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 22:10 百老匯THE ONE
首集〈殺戮都市〉驚喜連連,用極懸疑的手法留下伏線,全賴香港發行方面的妙計,不足兩星期便上映下集結局篇,自然充滿期待進場。原著漫畫還未結局,電影版把它來個收結,其實創作人已經可以編個天花龍鳳,只要合情合理可能會更見驚喜。據悉原著之發展已成世界大戰漸向失控,電影版下集〈殺戮都市 完美答案〉則本著漫畫的基本設定,從一個全新角度去寫這個故事。本片片長近兩個半小時,我覺得頭兩個小時是非常可觀,特別是那種煞有介事、悉心鋪排的陣陣懸念帶動了極強的追看性,最值得一讚的是,電影的視覺效果和動作設計極之出色,中段一場地下鐵大戰可能是近年亞洲電影最精彩的動作場面之一,過程無疑是愈看愈喜歡。可惜,電影鋪排的伏線過多,到了電影只剩下半小時仍不斷有新奇事發生已令人心感不妙,果然,結局難以自圓其說也罷了,也無須給予觀眾這麼一個不知所謂的結局吧?
原野計在好友加藤勝死後,決心要在大黑球的戰爭中奪取高分數,以求獲得一百分換取加藤勝重生的機會。同時,鮎川被黑球徵召,要她找回一批神秘人到房間參與戰爭,面對著一個最難應付的敵人-黑服星人,在敵人當中更有一個與加藤睬長得一模一樣的外星人。隨著對手愈來愈強,大黑球的機能竟開始失靈,假如大黑球失靈,亦即眾人的生命亦隨即告終!為要生存,眾人必需繼續戰爭,但原野計卻萬料不到下一個殺戮的目標竟是自己曖昧的女同學小島多惠...
〈殺戮都市 完美答案〉繼承著首集的優點,不斷製造又保持著一定程度的懸念,全片片長近兩個半小時,卻由於不斷有著新思維新路向刺激著觀眾,因此過程中並不會感到有特別的悶場。在鋪排的過程中,本片的故事架構和人物關係極其複雜,電影在初段很耐心地鋪排著一干人等千絲萬縷的關係,近五六條的副線連環相扣,平衡剪接的方式令劇力緊崩,尤其是黑球的神秘力量和眾人身上那看不見的引線,足夠懸念不斷建立。
地下鐵一戰動作設計水平之高,實屬近年亞洲電影之罕見
當電影的懸念建立至某個地步,又總會有一些高潮場面出現,中段一場地鐵激戰把幾條副線湊合已見劇力之高峰,接下來的動作場面更是非常刺激震撼,是全片最難忘的一段。這一段動作場面揉合了大型動作場面,也不乏連場爆炸和意外的大場面,眾人在既有限又高速移動的列車是與神出鬼沒的外星人展開慘烈血戰,加上途人爭相走避的情節,節奏和氣氛上皆充滿迫力,從列車上打至列車外更見動作設計上的刺激快感。無論是電腦特技還是高難度動作之設計均能媲美西方大製作,漫長的激戰還令人誤以為電影已到了重頭戲的高潮場面。值得一提的是,全片幾場主要動作場面的音響效果都非常迫真震撼,充滿實感,單看這些拍攝水準,不得不讚日本電影的特技水平已大大提高了。
無論是劇情還是動作場面上,看了大半部電影都沒有甚麼挑剔可言,甚至是愈看愈喜歡,尤其是懸念和伏線愈鋪愈多,各種秘密仿佛慢慢顯露,那種既能解謎又能滿足視覺所需的快感,足讓本片令我在心中不斷加分。
可惜,真的很可惜,〈殺戮都市 完美答案〉的最大致命傷正是它的「答案」非但毫不「完美」,我更覺得是不知所謂。我得同意本片鋪排伏線的水準是奇高的,起碼看了接近兩個小時都不會覺得本片有甚麼賣弄或故弄玄虛之感,就是觀眾皆期待創作人怎麼能把多條支線收結成一個「完美答案」,偏偏結局完全失手。同時,哪管本片的動作設計有多精湛,過量的味精最終也令人厭倦,末段重頭戲的大戰拖得太冗長,看著三個打不死的人在街頭混戰,已見愈看愈乏味,當情節轉戰至黑球的房間中,理應是一個解謎的高潮,卻變相成了一個反高潮的結局。
精心鋪排之伏線來到結局竟瞬間「爛尾」,完全令人措手不及,極級失望
故事苦心鋪排的多個伏線原來真的靠「鋪」,種種懸念完全非但解釋不來,過份合理化更令情節變得極其可笑,細心回想一下創作人所訂立的「遊戲規則」,到了末段的所謂解釋根本已經變得畫蛇添足,犯駁之處隨處可見。結局為展現一種壯烈色彩,兩幫「打不死」的人不斷又死又生已看得不耐煩,結局一場慘烈大戰,三位主角生命力之強相信已經超越了漫畫化所能接受的界限。片中最神秘的「角色」,那個大黑球似乎因為漫畫尚未完結,創作人也想不通應如何解釋它的存在,便安排了一個令人難以接受的大團圓結局,設計之老土肉麻足以令全片片初積累的好感分數直線下降,最後一個鏡頭用以解釋了這大團圓的由來,更是令我從心給予一句「爛尾」。
我覺得創作人假如能夠妥善交代到多條懸念十足的伏線,本片不失為一部經典之作,可惜創作人明顯沒有這個能耐,便一味利用死唔斷氣的動作場面來轉移觀眾視線,偏偏因著初段的伏線實在鋪得太好太妙,觀眾有了期待很難會忘記那些伏線根本完全沒有交代,眾多人物頓成花瓶,隨時可生亦隨時可死,只要導演喜歡。結局解答「完美答案」的那一部份,我覺得實在差劣得慘不忍睹。
在「解答」的過程中,我覺得比較可觀的是劇本帶出了「冤冤相報何時了」的味道,尤其是中段那場地鐵激戰拍得這麼血腥和慘烈時,這個信息可以更見強烈。整個〈殺戮都市〉的概念本身就沒有甚麼道德價值觀可言,當殺戮淪為了一種生存的目標,甚至是生存的意義時,整個故事的取向已是離經叛道,電影版更不斷拍出這些接近三級邊緣的暴力場面時,這些想法定必引起極大爭議。到了末段,眾人更要透過殺人去換取生存機會,盡現著人性私心的一面,那些不問情由,無止境的漫長殺戮,在銀幕上仿佛己變成了一種遊戲,那些扭曲了的價值觀被電影毫不過濾地拍了出來,某程度上是挑戰道德思維,另一方面無疑有點兒反感。
因此,到了結局時突然大義澟然說教,還以為最終的「完美答案」就是教訓人別作無謂的互相報復,冤冤相報何時了只會落得更多人受傷害。這種結局雖然說教味太濃,但也不失為一個典型的收結,未達完美至少也可妥善收場,起碼能夠一減我內心泛起了的一絲反感。可是,創作人又硬要替人類著想,說教之後又無厘頭再掀殺戮,務必最終人類得勝,那麼一次又一次重申「是你們先發動襲擊」作用如何?原來到最後,人類才是奸角,一切都變得沒意義了。
既無能耐又何以要鋪排這麼多角色出場?山田孝之所演的警探一角是全片最被浪費之一員
演員方面其實也沒有甚麼特別難忘之處,始終本片以動作和劇情掛帥,演員之發揮變得不太重要。同時,片中的角色太多,在初段全賴密不透風的劇力和刺激的動作場面轉移了觀眾視線,隨後卻因著劇本沒有好好自圓其說,一眾角色隨時突然離奇死亡,最終也難以令人留下深刻印象。值得一提是,本片似乎刻意鋪排著松山研一的出場時間,明明他的角色並非第一男主角,戲份卻多得有點兒失衡,甚至根本可有可無,重頭戲一場「自己打自己」的替身更是充滿破綻。雖然他的角色有著「雙重身份」,演技之功架已不復當年〈爆粗Band友〉的神采飛揚,演得太多同類角色,我覺得松山研一理應轉一下戲路。
〈殺戮都市 完美答案〉有著完美的開頭,卻沒有給予觀眾完美的答案,甚至是爛尾收場。我覺得單看本片鋪排懸念和劇情迫力之高,足以令本片成為年度佳作,幾場別出心裁的動作設計,在亞洲科幻動作特技片而言,可算是近年罕有之作,中段一場地下鐵激戰更可堪稱經典特技場面。可惜,本片鋪陳了過多的支線和伏線,竟然沒有一條線可以好好交代下場,末段過份冗長的動作場面更破壞了初段幾場靈活巧妙的激戰,難得還改自己的片名作〈Perfect Answer〉。如非初段實在太精彩,單以末段之水平,本片可列入年度最失望電影之一。
我不知道這結局是否創作人看罷漫畫後,內心設想的「完美答案」,但我相信未必人人接受得來。假如創作人還有勇氣或創意拍個第三集解釋清楚,我相信會更好的。
Rating:7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