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病上癮

病上癮 電影

英文片名:Sick of myself

 

在網絡與社交媒體盛行的世代,我們常說一句話「Do let stupid people famous」。如今總有人會作出種種奇怪行為去搏取別人注意與同情,沒想過這些行為是有多反智,甚至危害得自己與他人的安全,作出種種「玩命」行為,《病上癮》就是一部諷刺力強的電影,笑看當今社會的光怪陸離。故事講述一個女子為獲得男友與好友的關心,不惜濫用禁藥令自己身體出現問題。與其說《病上癮》是一部黑色喜劇,不如說這既是一部喜劇,也是一部悲劇,前半段女主角那些「引人注意」的行為,不乏笑位,精準的笑料甚至不難與身邊人掛勾,總能想起身邊有哪些「Attention seeker」;諷刺在這明明是荒謬喜劇,竟然不乏幾分實感。後半段女主角不斷作出更瘋狂、近乎自殘的行為,即使她表面仍是樂在其中,這竟像是悲劇多於一切。電影節場刊聲言這像是另一部《世上最爛的人》,個人覺得其諷刺度倒較像《上流落水狗》,過程會讓你發笑,也看盡人性的恐怖一面,只略嫌劇情諷刺與玩味過強,卻忽視了故事的完整性。

 

Signe與男友Thomas同居多年,眼看著Thomas開始事業有成,而自己卻只是個咖啡店員,只能不斷以各種方式吸引別人注意。一次意外,Signe發現原來受傷正是能得到別人關注的最好方法,便服用禁藥至產生嚴重皮膚病,更虛構故事,竟讓自己廣受注目,甚至成了女模特兒。一切的成功卻隨著藥物的副作用,讓她步向崩壞的深淵...

 

英文片名既名《Sick of myself》,某程度或正是暗喻女主角自己也真的「Sick of myself」,好端端的一個人竟然透過極端的自殘方式去吸引別人注意。故事從此引伸出社會上扭曲的現象,過度的「左膠」去關注弱勢人士,會否令人為求得到別人注意,刻意將自己變成了悲劇的主角?當今一類玩命自殘短片能獲取更高注意度,銀幕上的誇張行徑、現實又豈不是充斥著大量「病上癮」的人?如不把情況推得那麼極端,諷刺在如今社會都習慣了用一種「食花生」的姿態去看待人,好端端在餐桌上找個正常的話題未必有人有興趣,偏偏忽發其想、賣慘裝煽情、胡亂作故事就廣獲注意,那麼既然就此成功地「求關注」,何不繼續「悲」下去?這到底是女主角有病,還是社會都病了?

 

《病上癮》的一對主角皆非甚麼善男信女,正宗就是「姣婆遇著姿粉客」,男方一向「要面」、女方就講求關注度,沒有好好的處理,最終就變成「病態」。《病上癮》聰明地用喜劇方式去談個社會的悲劇。一個很想求關注的人並沒有得到關注,就得用盡方法去成為焦點,餐桌上的一場戲諷刺力度極強,笑料十足,卻是印證著這位女人悲劇之始;即使女主角種種搏可憐的行為超誇張爆笑,實則病得可憐而不自知,細想起來,我們每天看到那些「賣慘」的煽情新聞、在社交媒體上「求關注」的帖文,又是否真的這樣子慘?這些笑料十足的行為,又可會不時在身邊上映著?觀眾在嘲笑女主角的同時,會否自己某程度上也在作這些行為?

 

如是者,笑料以外,《病上癮》後半段則慢慢變調成一部驚慄片。一如片名相若的《吞上癮》,看著女主角不斷吞硬物而不寒而慄,《病上癮》的女主角不斷鯨吞藥物,看著自己皮膚變差而狂喜,詭異的氛圍看來也一樣極為不安。「玩命式求關注」的短片主角常常因此輕生,過度追求關注度、獲取名利的同時,會否把自己推向死角?在此得一讚《病上癮》的化妝技巧出神入化,看著女主角的妝容也真難以直視,成功給觀眾營造得反感情緒,說服力大增。

 

《病上癮》玩味十足、諷刺力度極強,但要成《上落流水狗》般的佳作,也有一大段距離。全片以近乎「玩殘女主角」的姿態,讓她要多悲有多悲、要多醜有多醜,卻忽視劇情的流暢度。她與男主角的感情線、彼此的互動,明明有很多發揮空間,每每只讓男主角成了推進笑料之用、性格也甚為模糊;女主角身邊有很多不同的人和事,看似與他們有很多交雜,這些支節又無一能深入交代。

 

明白《病上癮》要以誇張的姿態去帶出問題,略嫌故事一面倒去描述女主角的計劃「成功」,反對其內心描繪不多、旁人看待她的姿態也單一直線,讓中段的劇情重覆又重覆,偶有悶場。當故事把女主角推上「神枱」後,劇情又突然急變調得太快,仿馬上要把故事了結,讓她與身邊人互動的機會大減。同期看了《格殺福順》不斷展示女主角的幻想幻想再幻想去拖延時間、愚弄觀眾,《病上癮》亦有同樣問題,這種手法偶一為之確不乏幽默感,可不斷重覆,看得多也覺煩厭、空有喜劇感卻節奏時急時緩,也讓圍繞她身邊的角色成了個個幻想中的陪襯。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寫下去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走更遠的路,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以下QR Code課金以作支持:
75486099_723429001505181_3402665167123644416_n
同時,你也可透過Payme link:https://payme.hsbc/jackyhei
或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總括而言,《病上癮》是諷刺力度強烈的作品,笑看社會上賣慘、煽情的奇怪現象,而女主角刻意搏同情、求關注的行為,也諷刺盡社交媒體盛行下,似乎沒有誰會反思一件事、一個人是否真值得「同情」、這些人的成名背後又是否值得,還是總之「有Noise」就夠,讓電影在爆笑之餘,也不失弦外之音。《病上癮》在諷刺上確有不俗的效果,劇情上則略嫌故事鬆散,空有瘋狂念頭,執行起來卻節奏不一。哪管女主角Kristine Kujath Thorp演得再放,還是難掩電影的頭重尾輕。
Rating:3/ 5

【最新生活文章】當發現自己魄力大不如前,請別再為別人而活

【最新旅遊文章】第一次喺日本住酒店覺得咁平!此行住過4間平靚正酒店推薦!

✨電影網店現已開幕,多款電影海報、電影精品低至$5起,快啲嚟睇啦:https://bit.ly/3qLPkpk

 

「晞。觀影記事」Patreon加強版已經開幕,精選深度獨家電影文章,請即按此訂閱!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繼續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

 

更多資訊及文章,請Like Fb Page:
【有故事的旅人】
【晞。觀影記事】
MeWe: travelerwithmovie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