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火闌珊:劇情牽強造作,肆意販賣香港情

燈火闌珊 電影 香港

英文片名:A Light Never Goes Out

 

近年香港電影湧現了不少新導演,拍攝一部又一部貫注香港情,或為香港人在這悲情城市發聲的電影,當中不乏如《窄路微塵》《正義迴廊》等佳作,也有如《一路瞳行》《濁水漂流》等空有煽情、無病呻吟之失望作。《燈火闌珊》最大賣點或是張艾嘉憑此角色在金馬獎成為影后,惟電影於亞洲電影節首映後,已不乏劣評,滿以為這類賣情懷的電影,更被視為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后大熱之一,怎也差極有限,豈料完全失望得令人出戲,也但願以此水準,請別又因為是新導演、具香港情懷就不斷肆意吹奏,這絕非對香港電影好的現象。若作一部老夫老妻愛情片看,《燈火闌珊》片初描述妻子對亡夫的感情,拍來真摯動人,確不乏感動位置,而電影仔細地談這個夕陽工業的點滴、銀幕上重現香港曾經的輝煌盛世畫面,眼界大開,好感卻僅此而已。明顯《燈火闌珊》原意就是要致敬香港曾盛極一時的霓虹燈行業、紀錄這班人的故事,這絕對是個好的出發點,惟致敬還致敬,《燈火闌珊》缺乏個完整的故事,就讓全片一味販賣情懷,故事極為牽強,甚至達不連戲的鬆散之效。前半段劇情已拖泥帶水,後半段肆意的煽情已達不擇手段,實難想像竟可以比大台劇情更俗套,俗套得有「出戲」之感;生硬的對白與堆砌的情節,與有點懷舊的故事毫不搭調,看得真有尷尬癌。張艾嘉縱演得不錯,可距往作的出色演技還有一大段距離,奪得金馬影后不比《白日青春》黃秋生過譽。除此之外,全片連帶任達華、袁富華等老戲骨在這個毫無味道的劇本下,演出也神彩欠奉,幾位年青演員如同學生作品的演繹手法,是為近年最失望的港產片。

 

美香丈夫離世,她一直放不低亡夫,直至某天遇上了徒弟Leo,始知道丈夫生前有個遺願、還有一塊霓虹燈招牌想完成,卻難知道他真正想完成的是甚麼。美香與Leo從丈夫的遺物中四出尋找線索,也憶起昔日與丈夫生前的種種。他們二人因霓虹燈而相識相戀,經歷了人生的起起跌跌,可沒想到原來自己亦非完全了解丈夫...

 

《燈火闌珊》致敬霓虹燈製作這門夕陽工業,配上一段夫妻情的懷緬,前半段不乏佳句

《燈火闌珊》香港上映與亞洲電影節首映中間相隔了一段時間,惟當時的兩場放映已有不少劣評,坦言自己也真被近年這種「新導演 x 本土情懷電影必差極有限」的想法所感染,總覺得電影理應不會成為「爛片」,亦的確入題手法確不俗。故事借妻子與亡夫生前點滴植入,透過兩個時空回憶起二人的種種,剪接流暢自然,表達妻子對亡夫有多思念,回望香港曾經那五光十色的城市景觀,縱未達《梅艷芳》一類大製作般細膩重現,亦拍得出所需效果。《燈火闌珊》既要致敬回霓虹燈師傅、這個夕陽工業的故事,亦花了不少筆墨描述製作過程,是從沒在大銀幕看過的題材,這些霓虹燈製作的過程點滴亦讓人眼界大開,確見創作人在資料搜集上的細緻、呈現這種工藝上的熱情。

 

《燈火闌珊》故事企圖加入香港情懷以外更多元素、更多感情線,卻無一能成功交代,劇情鬆散

哪管有再深的情懷,這畢竟都是一部具敘事性的電影,也得要有個故事支撐。否則,空有「致敬」、「紀錄」,何不把之拍成如《戲棚》一類紀錄片,一樣都有其意義所在,作為「一劇之本」,《燈火闌珊》就明顯缺乏個好劇本的支撐。故事鋪陳了妻子與亡夫的感情後,那麼應當如何說這個故事呢,似乎創作人都沒有明顯的方向。故事生硬地加入了一位徒弟,又有妻子與女兒之感情戲,還加入了近年港產片流行兩代鴻溝、移民、批評政策等議題,偏偏這一切都難以連成一線,劇情東拉西扯;鋪排了一大堆支線,卻沒有一件事能有圓滿的結局。

 

同期看了《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談「遺願」都可以溫馨感人、笑中有淚,《燈火闌珊》就只空有一味渲染煽情,女主角的煩厭程度幾乎可達《一路瞳行》的主角,看來極為出戲,而劇本更語不驚人死不休,後半段再生硬地安排更多轉折、更多無厘頭的角色,企圖要為劇本營造更多衝突位,可缺乏角色塑造、劇情鋪陳,這些支節完全多此一舉。明明前半段最好看是兩夫婦互相扶持多年的感情,發展下去丈夫仿有個不可告人的秘密、女主角再深情又仿完全不認識丈夫般,成功把前半段僅有的好感都推翻。事實上,《燈火闌珊》無需大搞大多支節,就此談妻子與亡夫的點滴、回首過去,已能達到劇情所需的致敬、懷緬效果,加入了太多支節,則見創作人過份貪心,最終甚麼都談不來,變成了一味的販賣情懷,非但投入不來,更是愈看愈「出戲」。

 

主線藉女主角要完成亡夫遺願,四出尋找香港僅餘的霓虹燈牌,又從此談她如何打造燈牌,企圖就此對帶出這行業的感情?眼高手低了。《燈火闌珊》為何會出現「完成遺願」這件事,背後的真相明顯不過,而兩位主角在努力背後終會遇上的問題也明顯不過,惟劇情仿如當觀眾白癡般,乘機大搞尋寶遊戲,最終搞了大半天原來僅此而已,那個爆發位更得由女兒在個不應該出現的位置,生硬地從她口中說出,完全拍不出所需效果,當中對政策的批判、對香港城市景觀不再的無奈,同樣拍不出來。這有感是創作人有天突然想拍部有關霓虹燈招牌的題材,那麼怎也得「吹」個故事出來,結果就明顯一味在「吹」卻「吹」不來,劇情生硬造作,牽強附會,過多議題想探討,最終在時間與功力所限下,強行把一堆東西堆砌出來,更達不連戲之效,如角色的年紀與時序,甚至出現犯駁之感。即使《燈火闌珊》不斷告訴觀眾有份「情懷」要分享,畫面上勉強達到效果,還是欠缺了靈魂。

 

《燈火闌珊》俗套的鋪陳手法令人毛骨悚然,結局竟有比大台更濫情的收筆

近年香港拍這類「本土情」的電影,都很少會直接去談「正能量」,或是「曲線」地表達、或是用別個故事包裝,即使突兀如《死屍死時四十四》都不會不斷直接地談創作人想表達的議題、角色也不會一下子就達成所需。《燈火闌珊》花了大半段故事談這幾位角色生活有多不如意,有人搞得背負「周身債」、有人又企圖要自殺、母女之間感情修復不來、工場又快要倒閉(還是老早已倒閉,似乎故事都未搞得清楚)、手藝傳承不來,再來就是男主角生前未完成的事情...此等情節每一條要發展下去都得要有一定篇幅。《燈火闌珊》到了某個位置仿佛突然醒覺,這一切都是時候要完結了,然後就在毫無鋪墊的情況把之完結。或許你會覺得香港電影近年都是帶點悲情、故事不時悲得仿如沒有出口般,《燈火闌珊》的創作人卻走極端,覺得一切事情都可簡單完成、只要齊心合力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馬上把前半段所面對的困局推翻。可是,《燈火闌珊》故事線明顯一切都沒有解決,就此馬上安排個超突兀的結局,那種俗套的「老尷」程度,實是大台編劇都未必寫得出來,若想找個比「BBQ」更俗套的收筆方式,《燈火闌珊》絕對值得你「朝聖」。當然,面對城市與政策的變遷,很難天馬行空地描述這班人能將霓虹燈牌重現香江,只是強行把一件事完成的手法、過於外露地渲染,只覺劇情沒頭沒尾,全片的好感還不如片尾致敬霓虹燈管從業員的真實片段。

 

演員方面,張艾嘉演個思念亡夫的寡婦,前半段被掏空了感情的模樣不乏佳句,隨後被個徒具靈魂的劇本所累,都難以演出甚麼感情來,只算是不過不失,對比她昔日的精彩演出,只能說是過過戲癮,但除她以外就連演員都令人出戲。憑此提名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的周漢寧,稚嫩兼煩厭的演出實難投入,作為電影的男主角,劇本先天對角色塑造模糊、後天他也完全駕馭不了角色,成了全片最煩厭的演員。蔡思韵同樣因為全片只為支撐時間之用(她的感情線理應能有更多發揮),她只是保持同一樣子就能撐足全片,她與周漢寧理應充滿爆炸感的那場戲,只覺得二人演來都覺得尷尬。在超突兀的劇本下,連帶老戲骨任達華與袁富華都平平無奇,甚覺全片的演員都真的在用力地「演」,「演」得過於著跡了。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寫下去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走更遠的路,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以下QR Code課金以作支持:
75486099_723429001505181_3402665167123644416_n
同時,你也可透過Payme link:https://payme.hsbc/jackyhei
或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總括而言,《燈火闌珊》縱有其拍攝的意義、紀錄與致敬霓虹燈行業都有其存在價值,看著這門藝技展現銀幕,也覺眼界大開。可是,《燈火闌珊》畢竟非為紀錄片,背後為這門行業配個故事之意明顯不過,欠缺紮實的劇本,劇情來得生硬造作、毫無味道,更是明顯過度外露去渲染一件事,投入不來更帶幾分「出戲」與反感;過於片面去販賣情懷、鼓勵香港人,感動不來倒俗套矯情,結局更是看得有尷尬癌,配以一眾演員有如學生作品般的演出,更覺可觀性極低,縱不至達爛片的地步,卻肯定是近期港片佳作連連下,最失望的一部作品。曾憲寧在近年香港新導演屢出人才下,似乎還需繼續努力。
Rating:20/ 100

【最新生活文章】當發現自己魄力大不如前,請別再為別人而活

【最新旅遊文章】第一次喺日本住酒店覺得咁平!此行住過4間平靚正酒店推薦!

✨電影網店現已開幕,多款電影海報、電影精品低至$5起,快啲嚟睇啦:https://bit.ly/3qLPkpk

 

「晞。觀影記事」Patreon加強版已經開幕,精選深度獨家電影文章,請即按此訂閱!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繼續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

 

更多資訊及文章,請Like Fb Page:
【有故事的旅人】
【晞。觀影記事】
MeWe: travelerwithmovie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