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片名:Everest
好像很久都沒有看過這類雪山遇險的故事了,或許是拍攝難度較高?印象中,較深刻的只有《終極天險》與《冰峰168小時》,還有較「另類」的《冰峰36小時》。《珠峰浩劫》除了單從預告片看,已覺本片將會「很IMAX」外,還得是那粒粒超強的星光,看罷電影倒真的發現連一個只有幾句對白的花瓶角色,都找來頂級明星主演,這些組合倒算是難得一見。《珠峰浩劫》在威尼斯影展獲得普遍劣評,劇情牽涉人物過多,導致一眾角色性格極空洞,確是不爭的事實,但仍無損整部電影的極高娛樂性。片中把珠穋朗瑪峰的壯麗影像盡得鏡頭之內,多場雪崩大場面當然絕不欺場,更妙在連普通文戲,都把雪山最完美影像盡現眼前。3D效果或多此一舉,卻得承認IMAX影像把美景深度倍數提升,有如IMAX紀錄片般的效果,當能讓觀眾完全投入電影之內,經歷一場九生一死之旅。哪管全片沒如一貫同類電影般,不斷製造緊張,凌厲影像下的臨場感仍能讓觀眾看得屏息,與一眾主角共同歷劫生死。迫真的視覺特效絕對抵讚,可說是隔著銀幕都感到陣陣寒意。
攀登珠峰還未成為熱潮時,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不同機構開始舉辦攀登珠峰的導賞團,由當地導遊與主辦搞手一同帶專業的攀山專家登山。其中一位創辦人Rob是次帶同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前往這座他們心目中的神聖目的地。由於登山機構眾多,他們出發的過程中,已因種種意外而拖延行程,可沒想到成功登頂後竟然遇上了大風雪。在絕境之下眾人被困山頭,意識逐漸模糊,而他們的最大敵人並非大風雪,而是氧氣...
《珠峰浩劫》在威尼斯影展首映時幾乎獲得一致劣評,隨後於普羅觀眾市場中,卻又漸漸獲得好評,相信還是大家帶點錯誤期待入場?即使中文片名譯作「浩劫」,但實際的災難大場面不多,反是描繪幾位被困珠峰的遊客與導遊,如何歷盡九死一生的眾生相。威尼斯影展的劣評之一大原因,在於片中角色性格空洞,確是不爭的事實。
對於一心只求災難特技的觀眾而言,入場前可得有心理準備。由於片中角色眾多(坦言多得部份角色看畢整部電影都搞不清他們誰與誰),多得根本難以在兩小時內好好交代眾人的關係,令《珠峰浩劫》得花上逾半劇情去交代眾人的關係、來龍去脈。可是,這漫長的文戲縱落足心機去鋪排,拍來仍覺十分混亂,甚至頗具悶場;礙於角色過多,各人的性格特徵難以突顯,花了大半天時間去鋪敘,也是平平無奇。在此情況下,片末的災難遇險場面更得全部戴上面罩,要觀眾去「認人」倒真有點難度。
撇除這個問題,也許入場前先作「打底」,我倒覺得《珠峰浩劫》不如首波影評般差劣,更覺有點驚喜。文戲的漫長鋪排,對描述角色無疑是一大敗筆,但其鉅鈿無遺地展示登山隊「攻頂」的過程與準備情況,對於一般非專業登山者的觀眾而言,可說是上了一課深入淺出的「登山導讀」。這些仔細的「登山注意事項」拍來並不流於說教,甚至融入劇情之內,再牽涉到各家公司互相「爭客」、明爭暗鬥的情況,令整個過程顯得更具戲劇感。
哪管是文戲的攝影也絕不馬虎,《珠峰浩劫》幕幕絕妙景色真稱得上目不暇給
值得一讚是,《珠峰浩劫》攝影效果尤其出色,先勿論哪些是實景、哪些是電腦特效,兩小時內不斷給觀眾展示著雪山的壯麗奇觀,無論是災難大場面還是普通的文戲,一一把雪山最美的一面呈現。哪管是幾位主角的對話,背後的景觀也真讓人看得目瞪口呆、歎為觀止。即使《珠峰浩劫》3D效果多此一舉,但欣賞IMAX版確是最佳的選擇。我在想,若本片有用IMAX拍攝的話,相信效果將會更震撼!有趣的是,片中一次又一次提及到IMAX攝製隊,未知現實中的情況,是否真的跟《Everest》那部IMAX紀錄片的攝製隊同行(觀其時間好像相若)?
《珠峰浩劫》並無太多天崩地裂的特技大場面,聚焦於主角眾生相的意外,已足讓人看得緊湊投入
經歷了漫長鋪排後,片中大賣的「浩劫」遇險場面,縱不致於如事前想像般天崩地裂,卻因其迫真的視覺效果,給觀眾帶來了極強的臨場感,仿與一眾主角一起歷劫生死。在絕佳的攝影效果下,片中不時以多角度去呈現當地環境的險峻,在意外還未發生前,其巧妙地運用上地理環境、天氣問題去營造登山過程的重重險阻,在IMAX巨幕下,幾乎隔著巨幕都覺得寒冷兼腳軟。
也許,《珠峰浩劫》始終建基於真實事件,很難像大型特技電影般不斷製造緊張,而本片倒是聚焦於幾位主角被困山頭的經歷、缺糧缺氧,互相鼓勵、救人救己。在前段漫長的鋪排下,觀眾心知一眾主角在此情況下會遇上了甚麼情況,而一眾登山隊員在互相爭鬥、缺乏溝通下,終又會遇上這種種意外,因此在缺乏大場面、製造緊張的情況下,依然叫觀眾看得屏息。這一點,《珠峰浩劫》處理手法是頗出色的,無需動用上大型災難特技場面,純粹以觀眾的投入感去製造緊張,再加入適可而止的煽情效果,觀眾甚至不期看得感動。末段登山遇險的情節,成功彌補了片初的不足。
《珠峰浩劫》也為觀眾帶出了另一個說得很爛的問題:為了夢想你可以去得幾盡?「死而無憾」說得簡單,又有多少人真能「死而無憾」?片中的主角們,共同為了一個「攻頂」的信念去行事,即使多次有機會回頭依然堅持目標,只為一登山上去成為「攻頂」的王者。當中,一位戲份不多的日本女人踏遍了七大洲的最高山峰,來到珠峰終於實現了願望,看她喜極而泣的表情,是否真的是「死而無憾」了?我很喜歡《珠峰浩劫》所呈現出那種較極端的「追夢」過程,當人人口裡說著達成某某夢想將能「死而無憾」時,那到底又有多少人做得到?
我不明白《珠峰浩劫》何以,又怎能找到那麼多頂級明星,哪管只是參演微不足道的一角,像是Keira Knightley、Robin Wright等角色,根本隨便找個「阿豬阿狗」來演都可以,竟找來了如此份量的角色去演一個花瓶。主打的Jason Clarke與Josh Brolin,前者有情有義、後者則是個熱切追夢的中年人,可惜發揮不大,反倒是配角Jake Gyllenhaal演一個帶點瘋瘋癲癲、重要關頭又充滿義氣的登山教練,倒是他的個人表演,成了片中最搶鏡角色。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寫下去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走更遠的路,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以下QR Code課金以作支持:
同時,你也可透過Payme link:https://payme.hsbc/jackyhei
或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的確,《珠峰浩劫》內角色與支線眾多,在兩小時內實難以把他們的背景性格說清,又或說劇情根本不需要搞得那麼複雜,反讓部份角色到了末段都分不清誰與誰,在威尼斯影展中獲得劣評也沒誇張。可是,片中有條不紊的鋪排,仔細地描述了登山需要注意的事項、各種可能會遇上的險阻等,不單讓觀眾上了寶貴一課,更令末段的連番意外看得更能讓人投入。值得一讚是,片中的鏡頭運用幾達鬼斧神工之效,當能直堪IMAX紀錄片的影像,無論文戲或災難場面,都展現了珠峰上變幻莫測的一面,IMAX絕對是本片的最佳觀賞效果。看罷甚至會令你不禁反思,為了看到這片地球上最壯麗的景色,是否真的能「死而無憾」?《珠峰浩劫》日版海報現正出售中,詳情請按此。
Rating:8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