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香港亞洲電影節:沒有男人的日子

10月31日 19:50 THE ONE

 

各大電影節中往往有一些曲高傲寡的電影,可能是觀眾膚淺,也可能是基於導演過於賣弄﹑沉醉於自己的世界中不能自拔,令電影空洞無物,一味賣弄終至悶場連連。本片雖然奪得威尼斯影展銀熊獎,但似乎不能代表甚麼,從頭到尾不斷賣弄花巧式鏡頭,仿似有話要說的無盡獨白和抽離式劇情,運用上大量符號學和意象式敘事。偶爾一兩回的手法確實用得不俗,而我又不得不承認本片的畫面美不勝收,可是看得多也膩,還要是一個空洞無物,單靠唯美畫面支撐,實則支離破碎的故事,絕對令人看得一頭霧水。

 

Fakhri為了愛情甘願放棄前程,另辟農莊與愛人展開隱世生活。某天,她救了逃走的妓女Zarin,於農莊內相依為命,並跟迷路的Fawzeh成為朋友。Fawzeh一心希望嫁給好友Munis的哥哥,偏偏Munis卻希望脫離哥哥對她的控制,甚至被迫走向絕路。其時,伊斯蘭國度正值政治風雲時期,一場政治風暴終改變了各人的命運...

 

首先,我得同意本片局部劇情的乏味,來自於本人的無知,對於五十年代的伊朗政局實在一無所知,觀看本片時未免一頭霧水。電影的到了末段以政治風暴串連各個女性於政局動盪下的愛情和人生,理應可以營造幕幕高張的劇力,可惜電影一方面走藝術性賣弄色彩,另一方面於敘事上又流於片面,對於不黯當年歷史的觀眾,可謂完全零感染力。同類故事,且看〈我在伊朗長大〉的活潑生動手法,幾個鏡頭勝過千言萬語,一樣是歷史色彩沉重,卻拍得輕鬆可人。
另外,本身已沉重且艱深難明的故事,創作人還偏要用上唯美色彩的頭鏡,充滿意識流的敘事手法,更帶給觀眾連綿不絕的「望錶位」。四段故事鋪排欠奉,過程仿佛隨心所欲,隨了妓女的一段比較深刻外,其餘三條副線要搞得清來龍去脈實在要花點時間。的確,我得同意本片所選用的鏡頭擺位和調色無疑是奪目可人,幾場於森林和花圃的景觀甚有如墮仙境之感,可惜這些唯美的鏡頭不斷運用,開始就變得造作而不耐煩,再配合那些喋喋不休,仿如夢囈式的獨白,實在挑戰著忍耐力。

 

〈沒有男人的日子〉仿佛是談四個女人的愛情故事,實則內容卻是面對她們各自的人生,再從中滲入不少政治意味。其實這種故事可以拍得甚有劇力戲味,可是創作人選用了一個偏鋒及藝術色彩去敘事,最終徒有唯美鏡頭卻連基本的故事都說不清。其實四線故事各有其特色,若選取其重要情節來拍,相信沒有任何問題,惟電影硬要加入艱深的哲理,甚至把四線故事融洽在一起,拍至末段早已乏力非常。假如本片以近年愛情片流行以多線性故事發展的群戲來敘事,相信效果定必更佳,也不一定要通俗,照舊可以拍出高水平的劇力,總好比如今為求「深度」,不斷製造唯美境界,結果令故事顧此失彼,甚麼都拍不出來。

 

其實這種第三世界國家的電影,基於其本身習俗和背景,於電影節中時常亮相的作品大多可以拍出精彩的劇力出來,即使成績不佳至少不會令人反感。可惜這部〈沒有男人的日子〉只顧賣弄,效果造作難頂,更是悶場連連。四段支線仿佛充滿哲學色彩,拍出來的效果卻連基本的故事都說不清,連綿不絕的獨白更是似是而非,更是一種「搏攞獎」的電影。
Rating:0.5/ 5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