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片名:One on one
10月25日 21:50 百老匯The One
金基德去年的《切夫之痛》盡見熟識的金基德真正回來了,那種「切夫之痛」相信尤叫男觀眾痛在心裡。今回《逐個捉》更進一步回到了早年金基德電影的尺度,暴力虐打場面接近毫無底線,同樣叫觀眾看得情緒不安。一個神祕組織向著社會的不公義動用私刑,最終走得太遠,從正義之師陷於以暴易暴的復仇兩難局面,劇情再發展下去,原來這群正義之師也有自身的缺陷,從而側看當地的社會、教育、人口、政治等等問題,也滲入了金基德固有的禪學輪迴之命理關係。片中近乎沒有一個是好人或正常人,劇本從他們身上延伸更多社會的不公義,原來大家都是社會下的可憐蟲。藉著這個看似殘暴的故事,《逐個捉》狠狠地鞭撻著社會上的種種問題,也把觀眾內心敢怒不敢言的想法說出,手法強而有力,火喉十足,仍見金基德寶刀未老。
一位少女被殘忍殺死,事隔一年後,一眾參與行凶計劃的人均逐一被「影子集團」捉走,以私刑迫他們認罪。Oh-hyun受盡私刑對待後,心有不甘,決意跟蹤這群「影子集團」,始發現這一干人等全不過是生活不堪的普通百姓。當其中一位受刑者自殺身亡後,他們對內開始意見不合,竟牽引出一個始料不及的真相...
金基德「不再從良」以後,每部作品盡皆走回了他早年的火氣,那些離經叛道的思維、暴戾的畫面、詭異的構想,盡見他早年作品的那種黑暗暴力感。此作《逐個捉》於有關場面上也不留手,每回「逐個捉」的虐待情節盡皆「鑊鑊新奇」,從普通的虐打到種種千奇百怪的刑具,即使畫面把部份過於暴力的場面以暗場交代,意象上仍令人情緒不安,比去年「切夫之痛」更令人「痛在心裡」。當然,觀眾欣賞金基德之作品,大抵也會有心理準備,但本片「行刑」場面之密集,卻又真在意料之外。
電影入題極快,開場的謀殺情節乾淨利落,隨後馬上轉接到行兇者被虐的情節上,在觀眾還未搞清楚發生甚麼事前,便馬上鋪排這個神祕的「影子集團」的運作。感覺當然離不開金基德一貫的詭異迷離,亦叫觀眾能夠迅速入戲。這種手法或許令電影增強了導演鮮有的商業原素,就鋪排方式來看,還是有一定的可觀性。
不過,金基德作品的暴力元素,向來亦非電影的主菜,今回借兩個神祕組織之惡鬥,除了放諸導演一貫的善惡輪迴、都市人疏離的感覺外,更強的是向種種社會不公義,甚至極權勢力作一記無情的鞭撻。
片中不斷重申的一個議題,乃在於當權者的指令,是否務必執行,不分是非黑白,別人叫你做就做卻不能反抗、受人錢財替人消災?無論是行兇者或是「影子集團」,到頭來也不過是整個制度下的一隻棋子,當領導者覺得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對的時候,下屬就著自己內在價值觀而作出反抗,又有沒有問題?片中的兇手每一回被抓時,都會歇斯底里地要求見負責人,諷刺地說,社會上不公平的架構連環緊扣,到底誰才是幕後真正的負責人?即使領導者已是最高決策者,定也不過是社會運轉齒輪上的一顆小零件?我很喜歡劇本就兩個同是帶點「極權」色彩的勢力,就著不同價值觀的問題作出鮮明對比。在這個對錯難分的設定上來得更有反思空間。
劇情延伸下去,那群代表「正義」的「影子集團」原來也不過是一批平凡人,也有著自身的人性醜惡。每個人仿佛站在公義的舞台上,到頭來是否也只是濫用私刑的另一批「行兇者」?他們全是低下階層,每天盡皆受不公平對待,劇本從此透過他們的身上,揭示了更多社會的問題,如教育、房屋、社會、就業等議題,間接把這批人「迫上梁山」,甚至是對現實訴諸不滿的一種發洩。這些支節寫來或嫌散亂,但金基德那強而有力的狠狠控訴仍見火喉十足,從這群邊緣人的口中說出,效果更為深化。
值得一提是,在《逐個捉》中仍見有金基德一貫的禪理佛學元素,有關情節寫來卻不如往作般深刻,而本片的商業色彩較濃厚,即使全片仍帶有不少「重口味」的情節,卻可算是導演近年較易入口和消化的作品了。
本片仍貫徹了金基德常見的手法,以一人分飾幾角來達到戲劇效果。男主角金永敏已數不清他在片中演出多少角,共通點乃全是極之討厭的人渣,難得在他演出不同角色竟也有其鮮明的性格,他亦全均駕馭得來,叫所有角色看來也不覺重覆,是很有趣的一回演出。
的確,《逐個捉》對比起金基德的近作,可能較為商業性,亦是他較易入口的一部作品,喜歡他偏鋒味道的觀眾或會失望。不過,電影仍不乏導演的本色風格,大量近乎沒有尺度的虐待場面,比前作《切夫之痛》去得更盡更徹底,同樣叫人看得情緒不安,還是其招牌示範。《逐個捉》以兩個神秘集團互鬥的情節,揭示出種種社會的不公平現象,借一幕幕極為暴力的虐待場面,向社會來一記無情的控訴,效果突出,而那些善惡難分、價值觀模糊的灰色地帶,看來仍為觀眾帶來極大反思空間。只是,今回他要表達的議題實在太多,再加上不同角色也得要鋪排自身的故事,變相削弱了原有的主題,局部情節也說得太白。尤幸結局收筆就價值觀及人性的設計甚具爆炸力,倒為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Rating:3.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