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 21:45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演講廳2
當年杜琪峰的〈大事件〉借一部大型動作片,諷刺傳媒的虛偽,結果卻評價參差。無論如何,當年的鎗戰場面水準極高卻是不爭的事實,無論是片初八分鐘的長鏡鎗戰,還是中段唐樓的大爆炸,都拍得極其火爆,本片據聞被美國賣下版權,卻始終只聞樓梯響。如非香港國際電影節,相信無人會知道本片被俄羅斯先行翻拍出一部〈莫斯科大事件〉,充分把原著的精彩地方發揚光大,再改善電影中的不足之處,成就了一部更勝原著的作品。
罪犯橫行無忌,在大街上公然與警方搏火,展開鎗戰,更被記者拍到警員跪低求饒的畫面。警方公共關係科銳意改善警隊形象,決意把圍剿匪徒的情節拍成一部真人show。他們把匪徒圍剿在一大廈中,雙方爭持不下,匪徒更有人質在手,這場真人show更令匪徒要作出反擊...
這部俄羅斯版的〈莫斯科大事件〉,情節與本港的〈大事件〉基乎是完全一樣,從片初直至結局的鋪排都沒有太大改動,改動的只是怎樣澄現這個玩味十足的故事。
當年〈大事件〉的賣點是片初八分鐘大型鎗戰的長鏡,有人覺得是經典,有人卻覺得可有可無,甚至是杜sir的個人賣弄。實際如何見仁見智,〈莫斯科大事件〉卻沒有這幕大場面,反而諷刺地不斷分拆再分拆鏡頭去形容街頭上的局面,再展開兩場大型場面,在場地許可下,更加入了汽車追逐的場面,我覺得這個平庸的手法分而令這一幕更緊張刺激。至於片中的主要場面,舊式大廈,側與原著相若,大概外國人處理鎗戰比本地出色,出來的效果比原著更加火爆和實感。其實原著〈大事件〉的動作場面已是港片非常精彩的一幕,而〈莫斯科大事件〉的感覺確是更有火,當中幾場爆炸的氣氛明顯高下立見。
在諷刺傳媒處事手法上,當年陳慧琳的演出最為人垢病,電影側重於描寫匪徒而缺乏對傳媒的批判,導致題旨不深刻。〈莫斯科大事件〉勝在對女主角更深了描述,藉著她的無知以及其相應行動,對傳媒批判的力量更是大大增強。故事在描述這一段情節中用上了較輕鬆的喜劇手法,出來的效果也相對地深刻。當中對「贊助」和「午飯」兩幕的描寫,我覺得比原著的認真手法得到更鮮明的效果。
〈莫斯卡大事件〉也保留了原著精彩之處,當中匪徒與人質的關係,匪徒之間識英雄重英雄的心理,我覺得是原著〈大事件〉中的神來之筆。在這部改篇版中,改動地方不多,原著中的人情味卻得已保留。人質父親一角的市井味和神經質,本片演員演來與當年演此角的林雪極為相似,也令我多了一份親切感。反而原著中匪徒和女警的曖昧不明,本片則大大收儉,結局的一場重型追逐場面,無疑把這種感覺完全淡化了。
其實本片與〈大事件〉沒有太大分別,甚至連很多鏡頭擺位都沒有大加改動,喜見本片能夠取長補短,把原著發揚光大,成就出一部更出色的電影,無論是動作場面,抑或是諷刺批判上,效果都更為討好。這是一部很成功的改篇電影,我很喜歡本片能夠在港上映正場。
Rating: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