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可否不要走:濫情地渲染悲情

兒子可否不要走 電影

🎬 第9屆「晞。觀影記事」讀者電影投選現已接受提名!立即選出你心水電影:https://bit.ly/travelerwithmovievote2023

 

英文片名:The Son

 

由Florian Zeller執導的《爸爸可否不要老》是當年最佳電影之一,其善用帶點魔幻的場景,明明是建基於現實的作品,卻既像驚慄片又感人肺腑,更把Anthony Hopkins捧成奧斯卡影帝。因此,對其「心靈三部曲」第二部作品《兒子可否不要走》有極高期待,竟失望透頂,甚至失望難以想像出自同一導演之手。故事講述一位父子與前妻的兒子重聚,但有情緒病的兒子終對他的新生活展開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比首作先天就引人入勝,再輔以Anthony Hopkins的神級演技,看來扣人心弦,明明是「曬演技」的題材卻追看性極強,《兒子可否不要走》屬Florian Zeller自家的作品,沒有一個驚人的設境,拍來黯然無光,寫一個父親與情緒病兒子的關係,又得如何修補自己昔日的遺憾。極簡單的故事實無必要拍足近兩小時,劇情拖拖拉拉,中段悶場多不勝數,最後無非都是為那個觀眾已知的既定結局,竟煞有介事地作漫長鋪排,先天的框架已為敗筆。首作除了透過主角患病的視點敘事,讓劇情帶幾分魔幻感,一段父女情拍來也感動人心,惟《兒子可否不要走》不單一段父子情難以觸動人心,更覺一班角色彼此毫無火花,哪管Hugh Jackman演得再落力,都只覺是一群「演技派」聚首一堂,實則各有各演;一眾角色無論是帶點「中二病」的兒子,以至是一群麻麻煩煩的成年人,沒有哪個角色特別討好,更令電影難以投入,何以要對這班人的故事有興趣?或許Florian Zeller首作的成功,只屬曇花一現的運氣,實則導技功力還是大有進步空間。

 

Peter與妻子Beth過著幸福的生活,某天前妻的兒子Nicolas卻找上門,想跟Peter一同居住。Peter為要彌補與兒子之間的關係,便答應Nicolas的要求。他很快發現,Nicolas的私生活一塌糊塗,不單經常逃學,更有著嚴重的情緒病。Peter不斷努力去糾正兒子的問題,卻忽視了他的內心所想,亦不懂得如何與他相處,終讓問題走至無可挽回的地步...

 

別抱著前作的高度入場,《兒子可否不要走》的一段父子情描述平淡之極

兒子可否不要走 曉治積曼

《爸爸可否不要老》談老人癡呆、《兒子可否不要走》談抑鬱症與情緒病,兩者的家人相處之道,在相若的設境下,入場前真對之有極大期望,畢竟前作那如夢似幻的觀影體驗實在太棒,惟過高的期望只換來極致失望。前作那種奇詭的敘事手法,就真得是該片專屬,也令Florian Zeller如同技驚四座,換轉回一部普通的親情片,《兒子可否不要走》就顯得乏力。故事談一位父親與患病兒子之間的關係,滿以為劇情會如像前作般有何深刻的情節,但《兒子可否不要走》就真是平平淡淡描述眾人生活瑣事,就仿如《鏗鏘集》一類節目般平實敘事。前半段看著他們慢慢修補關係,倒有一定的味道,隨後卻見劇情變化不大,愈拍愈覺冗長,與兒子之間的關係也沒有甚麼深刻的片段,兩者貌合神離。理應談兩者慢慢修補關係、兒子的病情又應可為劇情增添更多變卦與轉折,只可惜調子之平淡已超越了「生活化」的地步,細節位隨時過目即忘。以一段「父子情」作為骨幹,實看不出彼此之間的感情。

 

縱有Hugh Jackman的投入演出,仍難掩主角性格的蒼白

兒子可否不要走 劇情

除了主線的所謂父子情外,主角這位父親的形象也相當蒼白,與周遭人的關係同樣火花欠奉。無論是現任或前任妻子,作用都不過流於「存在」之列,而這位兒子住進了父親家中,卻沒為為父親的新家庭、新任媽媽有任何重大的變化;無論主角或是兒子都互動極低。因著兒子的設定有著社交恐懼,與眾人貌合神離還可原諒,惟劇本對主角的描述都同樣單薄,也看不出他與兩位妻子之間有多大的感情互動,把一切俗套的對白宣之於口更為敗筆;他找回父親對話的一場戲也覺多餘,似乎只是導演為給Anthony Hopkins有一場戲的發揮機會,僅此而已。兒子帶點「中二病」的設計,先天難對他有任何同情之理,亦難以投射到他的角色之上,而父親那個空有威嚴,實則只是個帶點控制狂的形象亦不討好。觀影時確有想過,這是否只為突顯父子之間缺乏溝通,導致問題達至不可修補的地步,但看著看著只覺彼此各有各演,或許真是想多了,這絕非創作人的原意。

 

《兒子可否不要走》為了一個既定的結局拖拖拉拉、故弄玄虛,令應有的「爆」感都大降

兒子可否不要走 評價

若《爸爸可否不要老》的神級電影語言,就是要讓你分不清劇情的虛實,《兒子可否不要走》則將一切拍得太白了。電影的結局會有何走向,相信觀眾於中段已能夠猜透,惟劇情仍樂此不彼、不斷要營造結局那很「爆」的一刻,刻意去壓抑一切,看來就更覺故弄玄虛;不時重覆地來一幕幕回憶片段、閃回過去的美好,拍來更覺低手,甚至帶點賣弄悲劇之感。當那個震撼結局揭宗後,電影還語不驚人死不休再安排多個沒有最悲,只有更悲的結局,而那個手法同被觀眾猜透,只感繼續賣弄濫情,除了給主角Hugh Jackman安排一場演技大爆發之外,這個鋪排實是畫蛇添足,讓劇情來得生硬。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寫下去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走更遠的路,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以下QR Code課金以作支持:
75486099_723429001505181_3402665167123644416_n
同時,你也可透過Payme link:https://payme.hsbc/jackyhei
或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因此,《兒子可否不要走》不單比前作來得更失望,即使沒有對比,也覺電影只屬水準平庸之作。劇情要談一段父子的關係,既看不出二人之間的衝突或有何關係修補,最後更覺濫情且俗套;故事的終局不難料到,過程仍繼續拍更多伏線,可鋪排起來毫無神彩,導致那很「爆」的一刻都帶動不了應有效果,甚至不期會讓你懷疑,到底拍這麼一個悲情之極的故事,又帶動不了任何深意,作用何在?即使Hugh Jackman有著起伏的內心掙扎,最後一幕更是演技大爆發,卻覺角色與故事格格不入,同樣浪費了Vanessa Kirby與Laura Dern等演技派的演出,足見Florian Zeller首作的成功似乎難以繼承。
Rating:60/ 100

【最新旅遊文章】原來去返遊客區咁玩,都別有一番風味|呼吸一星期自由空氣,真係好鬼正

【最新旅遊文章】外國人的童年是這樣體驗的

✨電影網店現已開幕,多款電影海報、電影精品低至$5起,快啲嚟睇啦:https://bit.ly/3qLPkpk

 

「晞。觀影記事」Patreon加強版已經開幕,精選深度獨家電影文章,請即按此訂閱!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繼續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

 

更多資訊及文章,請Like Fb Page:
【有故事的旅人】
【晞。觀影記事】
MeWe: travelerwithmovie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