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像他(優先場):青春多好!

一個失明人士若從沒看過男女軀體,他又會怎樣得知自己的性取向?面對著青春成長必經的曖昧和尷尬,他又如何自處?《男孩像他》以這個構想,拍出了一部青春成長的故事,既有清新氣息,也對成長階段時之經歷有細膩描繪。片中對少年時期所遇到的愛情及友情問題都有所刻劃,兩男一女之間的曖昧故事,拍來點到即止、全不過火,也絕無甚麼「重口味」的場面,更叫人愈看愈投入。無論閣下性取向是甚麼,相信也會看得津津有味。據導演所說,本片乃受台灣電影《藍色大門》所影響,那份對青春的觸覺與畫面確為觀眾帶來相同的感覺,但我更喜歡電影以一個失明人士的角度出發,不單拍出了一個失明人士在性取向上的迷惘,同是也是這位失明少年的美好青春回憶,於同類題材中較為特別。

 

Leonardo是個失明少年,每天需由女同學Giovana照顧,為他遮擋同學的嘲笑、帶領他回家,二人一直維持著最深厚的友誼,而Giovana也漸對Leonardo產生了友誼以上的感情。某天,隨著插班生Gabriel的介入,便馬上成了一群三人的好友,更令Leonardo與Giovana的感情產生變化,也正是他們的成長之時...

別看這是一個同性戀故事便打退堂鼓,那份青春的觸動,最是叫人喜愛
從海報上幾位少年躺在泳池邊的照片來看,已感到極有感覺,簡潔的形象勾劃著三位少男少女的關係。故事格局看似是一部同性戀電影,實則卻是一部同性戀角度包裝的青春電影。或許,我們比較少機會能接觸到巴西電影,吸引力較低,惟電影拍來仍有濃厚的青春氣息,感覺也絕不比亞洲的青春片遜色。
我最喜歡劇本對年青人心態的細緻描繪,並非單單一味戀愛大過天,對眾人間的情誼著筆甚深,就如Leonardo與Giovana之間的感情,似有還無、曖昧不明,明明是友情上的互相照顧,又不時有一種「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感覺。後來,二人行變成了三人行,這些感情又仿佛加入了一些兒戲的瑕疵,會有誤會、會有妒忌,甚至「小學雞」式絕交。電影拍來並無過份脫離現實或刻意添加青春笑料,就是平實地描述這份若即若離的感覺,相信每位觀眾也曾經歷過,看來更有共嗚。

 

友情的變質與嫉妒,此後回看可能是場笑話,卻是青春應有的權利。長大後,那卻是真真正正的「絕交」,感謝本片為觀眾帶來這份久違了的悸動
片中把男主角設定為失明人士,從沒看過女主角的樣子,自然也不知道她的表情變化,大抵,也感受不到她的曖昧之情。這段感情寫來恰到好處,無需說宣之於口的青澀愛戀,淡然且有清新感覺。到最後,這原來不過是一位少女的慒懂愛戀,是真愛或是一刻情動?一回「冷戰」過後,過去的一切只是笑話一則,回頭機會又來了。

副線的一場三角戀(甚至四角戀?)已夠可觀,主線的兩男情誼寫來也同是清新可人。有別於同類電影中常見的激情戲,電影從二人的相遇到相知,從友情到愛情,全均點都即止,當中主角對自己性向的懷疑、醒覺,過程自然流暢,兩男曖昧的眼神與身體接觸,拍來感覺也毫不尷尬忸怩,自然舒服。即使傳統於別人眼中一些「肥皂」、「塗太陽油」等象徵性畫面,拍來也沒有嘩眾取寵,盡皆切合劇情發展。
在中學時期的背景下,劇情沒有寫一個驚天動地的愛情故事,簡簡單單寫兩男在情路上的摸索,以一曲貫穿整個友情與愛情間的矛盾掙扎,別具青春活力。很多人或會聽見同性戀電影便打退堂鼓,我卻覺得本片拍來較像一部青春片,一個兩男一女之間的感情故事,即使背景有關同性戀,也真是一個純愛故事。很多你和我成長時期都經歷過的事、一起碰過的問題、一起忐忑過的不安回憶,看來頗有共鳴感。

 

帶點傻氣又富陽光氣息的Ghilherme Lobo,非常切合這個角色,也演得傳神討好
男主角Ghilherme Lobo演一個失明人士,也得有很多不同感情戲的發揮。初演長片的他演來甚有水準,感情豐富,觀影時也真令我有一刻懷疑他到底是否真正的失明人士?至於女主角Tess Amorim也捕捉到少女應有的神態,也許正是演回她那年紀的故事吧?把女生在感情路上的又愛又恨演得活靈活現,角色縱帶點臭三八的味道,卻又難掩她的可愛跳脫。

 

總的而言,《男孩像他》盡見了導演把一部短片撐成長片的功力,個半小時的電影看似沒有太多高潮起伏,但觀眾又會投入其中,甚至愈看愈喜歡。全因這部看似是同性戀題材的電影,實則利用了青春片的角度包裝,友情與愛情之間的矛盾全均恰到好處、點到即止,同性戀以外,三位角色「三人行」之間的猜心角力、忐忑不安,說穿了又豈不是我們每個人成長必經的階段?那些曖昧不明的悸動,感情變質了的嫉妒與尷尬,盡皆拍出了觀眾的集體回憶。沒有「重口味」的場面,也沒有刻意浪漫化的修飾,透過一個失明人士對性取向的摸索,以一曲貫穿全片,成功拍出了一部清新宜人的佳作。
Rating:90/ 100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