心,要找個地方去挑剔,確有難度。故事以2013年轟動一時的大角咀弒親案為藍本,透過剖析主角的內心世界、法庭上的唇槍舌劍,企圖重塑案件的真相。不過,《正義迴廊》並非單純真人真事改篇的「香港奇案」,結局老早在開場揭穿、沒有甚麼曲折離奇的追捕,亦非重現真實案件中周凱亮的行兇過程,重心倒是「點解要殺人」——藉著法庭上的種種線索、不同人物的視點,去重現回疑幻疑真的案情。《正義迴廊》藉此去剖析正義、法律、善惡、人性、親情的真義,側寫香港社會近年荒謬百態,其力度絕對比《深宵閃避球》明顯。故事牽涉上極複雜的人物關係,寫來層次分明,人人有戲可演,就連一個陪審員都有鮮明形象。眾多支節與角色連環緊扣,劇本又不單自行建局再拆局,讓傳統的奇案、法庭故事追看性極強,劇力萬鈞得仿將瞬間爆發,絕對是近年大師教材級的劇本。在《正義迴廊》中,觀眾不單純是「觀眾」,也仿是陪審團的一員,哪管你老早知道大角咀弒親案的真實事件結局,電影中大量的線索與視點,更刺激觀眾思考盲點,不同人都會看到不同的結局。《正義迴廊》劇本結構精奇,技術範疇也無懈可擊,攝影、燈光、剪接等範疇皆嘆為觀止,即使劇情結合真真假假、不同時空,看來也覺一氣呵成,懾人心魄,成為近期以至是近年最佳華語片無誤,如此片都不作支持,港產片票房的小陽春看來也只是「虛火」了。
張顯宗與父母關係不佳,加上長年缺乏自信,令他動了殺機,決意在大角咀的寓所內謀殺父母並分屍。張顯宗被捕後馬上承認罪行,更稱其好友唐文奇有份作幫兇,惟唐文奇堅決否認。兇案發生時間只有約二十分鐘,外間沒有人知道發生甚麼事,就在審訊期間,兩位辯護律師與主控官不斷拋出證據,讓理所當然的兇案都變得撲朔迷離,陪審團亦為此作激烈辯論。到底真相如何、張顯宗背後的殺機又是甚麼,隨著案情逐漸明朗,反變得更模糊...
《正義迴廊》故事以大量亦真亦假、不同時空的片段,不斷刺激觀眾思考
觀影時不斷會想起監製翁子光的前作《踏血尋梅》,同是借一宗兇案去審視人性與社會百態,「奇案」非電影的主調,倒是直視兇手與幫兇的人性最深處,始為靈魂所在。《正義迴廊》有點像同期Netflix爆紅的《食人魔達默》,也是以兇案結局倒敘回兇手過往的點滴、如何踏上這條成魔之路,但《正義迴廊》就多一點深度,甚至仿如跟觀眾玩場思路上的遊戲般。這絕非單純的查案片,視點時而由疑犯出發、時而由代表律師出發、時而由主控官出發、時而由記者出發,好像每一條線索、每一件細節都有關聯,然則甚麼才是真相,也只得真兇知道。無論真實事件或電影,我們都難知事實的全部(劇情都有以兇手企圖「自辯」去捉觀眾心理),隨著視點慢慢帶動到陪審團內,原來觀眾都仿成了案中的陪審員,一件事從不同視點看、同一句說話由不同人口中說出,感覺都可以大不同。似是而非、亦真亦假的線索,往往看似柳暗花明又一村,原來知道愈多卻深陷更多迷霧,再一次陷入死胡同當中,觀眾全程就跟著這些線索,與創作人所佈下的局中一同腦交戰,可見編劇與導演雙方合作無間的奇功。
何以大家都覺得這是編劇教材級的劇本?正是其「佈局」的精妙。《正義迴廊》的主角與配角接近廿人,難得每每都有戲可演,就連戲份不多的陪審員,都有鮮明的性格與形象,為其配上一個恰到好處的背景。正因為不同人士都代表著不同立場,社會各界甚麼古靈精怪的人都有,而劇本也勝在能從不同立場上,寫出極其代表性的對白,為一宗懸案建構了更多視點。職業、身份、社會背景的不同,都對一件事情有各異的看法,沒有誰對誰錯,喜見編劇與導演在建構不同論點與線索上的超強信心,甚至不斷自行建局又自行拆局,將苦苦鋪排的線索一下子推翻,又要鞏固的論據,讓觀眾思緒如同過山車般起起跌跌。如就此拍一場場法庭戲,《正義迴廊》的好評或難至此,驚喜在電影舞台並不單在法院內,既會回到過去、又會夾雜大量的幻想情節,再藉此打破四面牆,在腦海中作正反立論,為案情作無限延伸。劇本有條不紊去寫出這些立場已見妙筆處處,更厲害是導演何爵天呈現的手法同樣藝高人膽大,像是大排檔的一場戲,將真真假假與不同角色拉扯到同一時空中, 一邊討論一邊將一切重新打亂再重組,一連串精妙的電影語言嘆為觀止,實難想像這是出自新導演手筆,一鳴驚人。
今時今日,香港電影已經不能正面地批判甚麼,一切都得要由「曲線有話兒」的姿態道出。當《深宵閃避球》已近乎是一場2019的香港集體回憶錄時,《正義迴廊》無需以喜劇包裝,大量「講到出口」的對白,簡直是直視港人堪達創傷後遺症的創痛,仿呼應回電影的片名,踏上真正正義之路,大概還迂迴曲折的道路,從中再側寫香港近年的社會現象、市民價值觀與人心的扭轉,明明是個發生在2013年的故事,在創作人以意創造下,其對制度的批判、對法治社會的嘲諷,近乎達狠狠鞭撻的地步,說來簡潔有力卻如雷貫耳。
《正義迴廊》除了主線的案情外,亦鮮有地對律師、法庭有如此細膩、認真的描述。不難看出,《正義迴廊》在創作時候作過詳盡資料搜集,始讓後天呈現出來的實感迫人。故事從中借「正義」側看香港法治精神,律師與主控官即使各位其主、被迫要有既定立場,可在法院外,自己又能否抽離有自身想法?《正義迴廊》亦輕輕描繪了律師在工作外的關係、幕後不為人知的一面,用上不同證人與線索的牌,幕後又有何考量,這一切沒有掩蓋了主線的劇情,卻成了故事的又一賣點,當中林海峰所演那位仿如「亦正亦邪」的律師,搶盡風頭。
《正義迴廊》將法院一個場景化作不同舞台,技術上也是台前幕後完美的合作
《正義迴廊》故事出色,劇本相信當可橫掃來年電影頒獎禮的「最佳編劇」獎項,也不能忽視幕後的技術層面。因著敘事技巧極為複雜,拍攝上都得要有相應的配合。全片無論鏡頭、燈光、剪接俱達無懈可擊之效,往往是不同時空、真實與幻想互相交插,更得帶觀眾進入主角複雜的內心世界,於迷霧中找出自己的觀點。這些手法稍一不慎便會流於技術上的賣弄,觀眾亦會看得一頭霧水,可《正義迴廊》拍來一氣呵成,多個視點與虛實場景拍得自然流暢,帶動得令人屏息的強烈劇力。即使實感強烈,可無論法院還是一切的外景,燈光與氛圍也隨著角色的心境又有魔幻的變化,看來帶點超現實,又不致會讓觀眾抽離,甚至可為電影作點綴、烘托氣氛,讓「戲中戲」精彩之極。
演員方面,舞台劇演楊偉倫或憑《大叔的愛》始廣為觀眾認識,今回不以喜劇姿態出現,演個叫觀眾不寒而慄、帶點高智慧又自負的罪犯,一段自白的「戲中戲」與庭上的表情,無需外露的對白,一樣懾人心魄,更出色得要數麥沛東的演出。《正義迴廊》上演是一幕幕「天才」與「白癡」的對決,麥沛東所演的疑犯,初則令人心痛,後則令觀眾開始懷疑自己的信念,最後簡直讓他成了故事的主角、全片的靈魂所在,那種難料「真癲定假傻」的演出,令人又愛又恨。至於片中其他配角,無論是帶點奸詐的律師林海峰、聲淚俱下的疑犯姐姐楊詩敏、內心極複雜的兇手哥哥朱柏謙,全均有上乘的表演,連帶一眾陪審團的配角盡皆火花四濺,多場群戲調度有度,仿讓觀眾親歷其境,實在很久沒看過如此精彩的團體演出了。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寫下去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走更遠的路,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以下QR Code課金以作支持:
同時,你也可透過Payme link:https://payme.hsbc/jackyhei
或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因此,姑勿論觀眾是否「盲撐」港產片,當熱門電影的熱潮過後,《正義迴廊》這類或許帶點偏鋒,可整體水準極高的港產片能否得到支持,始為香港電影的真正希望、票房的真正陽春。全片無論編、導、演,以至幕後的各個範疇俱無懈可擊、近乎毫無挑剔;戲內糾結的案情鋒迴路轉,與戲外大膽的弦外之音相輔相承,達雅俗共賞之效。觀眾欲求娛樂性、欲求深度、欲求劇力,都絕不讓你失望。創作人藝高人膽大,在廣為人知的案件中,帶領觀眾進入一場又一場陪審團戲中戲,直視人性的深淵、社會百態,以全新角度去看同一件事,技法之高明令人眼界大開。何爵天初執導筒交出如此佳作,當能成近年與未來港產片一個重要的名字。
Rating:95/ 100
【最新生活文章】這是我人生最難忘的生日
【最新生活文章】今時今日,請幾日假好似做錯事咁?
✨電影網店現已開幕,多款電影海報、電影精品低至$5起,快啲嚟睇啦:https://bit.ly/3qLPkpk✨
「晞。觀影記事」Patreon加強版已經開幕,精選深度獨家電影文章,請即按此訂閱!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繼續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
更多資訊及文章,請Like Fb Page:
【有故事的旅人】
【晞。觀影記事】
MeWe: travelerwith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