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日記的妳:請別埋沒好電影

英文片名:The Teacher’s Diary
1月29日 21:45 The Grandcinema

轉眼間已經有十多年了,還記得那年《小情人》那個一世遺憾的結局,至今仍讓我非常難忘,把一段歷久常新的Puppy Love寫至成長後的歷煉,新郎不是我,但你永遠是我心目中最可愛的小情人,比《那些年》早了十年的從心感動。十年後,導演Nithiwat Tharathorn再度為觀眾帶來這部清新可喜,笑中有淚的《來自日記的妳》,在毫不煽情下仍看得不禁落淚。除了幻想情節外,男女主角只在最後一分鐘才同場演出,整個過程仍勾起了觀眾的共鳴,兩個時空並排剪接,更道盡了塵世間兜兜轉轉的緣份錯配。即使觀影時早知道會大團圓結局,這段歷盡千辛萬苦、無數個緣份才能成功的恩緣,仍帶動了強烈追看性,更讓這部愛情喜劇笑中有淚。故事有點像南韓愛情片經典《觸不到的戀人》,同是借文字抒發感情、互相鼓勵,惟本片調子沒有那麼傷感,反是愈寫愈開朗,末段更是甜蜜得讓人會心微笑。或許,本片代表泰國出戰奧斯卡好像有點兒誇張,也誠是一部非常可觀的窩心喜劇。無疑,觀眾對泰國電影的認識,似乎只有恐怖片和Tony Jaa,事實上,近年不少泰國電影像《愛在黃昏》《下一站說愛你》《旅逃愉快》等均是不俗之作,在港卻備受冷淡對待。像這部《來自日記的妳》更只得在一家戲院獨家上映,恐怕將成本年度一大滄海遺珠。

 

前摔角手宋為了轉型當教師,不惜跑到水上學校任教,教導只有四位學生的課堂。雖然生活寂寞且艱苦,但他也漸漸跟學生打好關係。在他失意之際,意外地找到前任老師安的日記本,從她的故事中找到目標、如何在這個地方生活下去,更漸漸找到了二人的共通點,甚至不期對這位素未謀面的陌生人產生好感。與此同時,離開了水上學校的安,回到大城市任教,卻覺得周遭環境格格不入,更讓未婚夫鬧翻。她回到水上學校,發現了宋在自己日記上所留下的點滴,為她的生命重燃希望,也不期對宋產生了異樣感情...

 

 

導演近十年前的作品《小情人》,已盡顯他對兜兜轉轉的緣份尤有感觸,當年也真的讓人禁不住落淚,十年後這部《來自日記的妳》,同是寫一段緣份遊戲,寫來沒有那麼哀愁,調子輕鬆愉快,也很感謝導演透過本片,某程度上,把十年前的那段遺憾圓滿。電影以平行剪接形式交替寫兩位主角在水上學校的生活,大家同均遇上一樣的問題、面對過相同的人生難關,如何透過雙方的互相鼓勵,活出一個精彩人生。故事有點像《觸不到的戀人》,兩位角色從沒相遇過,但設定卻巧妙地讓這個故事拍來言之成理,不少情節更是窩心感動。

 

 

雖然這是一部愛情電影,但其實真正描述兩者的「愛情」戲份,基本上只於電影中後段才發生,逾大半部電影如何替這兩段仿佛各自為政的支線鋪排故事,才見導演的真章。故事主要是透過兩位城市人跑到鄉村,寫出種種笑中有淚的生活小故事。電影打從片初已為觀眾帶來一幕幕的視覺盛宴,那家仿被世間遺忘的小學校,隱身於湖上一角,先天環境已不期令人愛上。我蠻喜歡本片拍出了一種濃厚的鄉土情味,兩位教師與學生之間不打不相識的關係,如何應對重重難關,在孤立的地方上互相扶持。小孩子天真爛漫的思維,與老師那種「有教無類」的堅持,均為故事在愛情線以外,勾劃出一份清新的情味。幾場大型意外,兩位老師與學生之間那種患難與共的情感,是毫無催淚下也叫人感動落淚。
此外,本片縱非一部典型的「教師」題材電影,本著兩位角色對教育的熱誠,也同寫盡了教師辛酸一面,並對教育制度來了一記酸辣的諷刺。劇情為學校安排了一個天然的環境,同時也是寫出了希望教育界能靈活教學的美好夢想,片中對教學的不同方針,更成了末段的重要轉折位。當中,老師對學生有如一家人的關係,眼見學生成材後的感動,更成了電影在感情線外的一大窩心位。即使這是一部透過「教師」背景來包裝的愛情故事,對有關行業的描繪卻相當細膩,足叫電影還未入「正題」,老早已帶領觀眾入戲,並能處處呼應不同伏線,鋪排尤其巧妙。

 

 

至於電影的愛情線,坦言並沒有著跡地描繪二人愛得有多深刻,甚至連相遇的一刻,也只是蜻蜓點水式問好,因著劇本老早為這段緣份建立起根基,終令這段關係也來得強而有力。雖然那是一段平行時空的故事,但二人畢竟藉著一本日記,讓他們似乎老早便認識,在出色的剪接下,他們更有如活在同一個時空。劇情就著他們的低潮經歷,如何渡過難關,已淡淡地勾劃出二人的感情。二人心如鹿撞的感覺、不經意尋找或等待對方的期待,無需多言已讓這段關係來得十分立體。
的確,本片寫的也是一貫看似不可能的緣份遊戲,慶幸拍來沒有為大團圓而大團圓,像早前《親愛的,原來是你》般扭個離經叛道。兩人幾經波折也相遇不到的過程,沒有刻意賣弄煽情,只是那一次次的遺憾與失落,已成功感染觀眾,我是絕想不到,入場觀看本片,竟有幾次感動得眼濕濕。到了末段誤以為差不多完結,劇情又多安排一回緣份的擦身而過,滿以為是刻意製造高潮的巧合,沒想到卻來了一記首尾呼應,更切合兩位角色性格身份而行,讓一個大團圓的結局並非流於理所當然,那份感動也格外窩心。儘管本片能代表泰國出戰奧斯卡好像有點意外,我相信劇本細膩刻劃這份感情,淡然得來卻強而有力,更能把劇情不同的議題完美湊合,言之成理,化作末段的大團圓結局,相信是令本片在泰國本土叫好叫座之因吧?

 

 

電影的成功,兩位主角的「化學作用」似乎也生色不少,的確,兩人幾乎從沒同場演出,他們雙方的性格卻非常匹配,竟覺充滿火花。男主角Bie Sukrit Wisetkae是一個戇直大男孩的演出,喜劇感超強,多次引來哄堂笑聲,乃至末段轉化成一個深情男時,對一段感情的期待與失落,竟又出奇地感性,賺取觀眾不少眼淚。女主角Ploy Laila Boonyasak性格開朗,極富陽光氣息,演出清新自然,與一眾學生打成一片,末段幾場感情戲更是收放自如。即使劇情沒有明言他們的結局,二人爽朗可愛的演出,也不難想像這兩位角色將有一個美好結局,更成了一對出色的銀幕情侶,即使二人從沒相遇。值得一讚是,片中一群小孩子樸實的演出,同樣叫觀眾開懷大笑,繼而邊笑邊哭。也許,部份角色的演繹流於稚嫩,也正正因為他們這份稚嫩,反突顯了水鄉兒童的純真一面,讓電影實感大增。

 

 

最後,也只能說一句,請別埋沒了一部好電影。即使《來自日記的妳》並非甚麼驚為天人之作,畢竟也是一部上乘的愛情喜劇,只落得一家戲院獨家上映的下場,也未免也可惜了。本片看似是一部愛情片,實則對不少元素俱有深入描繪,像片中的水鄉情懷、教師的教學理念,並諷刺了刻板的教育制度,均為一部看似驚喜不大的愛情故事,注入了極強的立體感。至於愛情線方面,男女主角間的曖昧感情從沒宣之於口,甚至幾乎從沒相遇,劇本卻依然寫得有聲有色,感染力極強,兩段平空時空交叉剪接,即使煽情力度不大,仍讓人感動落淚,是電影的成功要素。無論男女主角以致一眾小孩子清新自然的演出,更讓本片來得實而不華,看得窩心迷人,更覺笑中有淚。衷心希望,本片能在上映時多受關注,讓觀眾知道,泰國電影,並不只有恐怖片的。
Rating:90/ 100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