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生夢死:未達年度爛片,亦不及年度神作

英文片名:Thanatos, Drunk
12月24日 19:50 百老匯電影中心

久仰本片之大名,早前於電影節放映後,不少觀眾都表示,本片比《百日告別》更悲,倒令我入場前先有點心理準備。電影節的評價相當極端,有人捧成年度爛片、有人捧成年度最佳華語片。或許,因應這部《醉.生夢死》於金馬獎及台北電影獎連奪多個大獎,兩場特別放映依然全場爆滿,效果又是否那麼好/差呢?坦言,個人覺得本片確是無病呻吟,而劇情上更仿是隨心所欲,約100分鐘的電影,差不多達最後廿分鐘才開始入戲,而男主角李鴻其的超難頂演技,也恕我難以明白他何德何能奪「最佳新演員」。不過,本片還未至達爛片地步,畢竟細嚼之下,片中一些談及寂寞與壓抑的情節,拍來也尚有味道,而全片的精美攝影,亦救回了整部電影。

 

在台北的一間舊屋內,母親與弟弟老鼠相依為命。老鼠於菜市場賣菜,愛上了一位啞巴援交少女,甘願為她付出一切;哥哥上禾為逃避母親,前往美國讀學時卻為情自殺、自殺失敗後回到台北,遇上了同屋住客碩哥,情不自禁地愛上了他。可是,碩哥也背負著一個難言的秘密,更周旋於兩個女人之間...

 

 

觀影時,不難想像,為甚麼本片於本地的兩個電影節中均遭到頗多劣評,就在場反應所見,部份觀眾還未散場已粗口橫飛,末段甚至有人中途離場,也深知這並非一部易於入口的作品。張作驥此作不單調子極為沉鬱,劇情上帶點無病呻吟,非每位觀眾能受得來,得此反應也絕不出奇。

畢竟,整部電影其實並無一個明確的主線,看了逾大半部電影還未正式入題。雖然片中角色眾多,卻沒有哪位能作深入交代。所有角色的出場與離場,全均欠缺交代與鋪排,觀眾安坐戲院之內,稍一不慎已會一頭霧水;若去了一會兒洗手間,相信已難以跟從劇情了。主線希望表達幾位主角內心空虛寂寞而孤獨的一面,在攝影與配樂的烘托上,確能帶動了不俗效果,但劇本對有關角色描述過於蒼白,相信未必每個觀眾能感動得來。

 

三位男主角以外,連帶他們身邊的女人,都因應他們而顯得寂寞無奈,一眾人物勾劃起來,不難拼湊出一個沉重的人物故事關係圖。可惜,整部電影除了畫面外,實則卻帶動不了應有的感情。當中描述較深的是碩哥一段故事,他在女友與工作面前的兩個模樣,再埋藏著一個內心難以言喻的悲痛,已是整個故事最立體的一個角色,惟電影先天實驗味太濃,對之描繪流於表面,尤其是其過去秘密的鋪排,更得以對白來交代,感情上不足產生共鳴。

主線老鼠與母親及啞巴少女的情,先天鋪排已嚴重不足,後天描繪更是空洞無神,作為一條貫穿整部電影的故事線,他的描繪最為薄弱,當中對螞蟻、蛆蟲、老鼠的比喻,更顯刻意造作。至於上禾的一段故事,在初段看來好像連副線都不如,末段的色慾場面拍得再大膽,都難令其脫離仿如充撐時間的感覺。的確,末段悲情成份極高,也叫觀眾看得心情超沉重,但這不過是影像上刻意塑造的悲情,與同期《百日告別》以劇本與影像一同烘托那無言的悲傷,效果差天共地。電影節廣受觀眾劣評其「無病呻吟」,相信正是此原因。

 

不過,公道點說句,全片亦非如觀眾所言般一文不值。雖然,電影的畫面看來有點賣弄造作,卻不得不承認,片中的攝影功架相當出色,其穿插於舊區寶藏巖一帶,一個仿似半荒蕪、被社會遺忘的地區,在一眾角色的破屋中,看來又帶點希望的意味,幾場遊走於現實與幻想的畫面,均拍得充滿美感,亦展露出幾位角色內心的寂寞與痛苦。至於本片奪得最佳電影配樂,那哀怨而跳脫的樂章,亦成功牽動得觀眾情緒。坦言,若無這視聽之娛,以其單薄的劇本,相信「中途離場」觀眾將會更多。

 

演員方面,最出色是憑本片奪得「最佳女配角」的呂雪鳳,演繹一個愛子心切,卻弄巧成拙的角色,戲份不多,每次出場皆成了一大亮點,當中與上禾的一段對話,聲淚俱下,最是叫人難忘。至於黃尚禾戲份不多,一舉手一投足卻把同性戀者的動作演得維妙維肖,一次又一次陷入感情困局的掙扎亦演得很出色,其對手鄭人碩所演的俊朗男子,同是形神俱備,叫人難忘。反倒憑本片奪得「最佳新人獎」的李鴻其,個人反覺得其演出造作,全程仿不在狀態般,與同場的其餘男角相比,他的角色陰沉味較淡,演來卻完全難令觀眾投入其中,請恕我不懂欣賞他的演出了。

 

 

總的而言,《醉.生夢死》真不如外間評論那麼極端,恨者覺得是年度終極爛片,好者卻把之捧得神作般。平心而論,全片確是實驗味濃郁,而且題材過於沉重,非人人能接受得來,惟片中的攝影、剪接與配樂效果,倒真帶動得一定感情,而除了主角外的一眾演員,演出也屬驚喜以上。可是,不少觀眾覺得本片無病呻吟,似乎亦沒有誇張。劇本不斷刻意去製造悲情,卻難從故事上叫觀眾領會到角色內心世界,得靠影像去牽動感情。三線角色的人物關係描寫得極為薄弱,中段甚至混亂空洞,後段即使有大量大膽場面,仍覺拖拉冗長,而且甚至造作之感。個人而言,本片縱不成年度爛作,也是一部頗為失望之作,恕我不懂欣賞了。
Rating:50/ 100

 

 

「晞。觀影記事」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jackyheimovie

旅遊專頁「有故事的旅人」Facebook Page:
www.facebook.com/360.days.in.australia

發表迴響