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囚室:賣弄高潮慘變反高潮

到了十一月,似乎電影的上映數量激增,令很多中小型發行的電影乏人問津,〈實驗囚室〉宣傳力度不高,悄悄的上畫,也將會黯然落畫,成為近期電影的一部大輸家。監獄故事時常被搬上銀幕,大多是實牙實齒的犯罪式劇情片。今回卻以一個實驗遊戲的性質敘事,看似玩味甚濃實則卻是劇力嚴重不繼。即使電影有著很明顯的起承轉合,可是敘事卻流於造作片面,甚至單是整個故事的背景都顯得說服力其低,只落得一部平庸之作。

 

警告:下文含本片重要劇情暗示,請讀者留意。

 

剛剛失業的Travis前路茫茫,又希望能跟愛人共遊印度,低潮之時看見一則廣告,工作將可獲得巨額薪金!Travis應徵過後,隨即參加了該項實驗,到模擬監獄中分成犯人和獄卒兩組,模擬兩星期的監獄生活。起初,各人的心態輕鬆,可是隨著權力和私慾的暴露,這批並無犯罪背景的平民漸漸生起衝突,面對著「獄卒」的無理看待,被分到囚犯一組的Travis群起反抗...

 

本片隨隨便便安放了一個背景給這個故事,過於兒戲完全難令觀眾投入得來

其實拍任何一種「困獸鬥」式電影,背後只要安放一個很牽強的藉口,再配上緊湊的情節,怎也能拍出一部很刺激的驚慄片來。〈實驗囚室〉雖改篇自真人真事,當中有多少情節是真實大概觀眾都心裡有數。實驗的背景看似神秘,也看似極不近人情,當觀眾滿心期待會有一個如同〈血聘〉般的結局時,原來全片就真是一回實驗,沒有原因,也沒有結果。故事缺乏前文後理,到最終原來只不過是安放一個背景讓一眾角色鬥個你死我活。
沒有一個明確的背景,角色之間的背景也一片空白,難以令人投入。當中尤其是男主角Travis當上這份「工」的原因就是為與愛人去旅遊,而實驗完畢之後當真若無其事於印度重逄。這樣的處理並沒有問題,只不過角色的遭遇過份理所當然,來這麼一個「首尾呼應」其實非常老土,亦缺乏了角色對這份「工」的迫切性,令整個故事道來說服力不高。至於其他配角也數量太多,眾人缺乏焦距,變得一尾只有幾個角色在明爭暗鬥。

 

人性的陰暗面可以有幾盡?本片假設了一個框架,卻沒有好好利用,浪費了一個具玩味的題材

創作人捨棄給本片一個鮮明的故事背景,卻連故事的重心的鬥爭內容都缺乏劇力。「囚犯」和「獄卒」之間的權力鬥爭可以拍得甚具劇力,加添鹽花甚至可以充滿娛樂性。可是,電影的背景模糊,連帶權力鬥爭之間的人性善惡拍來都缺乏戲味,兩幫人之間的鬥爭非常兒戲,純粹刻意安排多幕爭執讓電影仿佛充滿高潮,其實多場爭執拍來皆缺乏鋪排,純粹為鬥而鬥。一眾角色之間的感情隨時一百八十度轉變,瞬間便從好轉壞,從朋友變成敵人,沒有明確轉折,就是隨著劇本隨心而行。沒錯,本片的情節確實充滿衝突,令接近兩小時的電影皆充滿高潮,惟這些高潮位處理得過於造作,缺乏根基支持終令觀眾難以全情投入,很容易便抽離了這些「高潮」。
到了末段的終極高潮,兩幫人的鬥爭掀起白熱化,理應成為全片最具靈魂一幕。可是,此時電影又突然交代了那批從沒出現的幕後主腦,那批「科學家」去終止實驗,各人之間的鬥爭也隨著實驗的結束而冷淡下來,成功給電影製造了一個反高潮。再加上劇本本身對故事背景的模糊交代,一場實驗沒頭沒尾,管你是否真人真事,這樣的鋪排未免顯得太兒戲保守了。
即使本片有兩位影帝Adrien Brody和Forest Whitaker座陣也於事無補,但他們似乎繼得獎作品後都再乏一些令人深刻難忘之作,甚至要接拍這類低成本的平庸之作,角色並不適合自己,演得也毫無神采。

 

總的而言,〈實驗囚室〉空有一個充滿玩味的概念,卻完全浪費了這項意念,令電影充滿著堆砌的高潮位,故事和人物皆欠感情,難以令觀眾投入。本來角色的設定可以令劇情充滿玩味,一群平民初嚐權力的滋味後群起動亂,當中涉及的人性鬥爭能夠大加探討。可惜電影一味賣弄娛樂性,使焦距失衡,可觀性大大降低。此類監獄中的「反常關係」,應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中的〈奪獄困獸〉把一個「無間道」式故事植入監獄風雲中,看著角色心境不斷逆轉,人物性格刻劃極其深刻,電影也毫無冷場。本片與之對比,實在相形見絀。
Rating:55/ 100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