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片名:Suzume
新海誠就像宮崎峻的電影一樣,每每有新作上映必會廣為追捧,是否有導演名字的光環就必為神作?經歷了《你的名字。》把他捧上賣座導演之位,《天氣之子》劇情之空洞已見無味,《鈴芽之旅》即使有所回勇,整體依然失望。這是導演的「災難三部曲」最終章,從隕石到洪水再到地震,這一次更直視日本人最深的創傷,寄語日本人走出傷痛,再致敬回各種日本傳說、對大地得持尊敬之心、請別遺忘對鄉土的情感、人的感情是築起一個地方的最佳建基。《鈴芽之旅》再一次見新海誠畫功上的鬼斧神功,從九州經愛媛縣出發,沿途經過個個日本名城,有如公路電影般,帶領觀眾遊走日本迷人一面,更得再次驚嘆新海誠畫功之逼真實感。複雜的城市景觀與如詩如畫的鄉郊景觀,再次震撼觀眾心靈,視覺上的奇觀也無負電影不斷宣傳IMAX版本的需要。《鈴芽之旅》即使故事有所改善、背後的弦外之音也有深度提升,整體還是一如《天氣之子》般流於劇情的空洞乏味。《鈴芽之旅》哪管被大量穿鑿附會的解讀文解得如像世紀神作,不少情節還得流於得觀眾自行「腦補」,甚至無論如何「腦補」都沒有好好解說清楚、角色的感情關係與性格逆轉極為突兀,尤為敗筆。缺乏紮實的背景下,電影初段對於「關門師」的工作都有一定的趣味,惟劇情不斷重覆又重覆,到了某個看似是高潮的轉折位過後,原來電影始過了一半,中後段只感劇情拖拖拉拉,劇情節奏不一,得等末段的真相揭宗才挽回好感。
高中生鈴芽某天遇上了神秘的「關門師」草太,並跟他阻止了一場災難。原來,在日本各地的廢墟都有存有通往另一世界的門扉,草太的工作就是要確保門扉鎖上,不讓裡頭的怪物跑到現實世界。鈴芽意外解封了通往異世界之間的鎮石,更讓草太陷入險境,為要阻止災難重臨日本,鈴芽得要踏上漫遊日本各地鎖好門扉、尋回鎮石,更意外踏上一場面對自己的旅程...
《鈴芽之旅》驚人的畫風與栩栩如生的視覺效果,還是超強賣點
看新海誠的電影向來都驚嘆其鬼斧神功的畫風,讓近年大量日本動畫都力求往「逼真」進發。《鈴芽之旅》在日本與香港都大肆宣傳IMAX格式,雖然非在IMAX觀看,也想像得到巨幕下的景觀會有多震撼。這一次的故事並沒有單純發生在某地,鈴芽的旅程幾乎橫跨了大半個日本,新海誠再一次把各個城市與鄉郊景色,以近乎還原方式、栩栩如生地如實呈現,觀影時有如來趟日本精華遊。電影的一大主旨是談日本的鄉土情懷,主角在遊歷的同時也跟當地人交流,故除了當地的景色外,也展現了其美食與種種文化,再結合上虛構的怪物與災難場面、小如椅子帶點妙趣橫生的動作,既不乏大量震撼人心的大場面,也將其天馬行空的場面傳神呈現,尤愛動作場面與文戲的轉接流暢自然,大戰過後轉化成雨水滋潤大地,更帶幾分治癒的效果。新海誠的驚人畫風再《鈴芽之旅》亦再一次完美展示,幾乎抽取任何一格畫面都能作桌面圖。
《鈴芽之旅》在故事灌注新海誠對日本的人文情懷,勉勵日本人走出陰霾,令電影帶幾分弦外之音
《鈴芽之旅》以冒險故事作構想,背後也是一如《天氣之子》的設定,對種種日本民間傳說來個全新的解讀,而這一次的野心就更大,除了傳說更是一封新海誠給日本的情書。藉著鈴芽翻山涉水,那不獨是她所遇上的好人好事,也是新海誠藉此於不同地方所寄語的情懷。《鈴芽之旅》的設定是一道道接通異世界的門扉,將會釋放裡頭的怪物導致地震,而鈴芽所及的每個地方,都是日本曾發生大型地震災難的地方。電影浪漫化地虛構了地震源頭乃禁不住異世界的力量,要重新鎮住怪物,就得要重新注入當地所屬的感情。在一個又一個的廢墟中,或許世人早已忘記了發生甚麼事、裡頭的逝者亦慢慢被世人所遺忘,當昔日的情被忘卻,怪物又會重新跑出來。《鈴芽之旅》透過向不同土地重新灌注感情、要對大地之母心存敬畏與感恩,直言「鎮住土地是人心的力量」,從鈴芽的遭遇再到末段的點題,確令電影的人情味極強,情味更是三部曲之冠了。
不難想像,《鈴芽之旅》最終是要談「311大地震」。這場災難在日本人心目中大抵是永不能磨滅的傷痛,這些年來都有無數導演以此為藍本,而即使老早有心理準備,到了點題一刻還是有一定的震撼力。這原來不單是鈴芽的救世行動,也是她的一趟自我救贖之旅,得要面對自己埋藏多年的創傷與陰霾。新海誠大膽地重現了日本東北地震後的景觀,小鈴芽的尋母之旅配上當日居民一連串告別的閃回,一句句「我出門了」與「我回來了」,再平凡不過的說話竟有極強的衝擊力。新海誠也沒有藉此大放催淚彈,將感情恰好打住,無需哭哭啼啼地收場,倒是寄語日本人別忘記逝者時,也得要積極面對傷痛,未來還有更美好的事待著。對於這個極敏感的議題,新海誠拍來隱瞞而點到即止,更帶幾分溫柔的鼓舞力量,成功將前半段苦苦鋪排的支節連貫,相信日本人必會更感共鳴,收筆足見新海誠作品的意義更勝往作。
《鈴芽之旅》後半段轉折過於突兀,如小貓大臣更是敗筆
哪管《鈴芽之旅》有驚人的視覺效果與弦外之音的深意,整體還是難達《你的名字。》那高度。的確,《鈴芽之旅》有個宏大的世界觀與冒險故事,卻因為又得涉及到種種濃郁的人文情懷,令節奏不一。前半段有如公路電影般描述鈴芽在各地的「關門」之旅,彼此的連貫不強,亦感流於任務式的重覆又重覆。初看第一回「關門」的行動,確被其驚人的視覺效果與背後奇想所震懾,惟隨後帶點重覆又沒有甚麼新元素,只是轉換了不同場景,亦覺劇情帶點單調。
觀影時滿以為《鈴芽之旅》就是遇強愈強的「打大佬」故事,惟主角們成功「打大佬」、鎮住怪物之後,原來電影始過了一半時間。明白後半段始為故事的靈魂核心,這卻前後段節奏不一,後半段真變成帶點輕喜劇成份的公路電影,也令中段帶點冗長拖拉,甚至難以搞得清主角們到底為了甚麼而走。
《鈴芽之旅》男女主角的設定,有點像公路電影的夥伴,而實際二人認識的時間也不長,鈴芽竟突然愛得要生要死、得為拯救男主角而踏上冒險之旅,哪怕男主角在她童年心目中有過一定的位置,設定還是帶點順理成章。劇情再發展下去,似乎電影為求要成就那個結局,一切角色都可以突然有個變調,像是女主角的姨姨突變成「女二」,而兩頭貓又突然從疑似反派變成大英雄,真有一刻懷疑自己是否看漏了甚麼?這是劇情的重大轉折之一,且看不少網民無論如何穿鑿附會的解讀,都難以搞得清這兩頭貓的定位,仿佛就是要依劇情有個「反派」,最後又變「變忠」?這些劇情設定上的不足,還是難令電影有的紮實劇情,哪管結局真是有個「靚兜」,後半段還是難以令人投入。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寫下去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走更遠的路,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以下QR Code課金以作支持:
同時,你也可透過Payme link:https://payme.hsbc/jackyhei
或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因此,《鈴芽之旅》一承新海誠的驚人視覺效果,如實呈現了日本的在地風情,結合上濃郁的人文情懷,獨看畫面仍賞心悅目。故事借日本的地道傳說注入浪漫化思維,直視日本人最的痛楚、用最溫婉方式去治療傷痛,更令結局帶幾分感人力量。可是,新海誠在故事結構、敘事功力仍有待改善,前後半段風格各異、令中段劇情節奏拖拖拉拉,後半段部份角色們突然來個暴走式反轉,配上男女主角的單薄感情關係,實讓後半段投入感大減。即使整體比《天氣之子》有所進步,還是覺得電影被追捧過度了。
Rating:80/ 100
【延伸閱讀】再來四國,還是最愛這種寧靜悠閒氛圍
【延伸閱讀】人生第一次一泊二食溫泉初體驗
✨電影網店現已開幕,多款電影海報、電影精品低至$5起,快啲嚟睇啦:https://bit.ly/3qLPkpk✨
「晞。觀影記事」Patreon加強版已經開幕,精選深度獨家電影文章,請即按此訂閱!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繼續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
更多資訊及文章,請Like Fb Page:
【有故事的旅人】
【晞。觀影記事】
MeWe: travelerwith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