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鳥俠:戲裡戲外的戲夢人生

英文片名:Birdman
1月24日 17:20 百老匯電影中心

橫掃各大影展及電影節,正準備殺入奧斯卡的《飛鳥俠》,可謂未映先轟動,聲勢強大。電影看似是俗套地談一個失意中年演員的故事,實際於片中談了很多議題,既諷刺了當今電影業,也談過氣演員(或導演)所面對的辛酸史。片中穿插的人物眾多,似乎沒有一個角色帶點正面樂觀的思想,全是潦倒的悲劇人物,卻從此側寫大量人生哲學性,議題之豐富極有思考空間。本片為給觀眾營造舞台感,甚至用上大量長鏡去敘事,視覺效果與剪接之流麗,倒真讓觀眾一種「一鏡直落」之感覺,未知是否電影看來剪接不多,效果太「神」,故難於奧斯卡提名「最佳剪接」?至於大獲好評的男主角Micheal Keaton於片中夫子自道,演出這個仿是自己影子的角色,相當入戲,無疑大受讚賞,但其餘演員像Edward Norton、Naomi Watts同樣演出精湛,就連演技經常流於過火的Emma Stone及常演喜劇的Zach Galifianakis俱絕不欺場,是台前幕後一回上佳的合作。

 

Riggan年輕時曾演出電影《飛鳥俠》系列,讓他踏上了事業高峰,其後他成了過氣影星,事業掉進谷底。為求轉型,自編自導一部舞台劇,卻不被看好,更令自己情緒緊繃,不單要面對麻煩演員Mike的破壞,又得處理女主角Lesley的情緒問題及監製Jake的壓力;私事上,他與前妻關係若即若離,又得面對反叛女兒Sam。舞台劇初演在即,連串意外終令Riggan陷入崩潰邊緣,一次意外令他想出一個辦法讓自己重振雄風...

 

 


用上了大量長鏡,不單令電影更具舞台效果,也令不少情節顯得甚具迫力
很多觀眾在看奧斯卡的提名名單都會驚訝,何以本片竟無「最佳剪接」的提名,看罷本片自會明白大家的迷思。據知導演為求營造一種舞台劇的感覺,刻意用上大量長鏡,再巧妙地使用剪接和視覺效果,讓整部電影仿如一部一氣呵成、未經剪接的電影般。這絕對是本片的一大驚喜,即使不少細節位看出有剪接過的痕跡,不像日本片《大空港》般完全一鏡即落,但本片勝在運用得乾淨利落,於劇情上亦有所幫助,毫無賣弄成份,不如早前《戀10,000km的愛》般造作。這效果不單讓演員有所發揮,不少場面更令劇情迫力大增(如重頭戲的那場抉擇),也達到了一種人生如戲的互動感覺。
此外,片中用上了不少虛實交替的幻想情境,劇情上用以交代主角走不出過去陰霾的壓力,畫面則盡展了一場好玩的「電影魔術」。在主角的幻想中,不少情節都得用上適量電腦特效,長鏡下營造視覺效果便更考功夫了。即使全片沒有大型電腦特效,小型特技效果反得用上了土炮特技,讓電影看來更好玩。

 

 


片中大量荒謬的情節,以嬉笑怒罵形式諷刺著表演從業員的光怪陸離
導演曾拍過《巴別塔》、《21克》等電影,對描寫人性陰暗面實有一手,調子一般也較為黑暗悲情。其實,這部《飛鳥俠》的格局也同是陰沉灰暗,片中幾乎沒有一個角色「正常」,但此作拍來竟見幽默可人,甚至不乏大量笑位。即使結局悲情味極濃,仍充滿黑色幽默,自嘲式對白盡把故事的悲劇色彩抹去,是電影的一大神彩。
本片描述一個過氣演員轉營舞台劇的辛酸故事,劇情既諷刺了電影行業近來的走勢,尤其大力諷刺英雄電影,以及空有視覺效果而沒劇情的大片。電影找來曾演「蝙蝠俠」的Micheal Keaton演出主角,實讓觀眾投入其中(諷刺的是,配角Edward Norton及Emma Stone都曾演出片中所言的英雄電影,觀影時投入演員真實生活,也饒有玩味),連串指桑罵槐的對白也非常過癮,把真實影圈與虛構故事混為一談,是導演近幾作鮮有的喜劇感。片中描述主角面對舞台劇台前幕後的麻煩事,寫盡這一行的百態,連番意外也製造了極強的追看性。那些真實得來而相當荒謬的效果,同時諷刺盡演員及觀眾對「真實」及「娛樂性」的追求(劇評家一角是神來之筆),幾位演員的出色演技當然功不可抹,劇本本身也極盡喜劇感,把一個悲情透頂的故事寫得充滿喜劇感,實是導演一回新鮮且成功的嘗試。

 

 

我最欣賞的是,本片除了主寫主角的「中年危機」、精神問題外,對片中一眾配角都有一定描寫,令眾人戲份均勻。鏡頭縱大部份時間均如入無人之境,如形隨影地跟著主角,不時也抽離一下,描述各個角色的內心世界,讓眾人皆有戲可演,性格鮮明,足見導演對演員調控上的揮耍自如。像那位「麻煩友」演員Mike平日自大狂妄,卻仍有感性一面,想回到青春的角度去看看這世界、像女主角Lesley看似只懂糾纏於感情困擾中,骨子裡也只想當個當紅的百老匯演員,即使如刁蠻刻薄的女兒,亦有自身的夢想,表面與父親對著幹,實則仍是一位孝順的女兒。這一眾配角角色眾多,各自也有一定交流,並從不同角色的視點中,看盡這一行那不為人知的百態。戲內戲外,同見台前幕後的完美合作,或是《飛鳥俠》好評如潮之因。

 

 


個人覺得,頂頭大熱的Micheal Kaeton演出還未至於想像中嘆為觀止,反倒Edward Norton的演出就更令人難忘
演員方面,Micheal Kaeton於片中似乎夫子自道,把這位帶點精神錯亂的過氣演員演得活靈活現。片中他幾乎由頭帶到尾,把一個沉淪於過去,分不清現實虛構的悲哀中年人演得絲絲入扣,在長鏡頭拍攝下,對他的演技就更有要求。不過,即使他是影帝的頂頭大熱,我仍覺得Eddie Redmayne在《霍金:愛的方程式》中的演出較精彩。
當然,片中的其他演員也絕不輸蝕。Edward Norton縱非「最佳男配角」的熱門人選,但他在片中演一個狂妄自大,卻又內心空虛的男主角,演出自然流露,感覺也有點像其劇情中所需的即興演出,莊諧並重的表現,也絕不比Micheal Kaeton遜色。至於Emma Stone也收起了其一貫過火的演技,與Micheal Kaeton爭執的一場戲,更見其一雙大眼睛,原來也能於演技上大派用場。至於其餘演員像Naomi Watts,甚至多演喜劇的Zach Galifianakis也難得地認真,全均有出色的表現。

 

 

《飛鳥俠》看似是個題材偏鋒的故事,實則拍起來好玩有趣,把劇情應有的悲情調子喜劇化,以黑色幽默的形式諷刺盡現今影壇走勢、表演從業員的百態,即使故事愈談愈見悲情,仍不至導演往住般沉重。電影欲給觀眾帶來一回舞台劇的體驗,刻意用上大量長鏡,運用巧奪天工的視覺效果和剪接手法來製造一氣呵成之效,手法流暢得令人嘆為觀止。無論是電影的戲中戲,或是主角的虛實交錯想像,全均帶出了戲如人生之題旨,在長鏡頭運用下,一些較為土炮的特技效果,就更讓觀眾感到這場光影夢如像一場魔術之妙。本片在戲內戲外,台前幕後都是一回極佳的合作,不單是主角Micheal Kaeton成了影帝的熱門人選,更連一眾配角都有戲可演,光芒四射,難怪獲得多項奧斯卡提名了。
Rating:85/ 100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