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浪潮國際短片展:詩(優先場)

韓國寫實派導演李滄東繼巔峰之作〈密陽〉後新作〈詩〉,繼續出戰康城影展摘下最佳編劇一獎,再度以細膩筆觸寫女人心態。與〈密陽〉一脈相承的,還是劇本對遭逢劇變後女性的心態逆轉,上回是失婚婦人,今回則是老年孤獨女性。李滄東的電影一直是劇力迫人,〈薄荷糖〉﹑〈愛的綠洲〉﹑〈密陽〉皆在看似平鋪直敘的劇本充滿戲味,〈詩〉的可觀性我覺得大不如前,轉歸平淡而欠火喉。

 

美子是一個中學生的祖母,與他相依為命,二人生活雖然格格不入,仍算生活安穩。美子雖然年老仍心境開朗簡單,她兼職當上看護,閒時興趣還去學寫詩,生活過得清閒。可惜平淡的日子卻隱藏著一件慘劇,孫兒涉嫌輪姦女同學令她含冤自殺,為要平息紛爭,一眾家長決定用錢來作掩口費。可惜年老的美子不夠金錢保護孫兒,決定以一個極端方法來籌錢...

 

李滄東的電影一向皆是平鋪直敘,單線性時間發展,不會刻意加入插敘和倒敘的敘事手法,有助於他一貫手法去冷靜地刻劃出主角的內心世界。正如〈密陽〉中的失婚婦人,〈詩〉中的老祖母美子也是一個充滿矛盾的角色,遭逢劇變後,她的心境從單純變得慢慢滲進黑暗因子,行徑亦變得反常。
導演在處理這個重心角色中,仍採用了不慍不火的手法,沒有刻意加鹽加醋,反而藉著劇情變化,慢慢地鋪陳這個角色的內心世界。在她得知孫兒的行為後,表現出的猜忌和疑惑寫得最好。從偷進孫兒房間到偷入受害人的葬禮盜取其照片,皆是對人物性格逆轉的自然過渡,烘托出女主角的複雜心情。

 

伴隨著美子這個小人物,李滄東再次宏觀著一個奇怪的社會,側寫他們的身邊人來看更多不同的觀點角度。美子與孫兒之間似有還無的親情,兩代之間的角力寫得很好,透過看電視和羽毛球的爭執,寫出了年青人與上一代缺乏溝通的問題,也暗示了其孫兒老早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而感羞恥。
另外,美子所面對的一群家長亦見盡社會上的光怪陸離。美子與他們格格不入,某程度上是因為錢的問題,另一方面更是這群冷血無情的家長,與美子善良簡單的心態完全相違。面對一宗悲劇時,他們採取著逃避態度,認為錢能夠解決一切問題,議事之前沒有一刻沉重,反而是談笑風生,完全不當作是一回事,面對美子作詩的心態更是難以代入。這大概也暗示了產生問題時,作為這些施暴者的家長也應該負上部份責任。
其實李滄東並沒有替整件慘劇畫上一個句號,也沒有明確交代事情往後的發生,是留了一個開放的空間讓觀眾去反思這些社會上的問題。一如過往作品,李滄東再次運用一個有警世意味的故事去讓觀眾正視社會問題,從一個小人物身上發掘出社會上一些乏人留意和思考的現象。

 

初看〈愛的綠洲〉和〈薄荷糖〉已覺李滄東對劇本駕馭上的出神入化,到了〈密陽〉更達渾然天成之效,大概高峰已過,我覺得〈詩〉畢竟劇力不太充足,簡單的故事也變得拖泥帶水。對於美子心境變化之複雜,不及〈密陽〉的失婚婦人也不及〈愛的綠洲〉那兩位社會邊緣角色,只是一宗慘案使她平淡的生活起了變化。故事起伏不多,單靠描寫女主角學寫詩來暗喻她的心境轉變,以此戲軌把一個簡單的故事支撐足一百四十分鐘,中段確實節奏太緩慢亦略感悶場。特別是中段大量讀詩寫詩的戲份,一則以英文字幕並不足以表達當中神緒;二則編排太多,對於不喜歡文學的觀眾而言,要投入這些讀詩場面確實不是味兒。

 

女主角尹正熙由頭帶到尾,基乎全片都是她的獨腳戲。她的角色在純真之中漸漸滲入黑暗的一面,個性複雜且矛盾,演技需求極高,在花枝招展的誇張打扮下,她仍能完全掌握角色的變化。當中偷進孫兒房間大加發洩一幕是最一場演技示範,與老伯僱主和看護間的關係逆轉,見盡演技收放自如,也是一回出色的表演。

 

總的而言,〈詩〉一承李滄東簡約而嚴謹的敘事手法,拍出了一個完整故事之餘,亦充滿反思空間,在刻劃角色心態上更是一回大師級示範作,女主角從頭帶到尾的獨腳戲演出也是充滿睇頭。只是略嫌導演在劇本駕馭上不及幾部前作,中段略感造作而拖泥帶水,未必人人接受得來。
Rating:3/ 5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