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之孤城:結局收筆把前半段好感一掃而空

鏡之孤城 電影

英文片名:Lonely Castle in the Mirror

 

常說非每部小說或漫畫都適合「影像化」,哪管原作再厲害也好,有些作品改篇成電影就總是格格不入,《鏡之孤城》就是此類作品。這部辻村深月的作品曾獲得日本書店大獎、發行了超過100萬本,其後更改篇成漫畫與舞台劇,講述一群在現實生活不如意的年青人,走到一個奇幻國度,從而去發現自己。沒有看過原著小說,獨論《鏡之孤城》的前大半段仍覺可觀投入,即使這非為近期如《鈴芽之旅》一類鬼斧神工、有幕幕震撼大場面的動畫,其故事勝在引人入勝,談及校園欺凌、陰暗人性等議題言簡意賅,影像上同樣達到效果,因前大半段充滿趣味且具追看性,自不然會期待事先張揚的震撼扭轉會有多驚人、背後又發生了甚麼事,但《鏡之孤城》則完全拍不出那味道。電影鋪陳了一眾角色——大部份也皆性格模糊,到了末段那個臨界位就突然把一切就此完結,再企圖鋪敘個震撼的結局。那一刻確有嘩然之效,可除了主線故事以外,還是難以解釋得到其他一眾角色會為何出現、他們的關係又是如何;結局揭穿後,前半段更有大量不明不白的情節沒有好好交代,哪管畫面上的角色流再多的眼淚、情節再催淚也好,還是感動不來。對《鏡之孤城》結局莫名其妙的感覺,讓我散場禁不住要找原作小說的背景,似乎原作對七位主角都有一定的交代,始能令故事說服力更強、結局更觸動人心。電影版對眾人沒有太多背景交代,感覺就是一群連如何交朋友、如何聊天都不懂的「中二病」小孩,不時圍在某間較大型的Party Room玩遊戲罷了。一群所謂生死與共的「好朋友」,大家天天一起遊玩,竟對對方背景一頭霧水,然後大難臨頭各自飛?

 

中學生安西心因為在學校長期被欺凌,不欲回校上課,長期躲在家中不願出門。某天,她發現房間的鏡子能通往一座「鏡之孤城」,在此認識了六位朋友,每人到背負著在現實世界的秘密來到這裡。「鏡之孤城」的主人狼殿下告訴他們,在城堡內有條鎖匙可以實現他們的願望,條件就是要在來年三月前成功找到鎖匙。安西心與眾人不斷在尋找鎖匙的下落,直至一次意外,安西心終發現城堡與眾人的秘密...

 

近年看得太多技術鬼斧神工的動畫,《鏡之孤城》還原基本步,前半段集中說好一個故事,反具清新的好感

鏡之孤城 小說

雖然《鏡之孤城》結局極為失望,絕大部份時間仍有好感,個人甚至覺得更勝過譽的《鈴芽之旅》。談及一群小孩子誤入異域冒險的故事,是大量日本動漫的必備情節,喜見《鏡之孤城》並非往冒險或動作類型走,故事中也沒有反派或甚麼壯烈的任務,就是談一眾主角們在城堡與現實世界穿梭的經歷,慢慢發掘主角到底經歷了甚麼。起初,看此劇情套路也生怕電影會否充滿悶場,幸《鏡之孤城》就有能不住有各種出奇不意的小轉折去吸引觀眾,每每到了文戲漸多時,又總有能製造驚人位,或是城堡內新的玩法、主角們難言的過去等等,讓劇情保持著一定的明快節奏,到底幕後的「秘密」是甚麼、那條「鎖匙」又能如何找到,劇情都不時滲透一點線索,讓觀眾不住思考,緊扣著故事的懸念。

 

《鏡之孤城》談欺凌與成長的議題,不乏破格見解

鏡之孤城 評價

《鏡之孤城》的主題縱是談成長,卻是寫個帶點陰暗的欺凌故事,是這類題材較鮮見的植入點。故事中校園欺凌縱未如《黑暗榮耀》般極致,女主角的經歷所受的折磨與心理創傷也極大,而電影就著幾位角色現實所遇到的問題,也具有特定的畫風,呈現那些被壓下去的記憶,眾人都是不願想起、不願面對,但有些事情不能遺忘,沒有好好面對也不能從此成長,走出陰霾。《鏡之孤城》控訴著日本社會面對著欺凌問題,校方與家長不願正視,家庭如何處理這些問題,也往往影響著小孩的成長,到最後,解鈴還需繫鈴人,還是受害人本身是否願意站出來、說出心底話。《鏡之孤城》對於欺凌問題的更大妙筆,更在女主角好友的一席說話,說來發人深省;一件事是喜或悲、要刻意記在心上還是當作笑話一則,全在乎你怎樣去想。雖然某程度上說易行難,與其讓自己繼續沉淪,不如當作那是人生的一則破事兒,對欺凌問題有此見解,也屬神來之筆。如是者,這座「鏡之孤城」也成了這班人的避難所,身在其中自能獲得一席安寧,不欲離開,惟城堡的規則亦正不想這班人逃避現實,種種規限都要讓他們繼續成長、面對現實,也是個聰明的設定。

 

《鏡之孤城》把一切推得太盡,結局真相完全解釋不來,成了反高潮

鏡之孤城 動畫

電影在宣傳上事先張揚有個震撼的結局、讓你難以想像的收筆,因著前半段的好感,滿心期待故事最終會有個完美解說,到底城堡的怎樣跑出來、到底狼殿下背後有何秘密、到底這班人彼此的關係是甚麼、到底鎖匙能破解的秘密與達成的終極願望又是甚麼。無疑,《鏡之孤城》真相確具一定的出人意表之效,卻只有那一刻的震撼感,收筆還是不如意,甚至會覺得嚴重頭重尾輕,心忖這兩小時看了甚麼。翻查一下小說的資料、與電影的分別,最大的分野原來小說對這七個角色的背景有深刻交代、彼此亦有更多交流,電影版卻完全淡化。

 

《鏡之孤城》電影在篇幅所限下,只能以女主角心的視點出發,極其量是她的朋友晶有較多描繪,其餘一眾角色盡皆面目模糊,搞了大半天都不明白他們何以會出現在那兒(到了結局也沒有解釋),而他們除了找個地方一同在Hea,也不覺得眾人的感情有多深厚。當結局的真相揭宗後,極其量會心中「嘩」一聲,心忖「原來係咁」,細想一下正因為結局的真相,自會覺得故事漏洞處處,而這班人別說是朋友,連萍水相逢點頭之交也不如,怎會整整相聚了接近一年時間,連彼此在現實最基本的背景也不知曉?明白欺凌的事情或不願提,可大家最基本的背景怎也會問吧?談一個友誼、絕境當前互相扶持的故事,竟然連這都沒有顧及,根本就不能投入到故事的核心意旨。劇情對其餘角色交代極片面、前半段描述接近零,女主角又突然在結局那刻始看到眾人所面對的問題,這些回憶補白都變得牽強煽情,畫面上再感動再熱血,還是難有任何感染力,怎也擠不出眼淚來。繼而,再這班「好朋友」到了危難一刻竟是大難臨到各自飛,竟然沒有絲毫的不捨或擔憂,再來就是狼殿下的背景、鎖匙背後的隱藏地,全均順手沾來,突然告訴你「就係咁喇」。在完全沒有鋪墊背後原因下,結局約15分鐘突然拋出種種震撼彈,卻難與劇情有所掛勾。如結局終極一刻能「兜」得更好、把這班人的背景能解讀得清楚,不難成為佳作,可就此突然完結,只覺頭重尾極輕,到喉不到肺。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寫下去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走更遠的路,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以下QR Code課金以作支持:
75486099_723429001505181_3402665167123644416_n
同時,你也可透過Payme link:https://payme.hsbc/jackyhei
或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總括而言,《鏡之孤城》香港上映票房不佳,甚至又出動到要救亡的消息,宣傳欠奉以至是題材不夠清晰,也成一大敗筆。如文初所說,非每部小說都能改篇成電影,在電影篇幅不長下,刻意把一眾角色的背景與關係淡化,只得女主角的視點去看整件事,導致末段轉折操之過急,終難以好好解釋得一件事,獨論電影的水準距離佳作還甚遠。即使電影的前半段水準甚高,也真有其意義所在,惟滿心期待結局能有好好的解說,只覺那些震撼彈,反徹底把前半段好感一掃而空,故事似完沒完,看得不是味兒。
Rating:60/ 100

【最新生活文章】我好羨慕你哋唔係「去旅行」,係「去生活」

【最新生活文章】最後,我的人生也有一份做了十五年的工作

✨電影網店現已開幕,多款電影海報、電影精品低至$5起,快啲嚟睇啦:https://bit.ly/3qLPkpk

 

「晞。觀影記事」Patreon加強版已經開幕,精選深度獨家電影文章,請即按此訂閱!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繼續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

 

更多資訊及文章,請Like Fb Page:
【有故事的旅人】
【晞。觀影記事】
MeWe: travelerwithmovie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