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 21:40 百老匯電影中心
公路電影並非年青人的專利,原來放諸在老人家的角度,重新審視人生、對生命和死亡的反省,也可拍出不俗的水準。坦言我給〈母親愛的手札〉那種過份賣弄及煽情的手法嚇怕了,對這部同是大賣溫情〈給親愛的你〉也有點卻步。〈給親愛的你〉並非如外間傳聞般出色,但仍是一套不俗的作品,電影未必能稱很好看,只是拍出了那種感覺,視乎你對片中的經歷有沒有共鳴。曾經經歷過故事中的人生迷茫、執著與放下,以及那些長途旅行所遇見的人生百態,我相信在電影中你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略有所思。
倉島的妻子剛剛離世後,他收到了妻子生前寄給自己的明信片,是一封要他到遙遠家鄉取的信,同時把妻子的骨灰散落於大海中。倉島生前曾與妻子約定,要用露營車跟她環遊日本,可惜妻子卻先走一步,而倉島就帶著妻子的骨灰,展開漫長的路途。在路程中,倉島遇上了不同的人和事,看盡人生百態,亦漸漸令他反思到生命和死亡的意義。待他到達妻子的家鄉,把骨灰散落大海後,他終於明白到妻子要給傳遞的信息...
也許同類的〈母親愛的手札〉給我印象太深刻,我總是要把本片跟它去比較。〈給親愛的你〉同樣以平實的手法去敘事,卻勝在沒有〈母〉片的煽情賣弄,那種平實而窩心感人的感覺,某些場面確實觸動了我。本片是一部公路電影,就是那種平平淡淡,要靠自己的經歷來投入的電影。故事並無甚麼高潮起伏,也沒有一個清晰的故事脈絡,近兩小時的電影只看著倉島四處遊歷,與萍水相逢的過路人相遇,交換著彼此的故事,從此互相影響。
片長兩小時的電影確有悶場,因著這是一部並無一個明顯劇情的電影,看至中段也難免令人一刻「魂遊」。幸而,〈給親愛的你〉的確拍出了一種淡淡然的哀愁感覺,就如跟中學老師的對話、與飯盒老板談生命的無奈,甚至是主角對妻子的執著(以不同的色調去暗喻主角的思念與放下確是一絕),這些情節若觀眾有曾經歷過的話,本片的確在全無煽情下,拍出了應有的感覺。
可是,假若觀眾對之沒有共鳴,我相信本片不過是另一部日本的溫情電影,即使有著粒粒星光,但是劇情初段完全缺乏連貫性,是非常「公路」的公路電影,觀眾未必能夠全情投入,甚至感到悶場連連。也許〈給親愛的你〉是「賣感覺」的電影,劇情稍弱,主線描繪主角對妻子的執著與放下,也因為太多支線拱照而削弱感情。若觀眾不能感受片中的情感,相信難以投入。
於我而言,我對本片某些部份甚有共鳴,感覺也不錯。也許自己曾經經歷過同類的漫長旅行(在本片的定義中相信我不算是「流浪」吧?),沿途所遇到的人和事,確實對自己的人生有所審視和反思。
藉著出走來放下一段感情,並非年青人放任的專利。片中兩位年過半百的中年人,一樣以此來放低亡妻的思憶,於旅途上萍水相逢,卻互相扶持。也許用漫長旅途去放下一段感情亦要隨緣,旅途上不斷閃回與愛人昔日的種種片段,過去交織而成的記憶,才驚覺忘記誠非易事。當主角「重遇」亡妻少年時的照片,電影沒有就此來一幕煽情場面,簡單一句「謝謝你」已足感動人心,而片中男主角從執著到漸漸轄達的過程,也因此而顯得過渡自然。
電影的主題可能著重於生命和死亡的沉重議題,我卻覺得劇本中對「生活」的審視也寫得很有意思。片中的飯盒店老板看似事業有成,私生活卻充滿著種種問題,因此便以這種「流浪式」生意來逃避問題。偏偏,原來他的生活不如意外,事業亦非他所好,只是他認為自己並無他法,只能硬著頭皮做下去。同時,他的助手也因為一些個人理由,被迫當著這些自己不喜歡的生活,二人更因此而同情著男主角的流浪生活。男主角知道了他們的故事後,終對生命和生活有所得著,選擇了一趟流浪之旅,放開過去,也放開自己原有的生活,繼續去體會這個世界。
也許生命未必能夠由我們去選擇,但是生活的態度卻能夠選擇,看著男主角最終對生活的選擇,那份豁然的態度,我覺得比很多年青人作主角的公路電影故事更為帥氣。
演員方面,本片之眾星雲集確實讓人眼花繚亂,星光之多好比早陣子的〈搵鬼打官司〉。帶足全場的演員當然是男主角高倉健,恕我見識淺,這是頭一次看他的演出,並無外間所云般出神入化,但是那份平實自然的演出,還是讓人看得很舒服。
〈給親愛的你〉是一部「感覺派」的電影,本片最成功之處是拍出了能讓觀眾對號入座的感覺,若你能對片中的信息或經歷有所共鳴,理應會找到自己的位置。可是,若觀眾對之並無共鳴,單靠電影平淡的調子、連貫性極低的劇情,觀眾可能會感到納悶,是一部相當典型的公路電影,也是那種很典型的日式溫情片。當然,單是片中陣容鼎盛的星光,倒也一看無妨。
Rating:7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