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劇名:Junji Ito Maniac: Japanese Tales of the Macabre
利申沒有看過伊藤潤二的漫畫,但童年時已為恐怖片迷、對恐怖片免疫的小弟,《富江》與《漩渦》可絕對是童年陰影,前者後被泰國參考成《莫測高深一女生》,而後者的極致詭異真令人毛骨悚然,也對Netflix《伊藤潤二狂熱:日本恐怖故事》有極高期待,豈料觀畢卻失望透頂,甚至會覺得:「到底我睇咗啲乜?」這一種滿腦子問號感覺之強,不期令我好奇到底發生了甚麼事,在網上找來看看幾乎都是一致劣評:漫畫迷就狠批Netflix選材上的恐怖感不足、影像化後缺少了漫畫中「自己嚇自己」的幻想、非漫畫迷就如小弟一樣看得一頭霧水。請別期望這如《富江》或《漩渦》的電影般有個完整故事,《伊藤潤二狂熱:日本恐怖故事》選取了二十個伊藤潤二的故事,二十個盡皆沒頭沒尾,個人覺得除了《人頭汽球》一個稍為完整並有一定氣氛外,其餘所有故事盡皆莫名奇妙,感覺就如用幾個小時看了二十部電影的預告片般,即使偶有相對完整的故事,也在最緊張關頭突然完結。得同意全劇的畫功超強,確能用簡單的線條去帶動觀眾極致不安,惟漫畫還漫畫、動畫還動畫,這一堆作品往往連十分鐘片長都沒有,要在極有限的時間下說好一個故事根本沒有可能——別談故事,就連基本的概念都難以延伸,看來確不是味兒。值得留意是,Netflix《伊藤潤二狂熱:日本恐怖故事》集數上縱有十二集,但除了《怪異六兄妹》、《人頭汽球》、《墓碑鎮》、《富江:照片》外,全部都是一集有兩個故事。
《伊藤潤二狂熱:日本恐怖故事》凌厲的畫風與大膽的敘事手法,確能讓人不寒而慄
確實,《伊藤潤二狂熱:日本恐怖故事》的畫風誠為上乘之作,其擅用得最簡單的線條,挑動出觀眾最深層次的不安,又往往架構出個個詭異莫名的世界觀,透過難以想像的畫面震懾觀眾,而那些一閃而過的異像、超乎物理想像的比例,以至是如《人頭汽球》近乎末日般的死亡景像,盡是極具衝擊性的視覺效果,實屬伊藤潤二只此一家的奇想,也肯定是真人電影難以拍得出的畫面。如今我們看得很多日本動畫,都得要與現實相若、鬼斧神功的畫面示人,《伊藤潤二狂熱:日本恐怖故事》的畫面相對較為簡單,又正正因為這些筆風,始能呈現出一切超現實的想像,即使整體感覺不佳,也能有不寒而慄位置。
《伊藤潤二狂熱:日本恐怖故事》所有故事盡皆沒頭沒尾,空有意念
對於非漫畫迷而言,《伊藤潤二狂熱:日本恐怖故事》畫功上或能帶動觀眾認識伊藤潤二的奇思妙想,但真難以接受得這一套表現手法。即使《伊藤潤二狂熱:日本恐怖故事》的畫風再強,全季故事就是鬆散地將一堆故事拼湊,別說沒頭沒尾,就連基本的故事線,以至是概念都難以好好說出。大部份故事片長少於十分鐘,要在不足十分鐘內說好一個故事,幾乎是沒可能的事——一下子想起《韓國都市怪談》,但《韓國都市怪談》再缺乏故事,都有一定的恐怖感、亦勉強地串連得一個世界觀,惟《伊藤潤二狂熱:日本恐怖故事》除了畫風上的不安外,真難達到任何恐怖或驚慄效果。在短短不足十分鐘內,連基本的故事線與人物經歷都鋪排不來,就得要安排連場所謂的恐怖場面,不單難以入戲,簡直覺得無感。部份故事如《隧道奇譚》、《無盡的迷路》、《侵入者》等等更是在最高潮一刻突然完結,已超越了開放式結局、為觀眾留下想像的作用,看畢只覺不是味兒。
《伊藤潤二狂熱:日本恐怖故事》不單零恐怖感,不安位更不時在過度煩厭的角色上
如恐怖氣氛與劇情營造不來,拍出一些深意,如像恐怖片最常見的「冤有頭債有主」一類套路,哪管俗套最少都「有嘢落袋」,惟《伊藤潤二狂熱:日本恐怖故事》同樣做不來。這種深意在相對完整的故事,如《墓碑鎮》、《閣樓的長髮》、《鬼巷》等等都有種帶點報應般的味道,惟絕大部份故事既不恐怖、也無劇情,就連深意也寫不來。看得出部份故事想刻劃出人性的陰暗、人與人之間扭曲病態的關係,往往又有著令人煩厭的刻劃,在一切沒有任何鋪墊下,就更難代入主角的視點。當中如像《漂到岸上的怪物》、《藏書幻影》等等既難解其存在意義,就連畫風上也難有應得效果,絕對看得「黑人問號」,幸好片長只有不足十分鐘,也不致達到悶的地步,只是每每還未緊扣得情緒就完結,變得空有概念難得延伸。就此看這堆故事,不少皆能夠大加延伸,像是《四道牆的房間》、《恐怖的重層》、《耳語女》等等,其世界觀甚至可以變成一部電影長片,惟劇情總在最緊張關頭就此完結,白白浪費了其意念。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寫下去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走更遠的路,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以下QR Code課金以作支持:
同時,你也可透過Payme link:https://payme.hsbc/jackyhei
或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總括而言,有不少評價都聲言《伊藤潤二狂熱:日本恐怖故事》是一部「爛劇」,個人覺得又不至於「爛」,最少在畫功與其意念上,確非人人做得到,也是伊藤潤二只此一家的風格;天馬行空的想像與瘋狂的世界觀,看來也覺有一定張力。可惜,全劇空有念頭,所有故事盡皆沒頭沒尾,看來也覺洩氣。不難想像這些畫風在漫畫世界的效果,影像化後只覺空有一大堆詭異的畫風,實難有甚麼圓滿的感覺。若說《伊藤潤二狂熱:日本恐怖故事》最佳故事,個人必選《人頭汽球》;《賣冰淇淋的車子》、《四道牆的房間》、《閤樓的長髮》、《墓碑鎮》、《鬼巷》、《耳語女》都可以一看,其他真的強差人意,作為非漫畫迷,請我難以接受。常說,非每一部漫畫都適合影像化,或是技術上、或是敘事上、或是風格上,影像化後都或會破壞其味道,而伊藤潤二這堆作品影像化後,正是甚麼都缺乏,變得不倫不類。
🎬 第9屆「晞。觀影記事」讀者電影投選現已接受投票!立即選出你心水電影:https://bit.ly/2023vote_travelerwithmovie
【最新影視專題】2022年推薦劇集|從《First Love初戀》到《雨傘學院》,12部必避與必看劇集片單!
【最新電影遊記】西班牙巴塞隆拿戲院遊|超驚喜70mm闊銀幕舊式戲院Phenomena
✨電影網店現已開幕,多款電影海報、電影精品低至$5起,快啲嚟睇啦:https://bit.ly/3qLPkpk✨
「晞。觀影記事」Patreon加強版已經開幕,精選深度獨家電影文章,請即按此訂閱!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繼續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
更多資訊及文章,請Like Fb Page:
【有故事的旅人】
【晞。觀影記事】
MeWe: travelerwith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